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1 2023年09月01日
8月26日,又有华泰柏瑞、诺安、华宝、海富通等10余家基金公司宣布下调旗下产品的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至此,宣布降费的基金公司数量已超过130家,降费的基金产品数量超过3500只(合并份额计算)。
公募基金下调费率的热潮接近尾声,目前仅剩10余家公司的数百只基金未降费。据悉,公募基金本轮降费潮或将于8月底全面实施完毕。
此轮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下调为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一次费率调整,援引券商中国记者粗略估算,降费后的基金产品每年合计让利投资者约142亿元。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低迷期,基金降费有助于降低基民持有成本,提升基民持有体验。不过,基金公司要想真正增加基民的获得感,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逾百家公募降费率
7月8日,证监会制定的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提出,将监管引导推动与行业主动作为相结合,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支持公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他行业机构合理调降基金费率。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方案一经发布,公募基金公司积极响应。7月8日,中欧、招商、富国、博时基金等19家头部基金公司率先发布产品费率调整公告,将调低旗下部分权益类基金的基金费率及托管费率,并修订基金合同等法律文件。
随后,公募基金公司纷纷跟进。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8月27日,宣布降费的基金公司数量已超过130家,降费的基金产品数量超过3500只(合并份额计算),其中多为主动权益类产品,小部分债券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的托管费出现下调。
参与降费的基金产品管理费率多由1.5%下调至不高于1.2%,托管费率降至不高于0.2%。这些举措有望减轻基金持有人负担,提振市场信心。
在宣布降费的公募机构中,广发基金、富国基金、嘉实基金、鹏华基金、博时基金和华夏基金旗下参与降费的基金产品数量居多,均超过100只。除头部基金公司宣布降低基金管理费率,中小基金公司亦积极响应,如同泰基金、中科沃土等基金公司均宣布了降低部分基金的管理费率或托管费率。
截至8月27日,收取1.5%管理费率的基金产品数量已从本轮降费潮前的3600余只降至不足420只。规模较大的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全部进行了降费。
目前仅剩10余家公司的数百只基金未宣布降费,据悉,公募基金本轮降费潮或将于8月底全面实施完毕。
每年让利逾百亿元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市场低迷期,基金降费有助于降低基民持有成本,提升基民持有体验。
此轮基金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下调为公募基金史上最大一次下调。整体来看,主动权益类基金平均管理费率由1.43%整体降低至1.19%,降幅比例高达16.8%,托管费率由0.24%降低至不足0.2%,降幅比例高达16.5%,公募基金产品整体费率相比此前打了八折之多。
券商中国记者根据已经降费的基金产品规模和最新基金费率数据粗略统计,截至8月27日,本轮参与降费的产品每年管理费收入减少约121.78亿元,每年托管费收入减少约20.24亿元,每年合计减少约142亿元。
具体来看,中欧医疗健康、易方达蓝筹精选、富国天惠精选成长和景顺长城新兴成长4只百亿级规模的基金产品每年让利费用均超1亿元。
据悉,此次费率改革方案提出,主动权益类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降至不超过1.2%、0.2%。除此之外,还将涉及证券交易佣金费率、销售环节收费、费率披露机制等其他环节。
8月26日,在公募基金降费潮接近尾声之际,浮动费率新品随之而来。证监会官网显示,华夏信兴回报等首批与规模挂钩,招商远见回报3年等首批与业绩挂钩,中欧时代共赢等首批与持有期挂钩的三大类型浮动费率产品,已于近日获批,本次获批的浮动费率基金产品数量共有20只。
浮动费率基金设计主要目的是鼓励管理人进一步充分发挥主动管理能力,将基金收取的费用与业绩挂钩,管理人与持有人利益共担,以达到提升投资者投资体验的效果。
证监会此前曾表示,行业将在坚持以固定费率产品为主的基础上,按照“成熟一款、推出一款”的原则,研究推出更多类型浮动费率产品,完善公募基金产品谱系,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新闻纵深
提升基民投资获得感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在市场低迷时期,此轮基金下调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的幅度较大,能有效降低基民持有成本。不过,要真正增加基民的获得感,最重要的还是提升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下调基金费率势必会受到投资者欢迎,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费率低的产品却未必受到投资者青睐,投资者最看重的还是产品收益率。目前,公募市场已有百只浮动费率的基金产品,这些产品业绩涨跌不一,规模大小不一,在众多产品中并未因管理费率低而受到追捧,如东方红启恒三年持有基金自2021年成立以来业绩亏损27%,管理费率长期为0,托管费率此次降至0.2%,不过,该基金份额仍呈逐季递减趋势。
华宝证券认为,如果降费成为常态,业绩提升对基金公司更加重要,这也对投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金公司不断提升投研能力和主动管理能力才是未来行业趋势。
主动权益类基金的管理费用通常用于支付基金经理的薪酬、研究及数据分析、交易及经纪手续费、营销成本等,是产品运作资金的重要来源。在中金公司看来,基金费率适度下调是破解“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痛点的有效尝试。但是,从产品设计等入手改善客户体验仍只是解决核心矛盾的第一步,加强财富管理业务或许是改善客户体验的突破口。
在此次基金降费潮中,QDII型基金和“固收+”基金受降费影响程度较小,有业内人士表示,降费后的主动权益类产品投入产出性价比将有所下降,基金公司或加大对于“固收+”、资产配置型、国际化产品等产品的重视程度,寻求业务多元化发展。
据证券时报
相关新闻
上市公司扎堆参设私募
从埋头做实业,到买理财,再到花大价钱参设私募,上市公司的“生钱之道”变了?
日前,辉隆股份发布公告称,拟出资15000万元参与投资设立华文清能一期投资基金(滁州)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目前已取得《私募投资基金备案证明》。
无独有偶,优宁维近期也发布公告表示,与多家资管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上海引领接力行健私募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并已办理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手续及私募投资基金备案手续。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27日,年内已有约70家上市公司发布参设私募股权投资及进展公告,包括键凯科技、移为通信、华业香料以及和元生物等。其中,进入8月以来,上市公司更是扎堆参与设立、参股私募,据统计,目前已有约25家公司发布相关公告。
整理公告发现,上市公司参与设立私募基金的目的不同。部分企业是为了整合相关行业资源,以培育和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来源,从而提升公司整体盈利能力。
另一些企业则依托专业投资机构的团队专业优势和项目资源优势,寻找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还有一些公司则以此作为桥梁,支持传统业务转型升级,并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业内人士认为,上市公司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不仅能够广泛开拓多样化的投资渠道,提高资金运用的效率,还能借助私募机构丰富的行业经验和卓越的投资管理能力,提前发掘潜力项目。不过,机遇往往伴随着风险同步存在。
上述私募投资人士表示,“上市公司在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时需要付出‘真金白银’。若投资过度,可能会对公司的日常运营造成财务压力。另一方面,部分私募基金由于专业能力不足,在投资决策方面表现较差,可能在项目选择上出现误判,致使上市公司投资的资金无法取得预期回报。”
近期宣布参设私募基金的泰禾智能也称,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有投资周期长、流动性低等特点,公司本次对外投资将面临较长的投资回收期,且投资过程可能面临宏观经济、行业周期、市场竞争、政策环境、拟投资项目经营管理等多种因素影响,可能存在投资后无法实现预期收益的风险。
此外,对比专业的投资机构,跨界参设私募有不少问题,如上市公司并不擅长股权投资、并受到其自身规模和资源的限制。据财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