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淬火 一朝亮剑

他叫王微,《长安三万里》编剧,创办了土豆网和追光动画

版次:003    2023年07月28日

王微

最近,《长安三万里》火爆出圈,成了有口皆碑的动漫电影。

《长安三万里》背后主创团队追光动画创始人王微,终于离中国皮克斯的梦又近了一些。从合家欢类长片三部曲接连失败,到《白蛇:缘起》成功逆转,再到《长安三万里》突出重围。追光动画在动画电影行业里,又扎得更深了。

“动画电影是我做过最困难的一件事情,比做土豆网难十倍。”回首创业十年来,王微发出和李白同样的心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文青”两次创业

王微身上有着很矛盾的两个关键词:文艺青年和创业者。王微对文学的热爱一直刻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他曾写过12万字的自传小说《等待夏天》并出版发行。文艺青年,是他身上自带的气质。同时,他也是拥有敏锐嗅觉的创业者,在YouTube未上线前,由他打造的土豆网已经面世。在中国动画电影爆发前,追光动画也早已在行业内摸索。

文艺青年和创业者有着相悖的底层逻辑,前者更在乎人们心中的所思所想,而后者则关注市场变化方向。虽然相差甚远,但王微仍将他们融入一体,开始了两次有关文艺的创业。

2004年,王微接触到播客后认为,播客给众多网民带来了声音的话语权。于是,他从高薪职业辞职,带着不到100万元的自有资金,投身视频网站赛道创业。

随后,中国第一家在线视频网站土豆网成立,一个月后YouTube才正式上线,一年后优酷上线。

王微认为,土豆网是一个由用户主导,以分享原创内容为主的UGC(用户原创内容)平台。事实证明,王微的设想是对的,仅一年后,土豆网每天上传的内容数量超4000个,每日的视频播放量近300万次。

土豆网的增速是倍数级的,当时王微曾说,“由一开始的涓涓细流,迅速演变成了滔滔江水。我们第一轮融资6个月之后,土豆的估值翻了20倍,用户数量差不多以每月5到10倍的速度增长。”

就这样蒙眼狂奔5年后,2010年土豆网抢先竞争对手优酷一步,在美股递交招股书。本应继续大展拳脚的王微,却在此时遭遇“重伤”:在递交上市申请的第二天,前妻杨蕾提出起诉,要求分割婚姻存续期间的财产。

这场财产纠纷,影响了土豆网的上市进程,最终被优酷网抢先一步登陆美股。而优酷网也创造了交易首日161%的股价涨幅,是自百度在美上市后最大的首日交易涨幅。

市场的机会转瞬即逝,尽管半年后土豆网再次冲击IPO,但其业绩已被优酷远远甩在身后。2011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土豆网净营收为1782万美元,同比增长94.5%;优酷净收入为3060万美元,同比增长178%。

2012年3月,优酷、土豆合并,王微离开了自己一手创立的土豆网。

离任土豆网后,王微一边旅游一边写文章,但这样的光景仅维持了半年。在一次和朋友的交谈中,王微将目光锁定了动画电影赛道。2013年4月,追光动画成立。

王微入局动画电影并不意外。早在2011年底,土豆网就成立了北京提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进军动画电影制作领域。当时王微说,“能做出美丽精致得像Pixar(皮克斯)作品水准的、了不起的动漫公司,是我们的目标。”从中可以看出,王微对动画电影有多热爱,而这份热爱终于在追光动画的土地中生根。

“三部曲”失败

王微曾说过,“追光”的名字是受“夸父逐日”的启发。从追光的名字中可以看出,王微在创业初期就深知,这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旅途。

追光动画刚成立半年,就完成了500万美元A轮投资,此时追光动画尚未有作品发布。

2014年,追光动画完成了2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此时,追光动画历时三年打造了《小门神》。《小门神》的编剧、导演均是王微一人,故事灵感也来自王微的成长经历。写故事虽然是王微擅长的环节,但想要制作成动画电影,故事仅仅是第一步,制作技术同样关键。面对制作环节,王微选择用一名极客对待技术的态度,来对待动画的制作。

《小门神》最后四个半月的渲染期,最多时同时使用了阿里云2000多台服务器,影片画面精度甚至超过一些好莱坞动画电影。这样对技术的追求,势必导致成本过高,《小门神》的投资额达1.5亿元,远远超过同期上映的《大圣归来》780万元的投资额。

2016年,《小门神》登上院线。这一年,市场已经认可国产动画电影了,《大圣归来》创下了近10亿元的票房,证明了国产动画电影的潜力。但相比之下,《小门神》却颇为暗淡,最终以7800万元的票房收尾。

后来,王微曾反思过,“团队的第一部作品只在于把作品做出来,重点在于攻克技术难题,而忽视了剧情等设计。”

虽然票房惨淡,但这并没有成为阻碍王微和追光动画前行的脚步。2017年,由王微编剧、执导的动画电影《阿唐奇遇》上线,制作成本8500万元,票房3039万元。

两部电影均未盈利,但王微对此仍抱有乐观的态度。“前两部对追光动画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第三部觉得自己的手艺活终于还可以了,不仅技术过硬了,在情感上也比以前更细腻饱满了。”王微在第三部电影《猫与桃花源》点映时说。虽然王微觉得技术和情感处理都有所提高,但最终《猫与桃花源》仍是惨淡收尾。

接连三次的失败,投资人开始质疑追光的定位,甚至提出要转为好莱坞动画制作的外包公司。面对现状,王微不得不变。此前,王微作为创始人,一直掌管大权,“作为追光动画的CEO、制片人、导演、编剧,在动画制作的第一阶段中,从概念、大纲到剧本创作,王微是主要负责人。公司员工能够提意见,而真正有改动权的人只有他一个。”追光动画的制片人于洲说。

经历过三次失败,在打磨第四部作品《白蛇:缘起》时,引入了华纳兄弟的投资。此外,王微学会放手,《白蛇:缘起》成为追光第一次将剧本创作交给专业编剧团队的作品。最终,《白蛇:缘起》创造了4.51亿元的票房,为追光打了一针强心剂,也指明了未来的发展道路。

一直在追梦路上

《白蛇:缘起》之后,追光动画对外公布了“新传说、新神话和新文化”三大产品线,也是追光未来作品的主基调。随后,追光围绕三大产品线,陆续推出了《白蛇2:青蛇劫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票房均稳定在5亿元。

《长安三万里》则是新文化系列首作,该片的用户画像涵盖了儿童、青年、成年多个年龄群体。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在电影中获得不同感慨。

相比之前的作品,《长安三万里》的定位更普适。“我们对外讲,这是追光十年之作,如果没有前面六七年的基础,我们也没有勇气和信心,也没有能力把《长安三万里》做成这样,所以我觉得肯定是一个里程碑的作品。”于洲说。

保持着一年一部动画长片的上新节奏,追光的动画技术也逐渐成熟。对技术的追求,使得追光花费上亿元搭建了自己的渲染农场、研发专利制作技术,自建动捕房、配音室等。

以《新神榜:哪吒重生》中,水和蛟龙特效最多的几个镜头举例,追光动画团队从2019年12月6日开始到2020年6月1日最后一个镜头画面结束,历经6个月的时间。平均每个镜头制作人员4-5人,五个镜头大概要25人左右。

无论是制作班底,还是发布节奏,追光动画已逐步成为业内具有强竞争力的参与者。而这其中,王微也更像一个企业家,在幕后深谋远虑,鲜少活跃在大众视野中。

此前,王微还担任导演,但《白蛇:缘起》《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的导演是赵霁,是从追光的第一部动画就开始培养的“老”人。

从这些维度来看,后期的追光动画中,王微不再是那个梦想家,更像一个企业家。

但王微对于文学的执念,并不是轻易就能放下的。《新神榜:哪吒重生》《新神榜:杨戬》的编剧名为“沐川”,其实沐川就是王微的笔名。同样,《长安三万里》的编剧“红泥小火炉”,也是王微的化名。

《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王微每天都在微博发布动态,为电影摇旗呐喊,还经常转发影评,和粉丝互动。或许,王微不用选择单一的身份,又或许用“追梦人”来形容王微更为贴切。

相关

“国潮”“国风”盛行 文化自信“长安”永在

《长安三万里》人气飙升的背后,除了有来自传统文化的故事框架、人物IP、朋友圈里面纷纷转发的48首唐诗,还有众多中国传统美学的加持。玉真公主华服上的宝相花纹,裴十二衣裳上的团窠纹,李白身上的葡萄纹、狩猎纹、动物纹样等,既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又显现了经过“丝绸之路”浸淫的唐朝,对各方文化兼容并蓄而形成的独特魅力。

绝美曼妙的中国传统色也呈现其中。李白和高适在“海天霞”中策马扬鞭,李白在“碧山”里“轻舟已过万重山”,王维在“库金”内弹琴……这些“听上去就很美”的中国传统色,包含着千百年来的东方审美和古老智慧。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各个细节中不断呈现,不断进行创新的表达。

除了国漫动画,还有备受追捧、对飙诗词的《中国诗词大会》;发髻高耸、身披青绿长衣,配以《千里江山图》背景,仿佛飘在半空中的“青绿腰”;以戏剧表演的形式介绍国家文物,极具趣味性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我们惊叹于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文化自信让“国潮”“国风”盛行,让“长安”永在。据猎云网、澎湃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