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代工厂年赚45亿

版次:005    作者:来源:    2023年05月26日

马建荣

申洲国际的厂房

工人在加紧生产

最近两年,大多数服装巨头都遇到了烦恼:销售乏力、库存增长、增速疲软……按理说,大牌不振,势必波及上游代工厂,但出人意料的是,品牌服饰最大的代工商之一申洲国际,似乎未受影响。2022年,公司营收达277.81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净利润45.63亿元。

在《2022胡润全球富豪榜》“中国服装行业TOP15”排行榜上,申洲国际董事长马建荣以700亿元资产,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富。此前,马建荣已数次蝉联宁波首富。

1服装代工厂

代工一直是门“苦差事”,尤其是市场极度饱和、竞争激烈的服装代工厂,向来是低成本、低价值、低利润的低端制造代表。

但申洲国际是个例外。去年,国货运动品牌李宁营收258亿元,净利润41亿元。作为李宁的代工厂,申洲国际在营收与净利润上都超过了李宁。

申洲国际成立于1988年,定位是“全球最大的纵向一体化成衣制造商”。2000年前,申洲国际90%的利润都投入在设备改造和工艺改良上,还为大客户建立起专用工厂,确保生产效率与质量。一般服装代工的交付周期在3个月以上,国际服装代工企业比较领先的交货期参考标准为30天,申洲国际的海外交付期45天,宁波工厂最快可以实现15天交付,比国际标准快了1倍。

从最早为优衣库代工,到现在为耐克、阿迪、彪马、Lululemon、安踏、李宁、特步等大牌服务,申洲国际拒绝低端制造。比如2012年,耐克的针织跑鞋Flyknit Racer,鞋面需要用到技术含量很高的Flyknit材料,很多供应商拒绝,申洲国际接了,并专门斥巨资购入多台专用生产设备。此后4年里,Flyknit系列大获成功,该鞋面订单也给公司创收不少。

仅在2022年,申洲国际申请的专利数就达到102项,迄今累计申请专利767项,开发专利面料1250个,与客户联合开发达800个。

纺织服装品牌管理专家程伟雄认为,申洲国际的特殊性在于其生产效率和研发能力。纯代工超越不了品牌溢价,而供应链垂直一体化打通,就可以成为垄断某品类的供应链公司。

2布局东南亚

受到劳动力成本、环保、外贸风险等因素影响,中国的鞋服制造产业链逐年向东南亚迁移。

起家于宁波的申洲国际,向海外迁移的步伐更早一些。

2005年,申洲国际开始扩建海外产能,在柬埔寨建设制衣厂房。2014年后,进一步加大对越南和柬埔寨的产能布局。4年前,其越南面料的产能已占总产能近半。

从宁波走向东南亚,申洲国际的人工成本被摊薄了。员工成本占集团销售总额的比例,从2021年的31.7%降低至2022年27.7%,主要就是因为海外员工人数比例增加,工资更低。

1997年接下尚未出名的优衣库订单时,申洲国际的代工水平已名声在外。许多国际大牌投来橄榄枝,保持长期合作。

去年,申洲国际依旧给客户交付大量生产订单。其核心品牌耐克、阿迪达斯、优衣库及彪马,分别贡献营收86.31亿元、58.34亿元、48.63亿元、34.66亿元,收入占比分别为31.1%、21.0%、17.5%、12.5%。

来自国内品牌(李宁、安踏、特步)的收入,合计占比为9.8%,同比增长超过五成,其中李宁单一品牌的营收增长超过八成。势头迅猛的Lululemon,去年也给申洲国际带来了4300万美元收入。

去年业绩逆势增长,申洲国际方面表示:一是主要客户在欧美市场的订单需求增加,二是海外生产基地的产能利用率恢复至正常水平,且新工厂的产能得到持续扩充。

3市值大缩水

高级代工,让申洲国际受到资本认可。2005年登陆港股后,市值曾一度高达3000亿港元。

过去一年,逆势赚钱很多,近期申洲国际股价却走低。5月19日收盘,申洲国际收报64港元,市值约962亿港元。两年前,申洲国际的股价一度站上200港元的高点;如今,市值缩水约2/3。

对此,有投资人解释,市场此番态度可能是对预期业绩的担忧。

去年下半年开始,服装行业整体库存上升,申洲国际的多个客户都进入了去库存而不是加码生产的阶段。

订单变化对代工企业的影响可能会滞后,传导到申洲国际,可能会在上半年的销售中体现出来,“终端去库存的效果,要到下半年才见成效。”

申洲国际的管理层也提到,预计上半年集团的产能利用率不能达到理想水平,收入可能下降,下半年呈逐步回升趋势。产能利用不足,申洲国际没有收缩规模,选择等待行业新周期的到来。

据21世纪商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