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财富缩水210亿
版次:003 2023年12月29日
上海隐形富豪、超级牛散刘益谦,今年以来尤其是近几个月不停地“卖卖卖”。
先是刘益谦的资本版图有了动作。自今年5月11日以来,国华人寿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龙宇股份。国华人寿的控股股东是天茂集团,天茂集团背后的掌权人正是刘益谦、王薇夫妇。
刘益谦本人,今年年中减持了云从科技1.62%的股份,套现了至少3亿元。此外,刘益谦还甩卖了珍藏多年的艺术品。10月5日,刘益谦夫妇拿出39件藏品,其中就有2015年两人花2.72亿元拍下的莫迪里安尼的《宝丽特·茹丹肖像》;11月29日,刘益谦夫妇又拿出了三幅珍藏的古代书画,其中包括清代著名画家王时敏的《春日山水》。第一场拍卖结果表明,通过艺术品获取暴利的时代已经过去。10月5日这一天,刘益谦拿出的39件藏品流拍了10件;5.45亿港元的总成交额,远低于此前估价7.45亿至10亿港元。其中,莫迪里安尼的《宝丽特·茹丹肖像》成交价2.72亿港元,8年亏了6700万港元。11月29日的那一场书画拍卖,经过现场激烈竞价,总成交额9453万元。
算上减持龙宇股份、云从科技所得,刘益谦今年一共套现了将近10亿元。一番甩卖、减持背后,刘益谦到底所为何事?
隐形富豪也缺钱了
按照此前拍卖行官方的说法,“(刘益谦夫妇)拍卖书画的收益,将作为支持龙美术馆重要项目之用,同时为未来的购藏提供资金。”
龙美术馆是刘益谦夫妇创办的私立美术馆,在上海有两个馆——浦东馆、西岸馆,在重庆有重庆馆。刘益谦将他引以为傲的、几十年买来的收藏品,装满了这三家美术馆。其中,以上海两座美术馆尤甚。如今,刘益谦不断甩卖“心头好”,这其中有一些不得不说的内情。
“如果恨一个人,就让他去开美术馆。”这一句笑谈点出开美术馆的辛酸,也折射出龙美术馆当下的窘境。一座美术馆从无到有,本就是一笔巨大的投资。刘益谦位于上海的两座龙美术馆,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光建筑就耗费了6亿元。
作为非营利机构,龙美术馆建成后的所有支出,也基本靠刘益谦夫妇自行解决,上海两个馆每年运营费超过500万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龙美术馆微薄的门票收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
王薇曾向媒体吐槽说:“做美术馆不可能赚钱,每年要赔好多钱。门票收入付保安费都不够。”一边需要不断烧钱;另一边,刘益谦却并没有凭借“法人股大王”“定增大王”“资本猎豹”的金手指,延续他昔日在资本市场的造富神话。这几年刘益谦在定增市场,几乎处于静默状态。纵观整个资本市场,除了2023年6月拍下世纪华通的一些股权外,刘益谦也几乎没有其他动作。截至2023年三季度,刘益谦仅持有天茂集团、国民技术、广晟有色、云从科技等少数公司。而这些公司,基本都是刘益谦很早时期就进入的。
自2020年以来,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中,天茂集团的股价持续下跌,市值由2020年年初的347.82亿元,跌至2023年12月20日的136.86亿元。至此,刘益谦家族的财富缩水了210亿元。
屋漏偏逢连夜雨。2023年上半年,伴随刘益谦征战资本市场、成就其380亿身家地位的国华人寿,上半年净利润为-3.93亿元。
财富不断缩水的刘益谦,倒是在地产圈高歌猛进。成立于2020年11月份的宸嘉发展,近两年来发展势头非常凶猛。2022年上半年,宸嘉发展以180亿元的拿地金额,排在了新增土地货值排行榜上的第19位,甚至超过了碧桂园。迄今为止,宸嘉发展在成都、深圳、武汉等城市,都已经有了项目。宸嘉发展由香港企业宸嘉发展有限公司100%持股,这家香港企业背后的实控人正是刘益谦。
刘益谦的地产生意远不止于此。除了宸嘉发展外,国华人寿控股的子公司中,有14家从事房地产开发,包括重庆平华置业、荆门市城华置业等公司,项目分布在上海、武汉、宁波、成都、海南等地。近两年,国华人寿“投资性房地产”规模都在百亿元以上,其中并不包括各类信托计划、债权投资计划等非标产品涉及的商业地产投资。
现在,刘益谦的赚钱速度,跟过去相比可谓云泥之别,连续抛售一些资产倒也在情理之中。
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曾经的刘益谦并不缺钱,他在投资艺术品上曾经放话:“买艺术品就买贵的!”最阔绰时,刘益谦花2.8亿港元买下了“明化成斗彩鸡缸杯”、花10亿多元买下莫迪利亚尼的名画《侧卧的裸女》。
刘益谦的财富来源于资本市场。早期的刘益谦,从未错过市场的转型机会:从倒卖国库券,到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股民;从“法人股大王”,到定增专业户;从“第一牛散”,到艺术品收藏巨头。那些年代,无论是以何身份,刘益谦的生存之本,都是可靠的一手信息以及周转效率。
可靠的一手信息很好理解,周转效率则指资金周转率。刘益谦是如何实现资金快周转的?他用前一家的公司股票,抵押给金融公司获得资金,再去买下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此循环往复。用刘益谦的话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想最大限度地减少财富缩水。从战术角度看,作为“趋势投资者”,刘益谦炒股有两大特点:一是招数“非主流”,一般人想不到;二是动作凶猛,一旦看准,就砸下大赌注。
从投资战略角度来看,刘益谦选择的投资路径,和股神巴菲特颇为接近。刘益谦的资本版图,也包含保险、实业和各种投资组合,以及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刘益谦2000年成立的新理益集团、新理益入主的上市公司天茂集团、天茂集团控股51%的子公司国华人寿,是刘益谦家族重要的几个主要投资载体。
或以个人身份,或通过公司,刘益谦曾一年买入10余家公司的内部法人股,仅中体产业一家就爆赚8亿元。《2012年胡润上海财富白皮书》显示,刘益谦位列当年上海本土富豪第2位。2013年的刘益谦,身价达到170亿元。也就是这个时候,在“趋势投资”的理念驱动下,刘益谦盯上了艺术品投资领域。
刘益谦曾称,他每年搞收藏的花费在10亿~20亿元之间。通常来看,艺术品更多的是以“时间换空间”:只要是好的艺术品,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一件作品放十年以上,价格基本都会翻几倍。基于这样的逻辑,艺术品投资为刘益谦带来了“泼天富贵”。
以齐白石的作品《松柏高立图》为例,这幅作品是刘益谦2000多万元买下的。在2011年5月22日嘉德春拍中,《松柏高立图》最终以4.255亿元的天价成交。一来一去,刘益谦净赚4亿多元。那时的刘益谦,钱多到连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钱”,他将“所有的钱”都放到了“投资领域”,每分钟都在变。
早些年,为何没错过资本市场的每一次套利机会?刘益谦回答:“因为我比别人大胆。”可以说,运气叠加不顾后果的拼劲,以及心思活泛的特质,让刘益谦在那些遍地都是商机的年代,拾起“黄金”来游刃有余。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投资大佬有压力了,“就是缺钱!”刘益谦很早就说过这句话。变化也许是从他办了私人美术馆开始,也许是他没办法再从中国资本市场造富开始。“大家都知道,我本业是搞股票的,但是现在股票不涨啊!”2013年的刘益谦如此说。当然,这并不是刘益谦赚钱速度慢下来的唯一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随着各种的制度越发完善,刘益谦难以捕捉到政策的空隙,而重现早年间的造富神话。
欲借地产再“造富”
重押地产赛道的刘益谦,能否迎来造富神话?回答这个问题,要从他跟地产的故事说起。
2009年,盯上地产定向增发股的刘益谦,大手一挥投了60亿元,买了保利、金地、首开等公司股票。不过,这些定增股回报率并不高。保利地产股价,从24.12元每股,一路跌至11元每股左右。最终,刘益谦选择亏本卖出,损失了3.2亿元。
经此一战后,刘益谦虽然再也没碰过地产股,但他购买地产资产的脚步却没有停下。他曾说过,自己在上海有数百套房产。从2010年起,刘益谦通过国华人寿投资了一些商业地产资产,包括上海环球金融中心69、70层办公物业,以及上海SOHO世纪广场、上海国华金融中心等。
从2020年开始,刘益谦加快了地产赛道的布局,比如国华人寿试水康养地产赛道,比如宸嘉发展拿地凶猛。据国华人寿年报披露,截至2022年年底,其在上海拥有普陀、崇明两个康养项目,并在杭州、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不断储备该类项目。而成立于海南,内地总部在上海的宸嘉发展,目前有上海、深圳、湖北、成都四个区域公司,以及一个项目管理中心。
在外界看来,宸嘉发展的运行逻辑是,在经济下行叠加行业底部的背景下,趁势进场抄底,低价收购优质物业。宸嘉发展主攻方向为豪宅,武汉的大平层项目宸嘉100是其首个豪宅项目,并借此打响了知名度。
国华人寿则攻进了康养地产里,其分别于2020年4月、2021年1月摘得普陀区的桃浦康养南区、北区两个地块,并在2022年1月开工建设,该康养园区将于2024年年中正式开放。国华人寿布局康养地产的盈利模式是这样的:养老社区收取的一系列费用,比如入门费、会员卡费、月费等,可以带动保费收入的持续而稳定增长;养老社区是长周期资产,中后期盈利稳定,每年可以获取稳定现金流。据初步估算,按照该养老社区的单套入住资格,需购买关联年金类产品约百万元计算,该项目每年将拉动保费规模达到亿元。不过,这一切都只是设想。
不过,无论是康养地产还是住宅市场,刘益谦的地产版图,还需要资金和可靠融资方案的支持。这部分的情况不容乐观。因为,由于融资环境收窄,刘益谦没办法高杠杆了。并且,除了通过销售房产、收取保险费等措施回笼资金外,刘益谦并不能凭借资本市场持续实现暴富。
有人评价刘益谦是个资本赌徒,但他说“机会都是平等的”。如今,套现近10亿元的刘益谦,带着他的资本版图能走多远?目前没有人知道。
据中国企业家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