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

全球第一 中国汽车出口超越日本

版次:007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19日

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汽车出口37.6万辆,同比增长1.7倍。今年一季度,中国汽车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已经超越日本拿下全球第一。

从2021年以来,中国汽车出口就打破了多年来徘徊在百万辆上下的僵局。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已突破300万辆,超越了德国,仅次于日本。

中国的汽车出口能否保持对日本的超越态势?中国的汽车出口又为何能在近几年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4月新能源厂商销量排行榜前七

NONEV厂商2023.42022.4同比份额1比亚迪汽车19390210477085.1%36.8%2广汽埃安4101212813220.1%7.8%3特斯拉中国3995615122542.6%7.6%4上汽通用五菱339032743126.6%6.4%5吉利汽车2837013036117.6%5.4%6理想汽车256814167516.3%4.9%7长安汽车184949211100.8%3.5%

苦练内功 新能源成出口引擎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1月~4月,中国汽车企业出口137万辆,同比增长89.2%。

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让中国在全球汽车工业的地位日益提升。今年一季度,中国已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汽车出口量最高的国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企业出口99.4万辆,同比增长70.6%,而日本一季度汽车出口仅有95.4万辆,单季度已经落后于中国。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口径与中国存在差异,中国主要统计新车出口,而日方则将旧车的海外销售也纳入到了出口统计口径中。客观地说,如果按统一口径,日本新车出口数量在去年就已经被中国全面赶超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研究员、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接受采访时表示。

而中国汽车出口的“弯道超车”,其实是最近三四年发生的事。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数量始终在100万辆上下徘徊,一些年份甚至下滑到六七十万辆,直到2021年才打破这种出口僵局,汽车出口量达201.5万辆,同比增长一倍。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共311.1万辆,再创历史新高,让中国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到了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为何中国汽车出口能在近几年实现腾飞?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接受采访时表示,一方面是中国及时抓住了电动汽车发展的有利时机,在电动汽车方面进行了大量科技投入,同时提高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的延伸服务能力,从而引发世界市场的兴趣,让中国的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成了全球各地的抢手货。

在中国的汽车出口中,新能源汽车是增长主力军。中汽协数据显示,2023年4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10万辆,环比增长28.6%,同比增长8.4倍,占当月汽车出口总量的比重26.6%。2023年前4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超170%。2023年前4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229.1万辆和222.2万辆,同比均增长42.8%,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

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也实现领先。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为25.5%,大幅领先于全球13%的平均水平,而德国、欧洲、美国、日本等分别仅有18%、15.3%、8.8%、2.8%。梁海明认为,国产品牌有望担当全球新能源车市场的主导者。

北京社科院研究院王鹏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全球低碳转型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有广阔的市场,而在区域冲突、石油价格波动的情况下,新能源车的能源成本更低,无论在欧洲还是全球需求都较为旺盛。

除此之外,日本汽车巨头在新能源方面的发展速度缓慢也让中国汽车出口在新能源时代有了超越日本的机会。

龙头带队

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中国汽车出口的腾飞,也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

今年1月~4月,比亚迪海外销量近5.36万辆,接近去年全年5.59万辆的汽车出口量。仅4个月的出口量就几乎相当于去年全年,意味着比亚迪在今年跑出了汽车出口的“加速度”。

“凭借在全球市场超过20年的业务拓展经验,比亚迪组建了成熟的国际化业务和管理团队,已逐步实现各市场人才的本土化,这些优势有力支撑比亚迪在全球各市场的新能源汽车业务稳步有序开展。”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

据介绍,比亚迪在国内外市场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在动力、性能、质量和安全性等方面保持一致,不过出口产品也会根据目标市场的法律法规和需求进行相应调整,比如日本、英国和泰国等国家要求驾驶舱位于汽车右侧,比亚迪就会进行相应调整。

比亚迪的出海成绩,只是国产品牌进击海外市场的缩影。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年以比亚迪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出口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政府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推广力度不断加大,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此外,国际市场对环保和节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政策扶持 助力汽车出口腾飞

除了龙头企业的带动之外,中国汽车出口腾飞也得益于各地的政策扶持。

以深圳为例,4月14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局起草了《深圳港汽车出口资助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意见稿》)。《意见稿》中提到,对经深圳港海上运输(含滚装、集装箱等方式)出口的汽车,根据单个企业每年实际承运汽车的数量予以分档资助,2023年~2024年每辆分别资助800元~1200元、600元~1000元。此外《意见稿》还提到,将对汽车滚装航线航次、车辆驳运费、新增滚装船舶进行资助。

今年2月,《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加大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为支持新能源车企出口,《意见》鼓励有条件的中外资银行深圳分行协调行内和境外分支机构资源,强化与境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企业境外生产和销售提供包括国别风险预警、国际结算、汽车消费金融等服务,支持企业拓展海外销售渠道和客群。

深圳海关表示,为了助力深圳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开拓市场,深圳海关与企业开展了“点对点”对接服务,全面了解出口新能源车辆具体型号、电池规格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信息,指导企业规范申报的同时还安排了专人专岗进行审核,确保了出口的安全性和速度。通过“提前申报+抵港直装”的方式,深圳海关实现了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货到放行”,大幅缩短了货物在港时间,降低了企业的通关成本。

“早在十年前,中央就在产业链政策层面将新能源汽车定为国家战略支柱产业,十年来各地方各部门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持续出台经济、产业、金融、人力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创新政策,综合扶持新能源产业发展。这种政策的持续扶持,让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技术进步与全球化布局方面的国际比较优势日益凸显,拿下全球出口量王座是政策优化接续效能充分释放的自然结果。”陈佳说。

仍存挑战

进击海外道阻且长

尽管中国汽车出口增长迅猛,但想要在海外市场真正“生根发芽”还面临许多挑战。

“当前中国只不过是在出口数量口径上超过了日本,但在全口径日系车全球销量上,中国品牌和日本品牌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欧美市场等日本汽车工业市场的‘后院’,日系品牌在产业链布局、供应链区域性保障、销售策略和渠道创新方面都依然具有强大的局部优势,要真正将其拉下王座尚需卧薪尝胆、厚积薄发。”陈佳说。

梁海明表示,中国汽车出口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一、知名度低。中国汽车有众多品牌,但除了个别品牌外,大部分中国汽车品牌在全球的知名度相比国际汽车品牌还是比较低,中国汽车未来需要加强持续的品牌建设。

二、竞争激烈。随着欧美国家不断加强对电动汽车产业链的重视,未来中国电动汽车的出口将面临激烈的竞争。中国电动汽车品牌须考虑如何加强在欧美国家本地化生产,建立本地化的营销能力、研发能力,以及在海外打造企业品牌的能力,以此落地生根,吸引更多欧美国家消费者的兴趣。

三、海外市场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不足。充电设施众多、充电快速和便利,是国外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汽车品牌需要进一步加强与海外市场的合作伙伴更多建设电动汽车基础设施,以及加强售后服务,从而吸引更多国家消费者购买中国汽车产品。

中国数实融合50人论坛智库专家洪勇接受采访时表示:“一些国家对汽车进口设置了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如高关税、技术要求和市场准入限制等,对中国汽车出口带来一定挑战。”

如何应对这些挑战,让中国汽车出口实现稳步增长?洪勇表示:“一是继续加大对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中国汽车品牌走向高端市场。二是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谈判,争取降低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扩大汽车出口的市场准入。三是提供财政支持、税收优惠、技术支持等方面的政策引导,支持汽车出口。”

综合新华社、证券时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