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6 作者:来源: 2023年04月28日
最近一个新鲜的概念“全职儿女”闯入大众视野,引发全网热议。
什么是“全职儿女”?据豆瓣小组“全职儿女工作交流中心”的小组介绍,所谓“全职儿女”就是一种新型的脱产生活方式,指的是年轻人脱产寄居父母生活,并通过付出一定的劳动换取经济支持,同时保持学习,尝试找到职业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全职儿女”还要像对待“老板”一样,给父母提供足够的情绪价值。比如,有网友表示“每天给妈妈打一小时电话”属于“基本职业素养”;父母盼着自己考公考研,那就得保持学习状态,满足“老板”的期待。“岗位职责”还包括:跟父母说话态度要端正,千万不能让“老板”觉得“吃我用我还态度不好”,父母不让做的事情,尽量别干。
选择成为“全职儿女”的背后必然有各种不同的推动因素,更与家庭成员的意愿息息相关。如有的家庭要聘用保姆照顾老人,找不到合适的可靠的人选,年轻人干脆回归家庭替代保姆“工作”一段时间,不失为一种现实选择。还有30多岁的职场人士,有了一定的经济积累后想调整人生方向,而父母年迈也需要照顾,因此辞职陪伴父母休整一下,对家庭和自己来说可能都是一种不错的状态。
更重要的是,这些选择暂时“回归”家庭的年轻人,在照顾长辈的同时并没有丧失自我,有人保持自律,不断学习考编考证突破自我;有人在休养过后重整旗鼓,投简历找工作;有人甚至通过不断分享自己“全职儿女”的生活,在社交平台吸引了一波粉丝,做起了自媒体……
从肯定角度而言,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年轻人的职业选择会更开放、更多元,“全职儿女”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不同个体的选择范围注定不一样,只要家庭美满和谐,“全职儿女”既能尽孝,又能实现自我锻炼和成长,也不失为一件两全其美的好事。所以,舆论不必以异样的眼光看待“全职儿女”,因为任何的标签式解读,都难免会有“失真”的风险,对具体的个案来说也未必公平。
当然,也需清醒地认识到,“全职儿女”作为一种新生事物,确有其存在的价值,但这样的价值不可过度拔高,年轻人要警惕家庭成为滋养逃避心理的温床。
据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