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年轻人脑洞大开搞副业

赚同事钱

版次:006    2023年12月08日

给同事带饭,蔚然成风

与同事相关的话题,似乎总是离不开吐槽。

对于打工人来说,“今天中午吃什么”一直是个问题。自己做,没精力也没手艺;点外卖,又怕“科技”含量超标;留在公司吃食堂,大厨忽高忽低的厨艺,给不了一点安全感。

于是,“给同事带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场副业,响亮登场了。打开社交App搜索相关词条,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记录自己为同事带饭的生活。这些“同事专供”午餐一般价格介于15元~25元之间,深受好评。

“给同事带饭”只是众多职场副业中的冰山一角,代购、帮工、顺风车……风风火火的职场上,搞钱的路子正在越变越野。

想赚同事钱 没真本事是不行的

今年2月,潇潇开始了自己的减肥计划,准备一天只吃一顿午饭。因为饭量减少,潇潇每煮一顿饭就要吃上好几天。不想吃剩菜剩饭,更不想浪费粮食,潇潇把目光投向了日日为吃午饭而烦恼的同事,并成功找到了自己的“拼饭”搭子。

刚开始,拼饭的人少,潇潇煮什么同事们就吃什么。后来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潇潇便开始制定每周菜单,甚至贴心地分出了“常规组”和“减肥组”,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带27份饭去公司。

与很多对下厨避之不及的年轻人不同,对潇潇来说,每天做菜、带饭都是非常享受且轻松的事情。而潇潇的父母在老家做了二十多年的酒楼生意,传承下来的精湛厨艺,也成了她做这份副业的底气。

比起依靠高端技能开展职场副业的潇潇,阿奇觉得自己算是单纯的体力劳动者。阿奇所在的公司离市区很远,每天都需要两个多小时的通勤时间。“因为我有车,经常有同事蹭我的车回家,一次两次也没什么,但是时间久了就觉得有点烦,好像我成了一个专属司机。”阿奇说。

班总是要上的,司机也是不得不做的,怎样才能让这件事显得没那么令人不爽?在朋友的建议下,阿奇成了一名顺风车司机。一千多人的大厂和附近几所学校几千人的流量,让阿奇的顺风车事业格外顺利,几乎每次发布了线路后都能获得订单。

“开顺风车赚不了几个钱,而且我也不是每天接单,其实就是赚了个油费。”对阿奇来说,开顺风车最大的意义还是开心。有时候,阿奇也会接到自己认识的同事:“没有预想中的尴尬,我反而觉得以这样的形式搭车,大家的心理负担都小了很多。”

如果说潇潇和阿奇都是靠职业之外的技能来薅同事的打工钱,CC的赚钱之道就来得更为直接。CC在一家传媒机构上班,她所在的办公室里有一位来无影去无踪的业务大神,经常忙得一周都见不到人。一次,业务大神突然找到CC,说自己下午有两个活动撞了,想让CC替她去一个活动现场,并完成稿件采写。

这本是一件十分简单的工作,但CC没想到的是,工作结束后,业务大神直接将主办方发的报酬给了她,并说:“我这种小活动很多,以后你有空的话,就替我去可以不?”CC从此开启了为大神“打工”的职场生活。

帮同事代购

靠信息差赚辛苦费

有人贩卖劳力靠本事吃饭,自然也有人依托资源专做信息差。田田,人送外号“田佳琦”,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代购达人。

田田所在的机关单位年轻女孩多,一起和女同事网购化妆品、护肤品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田田发现,很多小姐妹都对海淘很感兴趣,但因为对操作流程不熟悉、难以辨别真假等一直没有尝试。

某一年的“黑色星期五”,田田就和几个关系较好的同事拼单,并收获满满。

“田田懂海淘”的名声就这样在单位里传开了,不少同事都来找她帮忙代购,她也可以赚点辛苦费。第二年“黑五”之前一个月,田田建了一个海淘群,“除了我们自己单位的人,还有很多姐妹是被人推荐进群的,没多久群就满员了”。

那段时间,田田每天都在各大境外电商网站上浏览,一看到“骨折价”的热门产品,就在群里发布接龙信息,500人的海淘群,每天都“买买买”得不亦乐乎。这也让田田决定在代购的路上走下去。

之后的几年里,除了海淘产品,田田也开始接触一些产品的国内经销商,谈到合适的价格后就在群里组团购买,商品的品类也从美妆产品拓展到服饰、生活用品等。不过,田田坦言:“海淘的风险越来越大,现在我基本不做了,主要还是推广一些国内的产品。”

在媒体工作的小鱼则走上了“为农产品代言”的道路。做过一段时间的农口线记者,小鱼掌握了许多农户的联系方式,也会在果实丰收的时候帮忙推广。乒乓球大的杨梅、“甜过初恋”的“红美人”、风味浓郁的白枇杷,她每年都会在同事群里组团购买的三种水果,赚劳务费。

职场新人瑞瑞发现,虽然大家都在同一家公司上班,可每个人好像都各忙各的。“做了妈妈的同事开始买母婴产品,有人家里是做装修的,就接了好几个同事的活儿,还有人会建返利群。”如果觉得足够靠谱或价格实惠,瑞瑞也会选择成为同事的客户:“钱嘛,给谁赚不是赚,而且同事都是自己身边的人,总会更加可信一些。”

多少尴尬事

其实用钱就能消解

对于“赚同事钱”这件事,老一辈打工人通常是很难理解的。田田刚开始告诉妈妈自己帮同事海淘赚代购费的事情时,妈妈就表现得非常震惊,还责怪她:“举手之劳的事情,你怎么还收他人的钱?别人肯定会在背后说你不好的!”

在过去的职场观念中,面对同事的需求,不计较得失的付出似乎才是常态。但在被90后、00后占领的职场上,这种思维已经明显不再适用。

打开社交网站的职场板块,总能看到各种因为被同事“薅羊毛”而引发的困惑:“同事天天蹭车,好烦”“不想给同事代购怎么办”“同事老让我帮他带饭”……

面对这些问题,年轻人的回答是:“收他点钱不就完了吗?”

实际上,大部分人的职场副业并不以“赚大钱”为最终目标,而是通过互利互惠的方式,达成心理上的平衡。潇潇的饭菜只需15元一盒;开顺风车的阿奇就更不用说了,明码标价,一分钱都没多赚。他们能坚持下来,更多的还是因为副业所带来的获得感。

而当付出不是免费之后,一些内耗与尴尬也就被自然消解。喜欢占人便宜的同事会自动远离;一些苦于不知道如何回报的同事,则可以安心接受他人的好意。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更为轻松,连上班的怨气都能少很多。

当然,职场副业也并不是全无风险的。因为炎热的天气容易让食物变质,潇潇的带饭副业在夏日来临后就暂停了;田田代购的国外产品偶尔会因为物流出现破损,还有被海关查收的风险;小鱼有几次团购的水果品质不佳,也失去了很多“拼友”。也有不少年轻人在副业路途中踩过“荆棘”,甚至成了“韭菜”。

不过,比起这些,他们在面对问题时的解题思路无疑更为珍贵。拒绝内耗,以光明正大的交易方式各取所需,或许正是职场最优解。

提 醒

主副业切勿本末倒置

“打工人做副业是对还是错”等多个与副业有关的话题,也频繁引起网友热议。

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与心理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庄家炽表示,“副业热”一方面说明随着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发展,一些新兴职业出现,让年轻人有了更多做副业的机会。另一方面也表明,部分年轻人存在职业危机感,副业可以缓解职业变动带来的冲击。

在职业发展经纪人佟志刚看来,当前的职场环境下,岗位的安全系数在下降,但很多人缺乏对职业的风控意识,所以会出现很长的职业空档期。如今年轻人开始做副业后,能为自己的职业提供更多可能性,如果全职岗位遇到发展瓶颈,可以随时将副业转成全职岗位。

同时,佟志刚表示,副业也可以让自己从单一的全职工作思维中解放出来,避免过度处在单一思维环境下时的脑力下降、思维效率降低。但他也提醒,选择副业时,要做好信息鉴别,可以迁移自己在做主业时的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副业,不要盲目相信社交媒体的营销,付费的副业很可能就会让自己成为“韭菜”。

在庄家炽看来,年轻人开启副业,是一个很积极的信号,说明年轻人并没有“躺平”。但他也提醒,在主业和副业之间,不要本末倒置,最好在将主业做好,有余力的情况下,再选择副业,否则很可能会得不偿失。

综合惊蛰青年、国是直通车、大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