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14日
4月9日,“游客吐槽甘孜一公厕需凭空瓶进入”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一游客自称在折多山上厕所,需拿空矿泉水瓶兑门票才能进去。
对于网友所反映的“内急”情况,管理人员“绿色江河”表示,没有垃圾也可以上厕所,只是方便的时候捡拾一件垃圾换绿币,即“先上车后买票”也可。可见,网友们对“绿币厕所”多少存在一些误会,而如何在践行公益环保的前提下更好地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绿色驿站的运营模式确实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近年来,随着高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美丽的青藏高原成为很多旅游者出行的首选。然而,在体验雪域高原天高地阔的雄浑、壮美、寂静,寻找“诗和远方”的同时,一些人可能把矿泉水瓶、塑料袋等垃圾随手丢掉。正因此,很多环保组织、志愿者都在积极参与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活动,开展了“青藏绿色驿站”“带走一袋垃圾”等公益活动。有知名演员曾数次到青藏高原捡垃圾;河南一名90后小伙购买了一辆三轮车,带着一只狗,来到可可西里捡垃圾,40多天捡了8000多只塑料瓶……
尽管类似的公益活动,增强了全社会的环保意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但由于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游客乱扔垃圾行为仍屡见不鲜。去年底,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草案二次审议稿针对旅游产生的垃圾问题专门作出了规范,明确规定旅游者应当自行带走旅游产生的垃圾或者在指定地点投放,对随意倾倒、抛撒生活垃圾的违法者,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1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这些规定有望更好地治理青藏高原乱扔垃圾的顽疾,倒逼游客提升环保意识。
引导游客全面强化法律意识与环保意识,让每名游客将自觉带走垃圾变为出游“标配”,要靠一些具体的公益项目探索和尝试,也要靠对不文明旅游行为的更给力惩治,疏堵结合,或许更容易事半功倍。
据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