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妈上位

马云最信任的那个男人走向前台

版次:003    2023年09月22日

吴泳铭

对阿里巴巴来说,今年的教师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9月10日,阿里巴巴上一任掌门人、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卸任,新掌门接班——蔡崇信出任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出任CEO。

对于前者,大家耳熟能详,对于后者,大家纷纷询问:“吴泳铭是谁?”

1 最年轻的“十八罗汉”

根据公开资料,吴泳铭今年47岁,1996年从浙江工业大学计算机系毕业,随即加入马云创办的“中国黄页”公司。

一年后,吴泳铭跟随马云进京,负责当时对外经贸部网站的技术开发。1999年,他又跟随马云回到杭州,创办了阿里巴巴。

出任阿里巴巴CEO之前,吴泳铭身上最闪亮的一个标签是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而且是最年轻的。

在那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中,1999年,在北京创业失败的马云返回杭州,在自己家里将18名创业合伙人聚集到一起,筹划东山再起。

他先掏出自己的钱,说“启动资金必须是闲钱,不许向家人朋友借,因为失败的可能性极大”,然后又说“现在每个人留一点吃饭的钱,将剩下的钱全部拿出来”。

除马云外,18名合伙人里既有蔡崇信,也有吴泳铭,他们既是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也是最早的一批员工,吴泳铭同时还是公司第一代程序员。

在阿里,吴泳铭的花名是“东邪”,但据员工们说,他的性格温和,说话轻声细语,为人低调内敛,同时又很有幽默感。

这或许能从吴泳铭的另一个外号上得到验证——“吴妈”。

据说当年跟随马云北上时,每个员工宿舍都安排了一个负责人,被大家戏称为“妈”,吴泳铭就被称为“吴妈”,而且一直沿用了下来。

能成为最年轻的“罗汉”,离不开马云的提携,也得益于吴泳铭的选择,换句话说,两人是惺惺相惜的关系。

“中国黄页”创建之初,马云还是个默默无闻的辞职教师,为了招揽人才,他在《钱江晚报》上挂了一则程序员招聘启事。

彼时,刚从大学毕业的吴泳铭正为第一份工作发愁。

面试时,吴泳铭带着一张软盘,里面是自己写的几个java小程序。马云觉得这个小伙子不错,懂技术,对互联网的未来有眼光。

吴泳铭对马云也投桃报李,尽管进京创业失败,依然不离不弃,一路摸爬滚打、冲锋陷阵,利用自己的专业背景挑起了技术大梁,搭建起阿里巴巴平台的技术架构。

2003年,淘宝网启动,吴泳铭是马云亲点的7员“大将”之一,担任网站技术总监;2004年,支付宝成立,他又成为支付宝的技术总监;2008年9月,淘宝网与阿里巴巴合并,吴泳铭被任命为新公司的副总裁。

可以说,在淘宝网迅猛崛起的那几年,吴泳铭不仅全程参与,而且是主要的推动者之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吴泳铭参与着与阿里“钱袋子”相关的关键业务,他曾是支付宝最早的技术总监,也是阿里现金奶牛“阿里妈妈”创建者。

2

“话不多,很讲义气”

虽然吴泳铭的KPI(关键绩效指标)不错,但与他相比,蔡崇信的资历和声望显然高得多:阿里巴巴只有两个永久合伙人,一是马云,二是蔡崇信。

但为什么担任CEO的是此前并不太出名的吴泳铭呢?

有业内人士透露,“吴泳铭是马云最信任的人之一,他二十几年来一直坚决贯彻马云的意志,这是吴泳铭走回台前的第一前提。”

此外,吴泳铭还具有年龄优势,以及其在商业运作方面的出众能力。简言之,他不仅懂技术,更懂怎么把技术打造成产品、变现为营收。

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吴泳铭便早早意识到移动化的大势所趋,积极推动阿里产品向手机移动端发力。

2008年,手机淘宝开始内测,并在3年内发布了安卓、塞班、kjava版本,抢在移动互联网爆发之前进入消费者视野。

之后几年,吴泳铭逐渐转向收购业务,参与收购了高德地图、UC浏览器、友盟等项目。

UC浏览器给阿里带来了非常大的流量入口,高德地图拓展了消费阵地,友盟则带来了移动数据相关业务的能力。

吴泳铭曾说:“在飞速变化的时代,没有守业一说,发展需要与时代贴合,随时都要进行新的创业。”

或许正是出于这个理念,2015年,在创业创新的大潮中,吴泳铭淡出阿里巴巴,投身创投圈,成立了元璟资本。

得益于创始人丰厚的资源积累,元璟短时间内就在VC圈站稳了跟脚。

与元璟资本有过合作的人透露,吴泳铭“话不多,很讲义气”,投资风格也比较大胆,敢于尝试新事物,投资领域涉及尖端科技、医疗、工业等,目前投资项目超过150个。

与此同时,吴泳铭与阿里巴巴依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2015年到2020年,他担任了5年阿里健康董事长。

互联网行业竞争的残酷激烈众所周知,昨天的辉煌、今天的衰落、明天的死亡常常一脉相承。这让阿里巴巴的创始人群体始终充满危机感。

据媒体披露,今年5月,马云曾召集淘宝天猫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

马云认为,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3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在随后进行的阿里巴巴组织架构调整中,吴泳铭进入淘宝天猫集团任董事长。

3

“找回创新精神”

9月12日,吴泳铭首次以CEO身份发布全员信,明确了集团未来的两大战略重心——用户为先、AI驱动。

在信中,吴泳铭明确表示,下一个十年的最大变量,无疑是AI带来的全行业深刻变革,因此阿里必须有再次创业的决心,“如果跟不上AI时代的变迁,一定会有新的物种将我们取代”。

同时,他还提出了管理团队年轻化的要求,“4年内,要让85后、90后作为主力管理者。”

可见新掌门的求变之心。

有分析人士认为,蔡崇信和吴泳铭回到核心管理层,意味着阿里创始人群体的回归,在面对自身业务规模膨胀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的当下,阿里需要创始人群体重回一线,稳定发展局面。

在今年5月的内部沟通会上,马云曾以柯达、诺基亚为例,表示“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充满危机感的马云,显然认为阿里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唯一的出路是寻找新的业务,“找回创新精神”。

既然如此,年富力强、擅长投资、善于协调各方关系的吴泳铭,自然成了阿里新掌门的最佳人选。

4

有别于张勇时代

有知情人士向透露,阿里集团新架构的运转模式,还在探索过程中:“比如蔡崇信和吴泳铭之间具体的分工,各位高管之间新的汇报机制,各个独立子公司之间的协同模式,尚未有一个成文的描述,部分实操细节还需实战中探索。”但他所“扮演”的CEO角色,和张勇已经有天壤之别。

首先,如今吴泳铭作为集团CEO,和各个子公司CEO之间并非“领导与D(直属下级)”的关系。各个子公司CEO需要汇报的对象是子公司董事会。一个关键细节是,目前集团CEO并不需要像2022年集团CEO那样频繁地参与各个子公司会议。

其次,吴泳铭和张勇的性格也有不同之处。比如,技术出身的吴泳铭很喜欢和技术人员围绕技术进行深入交流,虽然他性格也低调、少言,但在会议上围绕技术、业务专业问题,吴泳铭是会主动发表自己看法和观点的。有熟悉吴泳铭的人透露,在吴泳铭经历了投资人的几年岁月后,他这种对于专业问题愿意分享并表态的现象在变多。而另有熟悉张勇的人透露,财务出身的张勇在参与业务会议时他更愿意倾听、记录,然后对一些财务、经营相关的点提出一些追问。再比如,对于企业文化,二人的呈现模式、理解方式也略有差异。经过二十余年在马云身边的“重塑”,吴泳铭从一个普通的程序员成为了一个非常理解阿里“根文化”的阿里联创,在过去他曾经常出现在阿里企业文化类活动现场,或在自己负责的业务团队扮演“阿里文化推广者”。在2010~2014年,几次吴泳铭出席的活动中,他都很自然地乐于去谈论阿里文化。相比之下,张勇在这一领域的表达更为“内敛”。

第三,二人对于阿里未来的思考略有差异。

在9月12日发布的全员信里,吴泳铭把战略重心归结为“用户为先、AI驱动”,并表示将对三类业务加大战略性投入“技术驱动的互联网平台业务、二是AI驱动的科技业务、三是全球化的商业网络”。这和张勇2022年描述的阿里未来三大战略并不完全相同。

在今年二季度,马云曾在阿里内部指出“回归用户”的重要性。有内部人士说,吴泳铭对于阿里战略和未来的描述,其实和马云今年内部的分享内容“更趋同”。

据悉,接下来阿里内部围绕架构、人事可能还会陆续有新的调整。而吴泳铭到底能给这家24岁公司施加哪些新的关键影响,也将成为人们未来几个月关注的焦点。

据环球人物、虎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