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装怀孕、假装养娃、假装买房、假装买车……
版次:006 2023年11月24日
对于这代年轻人来说,攒钱早已不算什么新鲜事了。现在随便打开一个时下热门的社交平台,都能看到成千上万条劝告年轻人存钱的帖子或短视频,同样热门的,还有花样百出的存钱经验帖。
不同于父辈把钱拿到银行存定期的方式,这届年轻人开始“假装式”存钱:假装怀孕、假装养娃、假装买房、假装买车……这种虚拟与现实结合的游戏,如今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养成类攒钱大法。
假装怀孕 有点贵存不下去了 6个月无奈“流产”
“马上要去外地工作了,房租咋办?水电费咋办?会不会把我手里的钱花完?”
近日,待业在家、准备去外地入职的00后网友小丁刷到了一条营销号视频,教大家假装怀孕存钱法。
何为“假装怀孕”存钱法?首先模拟怀孕过程,把需要的各项费用列出来,然后将每一笔费用都对应真实花销。再借着假装“消费”的机会,将这些钱打入自己不绑定任何消费平台的独立账户,慢慢攒起来,积少成多。
正在愁自己“小金库”快见底的小丁,决定付诸实践——“如果自己默默存钱,我很容易中途放弃,毕竟存钱对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玩且容易坚持的事情,”小丁说,“如果假装自己养了个小孩的话,我的责任意识就会提醒我,你该写剧情了,你该存笔钱,不要忘掉了,不然它就死了。那这样子的话,趣味性就会更强一些,加上这种剧情是自己在写嘛,那存多少金额其实就还蛮主观的,没什么压力。”
想到小时候爸妈总说“我们养你花了多少多少钱”,小丁很不服气,觉得养小孩花不了多少钱,“我就说等我长大了,我也养一个”。
说干就干,小丁将自己某社交账号改名为“假装养娃存钱”,发了第一条内容——“今天你发现自己恶心想吐,怀疑自己怀孕了,下单了三份验孕棒,花了30元左右”。
“玩家请往你的账户里+30元”,这是小丁存下的第一笔钱。为了让孩子更有“存在感”,她还给孩子起了胎名,中文叫小狗,英文叫Kitty。
从验孕棒到第一次孕检,再到根据新生妈妈的建议买下一瓶叶酸,逛超市时不忘给这个“电子小孩”买下全套服装……随着设置的剧情一步步更新,小丁的“养娃账户”里资金越来越多,已达3360元。“真正生孩子肯定不止这点钱。目前存款短期拿去旅游,长期这样存的话可以存到退休。”小丁说。
小丁的帖子走红后,该社交平台上诞生了许多不同版本的假装怀孕博主,有富养有穷养。除了必备的验孕、建档、产检等必要项目,其他的开销则五花八门。也有网友坚持不下来,“存过,到6个月的时候‘流产’了,实在太贵了,存不下去了。”
假装养娃
赚钱难攒钱也很难
感受父母养育艰辛
“严格来说,我这是假装养娃存钱法,而不仅仅是假装怀孕。”在采访中,小丁强调了这二者的不同:“我之后的工资要是充足的话,我完全可以把这个小孩养到18岁。”
第十篇帖子开始,小丁的账号有了一些关注度,有宝妈在评论区指出她的剧情流程不对,“6周时应该检查胎心胎芽,建档要抽血,查甲状腺、叶酸、b超,总共花费得小一千”。
之后,小丁恶补孕期知识,开始转型做孕期科普。账号建立初期时,关注她的都是18岁-24岁的女孩子,多数处于恐婚恐育、对这一领域尚不了解的阶段,所以小丁也没转型的意愿。但是在一次直播中,有宝妈建议小丁做孕期科普,小丁说:“我感觉被自己毙掉的想法有人支持,我就去做了,希望不管女生之后选不选择生小孩,都能了解到一些相关知识。”
在剧情的一步步深入中,小丁仿佛与这个素未谋面的“孩子”建立了某种联系,她说“我自己本身通过这些知识,就感觉生命真的很神奇,原来我在我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天天地是这样长大的,原来第16周就能和妈妈互动了,20周我就能听到声音了,21周我就有头发了,感觉像个旁观者看我自己在我妈妈肚子里状态一样。”
小时候,小丁一直对父母常挂在嘴边的“我养你花了多少多少钱”感到不服,“但是到现在有能力赚钱了,发现赚钱很难,攒钱也很难”,她曾拿出“养娃资金”中的一部分,给妈妈买了生日蛋糕和耳环,“现在开始懂父母的感受了。”
假装买房
卡里余额越来越多
心里也越有安全感
网友漫妮酱没有选择假装养娃的攒钱方式,因为她无法厘清生育抚养一个孩子到底有多少步骤和流程,更无法计算每一步需要花多少钱。于是她选择了更为简单粗暴的假装买房式存钱。
假装买房一方面是为了攒钱,但另外一方面,漫妮酱也渴望能在这个城市安家。接近30岁的年纪,身边有不少朋友都开始买房了,平时跟他们接触多了,漫妮酱也渴望能拥有自己的一个小房子。为了更好地践行这个计划,漫妮酱先是调研了所在城市的平均房价,并选择了几个心仪的楼盘,选取了这几个楼盘最近一次成交价,算出房子的单价平均值,这样一套精打细算算下来,想要在这个城市有一套三房一厅100平方米的房子,漫妮酱大概需要凑够100万元的首付,扣除父母支持的50万元,漫妮酱还要靠自己攒够50万元。
按理说,漫妮酱已经毕业了8年,以目前月收入2万多元来算,攒钱并不是太难。但工作了8年,漫妮酱一直没有积蓄,回顾自己毕业几年来的心路历程,漫妮酱说:“毕业的前5年算是刚刚体会到赚钱的快乐,因为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状态,所以基本上每月都是‘月光’。后面几年,工作压力大了,隔段时间还要奖励自己出门旅游一趟,要么就是买名牌包包,所以基本没攒下钱。”
开始假装买房后,漫妮酱每月先是通过“房贷”强制储蓄8000元,有时候刷到家装博主分享的高颜值家具后,她会去了解这些家具的价格,然后通过假装买家具的方法,强制自己储蓄。
没开始假装买房之前,漫妮酱一度以为,买房只要钱到位就行了,但决定模拟买房后,她才发现有那么多的问题需要提前计划,以及各种可能的风险支出和肉眼可见的生活拮据。漫妮酱是今年4月开始入坑攒钱的,半年多的时间,存了8万多元。
至于这个计划会坚持多久,漫妮酱说:“短期来看,还是继续坚持这个计划,看着卡里余额越来越多,心里也越来越有安全感。可能等我攒够了首付,就停止这个计划了。”
纵深
“假装式”攒钱盛行
年轻人的爽点在哪
情景模拟、现实NPC,当省钱变成了一场游戏式的沉浸体验,以此类推,还能衍生出更多省钱模板。
在小红书上,目前以“假装……存钱”为名称的账户,就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假装恋爱存钱法——每天构造一个跟对象相处的场景,并把对应的花费存入账户中。
假装养猫存钱法——购买猫咪所需要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猫粮、猫砂、玩具,根据每天剧情走向存入对应的金钱。
假装摸鱼存钱法——根据每天在公司的日常行为,例如吃了水果零食、喝了水、报销餐费交通费等等,换算成等额的金钱,存入小金库中。
“在执行系统任务、获得游戏乐趣的同时攒钱,岂不妙哉。”这说明,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视财务规划和储蓄了,在对消费主义祛魅后,“手里有钱,心中不慌”无疑最为契合当下年轻人的心态。
假装养娃攒下的钱,最终不一定是用来养娃,网友Fannie说:“这笔钱可能会用来买房,也有可能真的留给未来生育小孩的时候用,如果二者都没有的话,那就留着给自己养老吧。”这样的攒钱方式,令Fannie学会合理减少花销,还感染了身边不少朋友开始了攒钱计划。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福利研究中心主任梅志罡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年轻人也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所以也开始赚钱了,但是年轻人用他们富有创意的方式,像假装养孩子,假装谈恋爱等。那么在这些看似游戏的行为背后,其实是年轻人生活态度的变化,经济观念的变化。一方面通过模仿来体验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在自我成长。看起来搞笑的背后,是年轻人的觉醒,不管是他们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么结果好,一切都好。”
综合长江云新闻、凤凰网、时尚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