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销量去年实现历史性突破
版次:005 2024年01月19日
赛力斯汽车智慧工厂智能化生产线 据重庆日报
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长安汽车整车分拨中心一角 新华社发
消费者正通过AITO问界M9的屏幕感受驾驶、娱乐、工作方面的交互体验。 据重庆日报
日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实现历史性突破,并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同时,全年出口汽车近500万辆,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
创造这一骄人成绩,重庆立下了汗马功劳。重庆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全市汽车产量为230万辆,排名有望位居全国第二。“重庆造”汽车中,新能源汽车预计产量为50万辆,同比大增37%,明显超过全国平均增幅。
看产品
引领态势十分明显
1月15日晚10点过,位于华润万象城的AITO问界体验中心,前来试驾问界M9新车的市民,仍在兴致盎然地排着队。陈谡在等待了近一个小时后,终于试驾上了心心念念的问界M9,旁边还有另外几名试驾者在等待。
“这款车有很多其他车没有的东西,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地方。”陈谡一上车,就用手指在车中控屏上不停滑动,体验各种新功能。
AITO问界M9的生产企业——赛力斯汽车相关人士介绍,作为一款全景智慧旗舰SUV,问界M9拥有多项行业首创的技术。例如水平自适应双扶手功能、百万像素智慧投影大灯、智能油冷2.0技术等,极大提升了产品的竞争力。目前,这款车的累计“大定”量已超2万台。
同样属于“重庆造”的长安旗下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阿维塔12,也有多达12项首创“黑科技”,如轿车前排双零重力座椅、智能光感前风挡轿跑等。这款车刚一面世,就已有其他汽车品牌借鉴它的科技元素和设计思路。
“重庆在汽车产品技术上的一些关键领域,引领态势已经十分明显。”市场观察人士曲云超表示,以自动驾驶为例,目前业内公认技术最先进的,就是华为ADS 2.0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而在整个行业内最先搭载这套系统的车企,就是重庆的阿维塔和赛力斯。
先人一步应用新技术,让两家重庆车企收获满满,订单量大增。阿维塔12上市仅6天,“大定”量就突破15000辆;带有智驾功能的AITO问界新M7去年9月一推出,销量也是“噌噌”上涨,在2024年第一周新能源汽车品牌周销量排行榜上,赛力斯以0.6万辆的周销量问鼎榜首。
更重要的是,两家重庆车企的率先示范,在国内引动了一波“智驾”热,多家车企纷纷跟进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有专业机构预测,国内自动驾驶技术有望在2025年后整体走向成熟,较前几年业内预测的时间节点(2030年后)大幅提前。
看生产线
重庆车企堪称标杆
新车型热销,背后无疑是重庆先进的汽车产业体系。
1月14日,在沙坪坝区的赛力斯智慧工厂,记者了解到,冲压车间内自动化装箱、AGV自动传输、一键换模等设备协同操作,仅需5秒就能完成一个部件的冲压。焊接车间内,300多个智能机器人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部分生产线还采用了激光远程飞焊,无需接触便可快速完成精细化焊接。总装车间内,数百台机器人正在自动工作,每两分钟就能下线一辆新车。此外,该工厂即使在关灯的黑暗环境中也可以照常生产,是名副其实的“黑灯工厂”。
1月13日,在长安汽车位于渝北区的新建工厂内,记者看到,生产线装配调试工作正干得热火朝天。该工厂占地40万平方米,但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1个月,未来新能源整车产能将达到每年28万辆。
“我们工厂首次在汽车行业大规模应用5G技术,将12000多台设备接入数字底座,可实现生产设备、人员、物料、工艺数据的无缝连接。”长安汽车相关人士介绍,新工厂还可结合大数据平台和高级排程系统,确保产销平衡,并提高30%以上的生产效率。预计今年,5G智慧工厂解决方案将为长安汽车带来超过500亿元的经济效益。
在重庆市经信委相关人士看来,无论是赛力斯的“黑灯工厂”,还是长安的“5G工厂”,都堪称目前中国汽车生产制造行业的标杆。而标杆对全行业的引领性,正随着重庆汽车产业全链条生态的完善,进一步加强——
两江新区出台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龙头引领行动计划,预计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产量将突破100万辆,产业规模突破3000亿元;璧山加快新能源汽车千亿产业集群建设;南川区打造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园区、示范配套基地;永川区加速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为加强顶层支持,去年上半年,重庆出台渝西地区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倍增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渝西地区相关产业规模实现倍增,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产值达到4000亿元。
市经信委上述人士还表示,目前,我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3大系统、12大总成、56个部件已实现全覆盖和集群式发展,并形成以长安系为龙头、十多家整车企业为骨干、上千家配套企业为支撑的“1+10+1000”优势产业集群。
重庆汽车产业链加速发展,让市场蛋糕越做越大。北斗星通、恩智浦、中科创达、云从科技、华域视觉等先进零部件企业,和华为、百度、阿里、腾讯等巨头纷纷来渝布局;比亚迪、宁德时代、赣锋锂业、拓普集团、铭科精技、华阳集团等也进入“重庆造”汽车泛达全国的采购体系,获得共赢。
看竞争赛道
实现技术路线全覆盖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为啥处于全国先进水平?这离不开重庆特有的汽车产业环境优势和科学的产业战略规划。
首先是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齐全。面对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竞争,重庆咬定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路线不放松,“兵力”齐出,做到几乎所有领域和技术路线的全覆盖。例如,在新能源汽车形态上,重庆既有纯电动、插电混动,也有换电、增程式,还有氢燃料等前沿技术路线。在新能源汽车种类上,则包含了乘用车的轿车、SUV、越野、MPV,商用车的小轻中重卡、各类客车和专用车、改装车。
其次,重庆汽车产业的各类基础支撑完备,充电桩保有量达20万个,基本实现公用充电基础设施全市覆盖,高速公路快充覆盖率和辐射范围西部领先。
此外,重庆拥有国内最丰富的“车路协同”场景,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的测试能力、应用场景和示范规模等方面,引领着行业发展。
目前,重庆在高新区、两江新区、永川区、大足区等多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测试示范基地以及相应的道路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李克强表示,重庆在云控技术、车脑技术等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未来有望推动车路云一体化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了解到,为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重庆接下来将从7个方面发力:提升整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化水平;推动零部件延链、强链、优链;推进自动驾驶及车联网创新应用;培育汽车软件与人工智能产业;打造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体验之都;完善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构建全面高效的产业安全保障。
重庆的目标是:到2025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过150万辆,全国占比10%以上,形成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雏形;到2027年,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超过200万辆,正式建成万亿元产业集群。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白麟
数读
中国汽车产销量 首次双破3000万辆
2023年,中国汽车业交出历史最好成绩。1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产销量首次双双突破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另外,中汽协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中国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高于同期制造业增加值14个百分点。
●产销量双双突破3000万辆
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全年产销量双双超过3000万辆,创历史新高。
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预计,2024年,中国汽车市场总体还是会实现增长,消费者购买的预期还在,市场并没有饱和,高端车消费升级等也将继续存在。企业应首先考虑做好产品,价格保持一定稳定。
●新能源汽车市占率达31.6%
据中汽协统计,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市场占有率达到31.6%。在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中,与2022年相比,三大类新能源汽车品种产销均呈明显增长。
2023年,汽车销量排名前十的企业(集团)共销售2571.5万辆,占汽车销售总量的85.4%。
●今年汽车出口或达550万辆
据中汽协统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出口对汽车总销量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7%。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414万辆,同比增长63.7%;商用车出口77万辆,同比增长32.2%。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中汽协预计,2023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国。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将继续增长,达到550万辆左右。
据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