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进阶,这家公司真会玩
版次:007 2023年09月15日
造“海”养出的虾
市民挑选重庆产“海虾”
新疆人工海产养殖试点取得成功、首批来自重庆大足的“海虾”在盒马上市……最近,在日本排放核污染水这一阴影笼罩下,对喜欢吃海鲜的市民,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因为看好川渝市场,重庆零抗水产公司总经理宦国新在大足造了一片“海”,专门养“海虾”,并引来了资本的关注。目前,我国已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海鲜养殖也不再是沿海城市的专利,在内陆重庆造“海”养虾,或许是一门不错的好生意。
好生意之“敢” 造“海”养虾,他前后花了近十年
重庆没有“海”,如何养“海虾”?
近日,记者走进大足区零抗水产公司的养殖基地,2000平方米的封闭厂房内,分布着近百个虾塘,虾苗们自由游弋在30℃的“温泉”中,空气中弥漫着海的味道。
“这是我花费数年造的‘海’!”在大足区大安农业园区,指着封闭厂房内的虾塘,定居重庆的江苏人宦国新给记者讲述着自己造“海”养虾的故事。
这是一个敢为人先的故事。
从思考着打造虾子养殖基地的那一刻起,重庆零抗水产公司总经理宦国新就准确把握海鲜产品的核心要义——无抗养殖,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养殖安全营养无抗生素残留的南美白对虾。
海鲜养殖靠海水,内陆重庆没有海,宦国新就自己造!“人工调制海水不难,难的是如何换水养殖,因为平均养一斤虾的换水量可达50吨,这在内陆重庆简直是天方夜谭。”为此,宦国新花6年时间,专门研究出了生物絮团技术,通过为人工海水添加微生物,有效去除养殖水体中的粪便、残饵等颗粒物,形成生物循环,相当于打造了一个封闭的海洋生态系统。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足足花了3年。”凭着一股倔强,宦国新卖掉了城里的房子,每天24小时住在工棚,对每个虾池进行实时监控。
更难得的是,零抗水产公司为达到生态平衡,养殖过程不添加任何抗生素,同时养殖“海水”可以循环使用,无任何排放,不会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这些诞生于重庆的海鲜,拿到了国际权威机构认证的无抗养殖证书。”重庆盒马商品总监李多思补充道。
“用生物絮团养虾,难点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李虹介绍,这项技术大多存在于实验室,能进入规模化商业运用,在西南实属首例。
好生意之“快”
“鲜”人一步,产地缩短1000公里
内陆重庆也能养“海虾”了!这到底是不是一门好生意?还需市场的检验。
13日上午,记者来到盒马重庆冉家坝店现场打探。
“轻点!轻点!小心它蹦出来。”每次顾客挑虾,盒马重庆冉家坝店的周娟都异常紧张,因为活度太高,池子里的虾随时可能蹦出水缸。
这种活蹦乱跳的南美白对虾,一个半小时前还在大足养殖基地的虾池里,很快就将“蹦”到市民的餐桌上。
好生意,就是要“鲜”人一步。食品行业特别是海鲜,必须鲜活才有好的销路,这既是对经营者的硬性要求,又恰恰是很多企业难以保证的。
据周娟介绍,以往重庆市民要想吃到海虾,最近的产地是广东湛江,经过1200公里、10多个小时的长途奔波,虾会进入休眠状态。
路程遥远,又要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运到销售点,自然就对运输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车子快、供氧好、气温稳……为了防止海鲜在路上死亡甚至变质,运输成本会大大增加。
食品安全大于天,在最近日本排放核污染水的阴影笼罩下,喜欢吃海鲜的消费者,对舌尖上的安全更加看重。
如今,大足的南美白对虾在重庆盒马上市,从基地到门店不到200公里,运输只需一个半小时。“这些诞生于重庆本土的‘海虾’,活度非常高。”李多思介绍,目前这些无抗虾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每天限量两百斤,靠着新鲜,每到下午就会卖光。
好生意之“大”
“钱”景广阔,引来不少资本关注
造“海”养虾,宦国新为何选在大足大安农业园区?
面对记者的提问,宦国新的回答暴露出他的“野心”。
“大足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桥头堡城市,区位优势显著,处于成渝两地中心节点,有天然的交通优势。最快一个半小时,鲜虾便能从虾塘到餐桌,让川渝市民品尝鲜活的虾。”宦国新说。
大足区大安农业园区,是四川安岳与重庆大足合作建设的园区,顾名“大安”。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大背景下,宦国新正是看准了川渝市场的广阔前景,在成渝中轴线的大足区落地生根。
落地生根必将开花结果,随着零抗水产的工厂化、规模化养殖,重庆也能产“海虾”了。
从3年前第一批虾试验性出塘,到现如今形成稳定规模,为了让宦国新安心养虾,盒马不仅提供了后端的运输、包装、推广等工作,还给出承诺:产多少要多少!
宦国新表示,大量的订单不仅给了他底气,也引起了不少资本的关注。今年拿到融资后,预计明年的产能可达30万斤,可供应成渝两地30多家盒马门店。
随着内陆养殖海产品技术的日益成熟,这一技术的发展对内陆甚至是全国水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内陆海产品养殖可达数百亿级的市场规模。
重庆养虾,底气十足!在日本核污染水阴影笼罩下,你把握住风口了吗?
相关新闻
稻虾共生助农增收
大足区零抗水产公司的成立也带动了周边村民致富增收。
村民沙子谷已经在养殖基地工作了2年,主要从事投料工作,除了一份稳定的薪水外,沙子谷家里的4亩地也全部流转给了基地。每年流转的费用按当年谷子的市价支付,一次性流转了30年。
“有土地流转的费用,还有工资。”沙子谷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工作不累,离家又近。”
“当前,我们正在从事稻虾共生养殖试验。”宦国新介绍,为了带动周边农户致富增收,基地未来将在周边大面积推广稻虾共生养殖。“我们提供技术和种苗,农民按照要求进行养殖,最终我们统一收购出售。” 重庆商报记者 王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