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10 2024年01月19日
1月17日,A股三大指数均跌超2%,沪指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创业板指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不过1月18日,大盘早盘低开低走,午后迎来V形反弹,三大指数尾盘加速上行,创业板指涨近2%,沪指2800点失而复得。截至收盘,沪指涨0.43%,深成指涨1%,创业板指涨1.93%。多位资深业内人士认为,A股历史上来看,新年前后都大概率出现“变盘”,春节前如果有明显“探底”的情况,预计“春季躁动”并不会缺席,只是推迟一段时间,或许农历新年假期后全面开启。
A
A股开年表现不佳
1月15日,2024年首月降息落空,1月MLF“量增价平”续作,降准降息仍需等待。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央行开展了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利率分别维持1.8%和2.5%不变。由于本月有7790亿元MLF到期,MLF继续实现“量增价平”续作。
1月16日,经历过2861点新低后,A股出现“V形”反弹,三大股指集体收涨,上证指数报收2893.99点,涨0.27%,深证成指报收8992.07点,涨0.31%,创业板指报收1752.23点,涨0.38%,两市成交6848亿元。
1月17日,市场全天低开低走,三大指数均跌超2%,沪指创2020年6月以来新低,创业板指创2019年12月以来新低。
奶酪基金投资经理潘俊表示,2024年开年A股表现不佳,主要是市场对经济复苏预期相对悲观,采取保守投资策略抱团高股息板块。目前投资者无法对市场短期走势进行精确的预判,但在市场悲观的阶段反而是投资布局或逐步加仓的良好时机。
潘俊认为,基于国家增发万亿国债打开赤字空间,2024年美国开始进入降息周期等宏观因素,增量资金有望加入回流市场,对于机构持仓比例以及估值历史分位处于较低水平,但基本面依旧良好的板块和标的,应当着重关注。
提到此前市场继续调整,玄甲基金CEO林佳义认为,部分数据在12月验证继续螺旋向下,市场继续处于下行、出清周期,市场基于此重新下修预期,资产价格继续下跌。近期高股息受到追捧,由于有一定资金完成了定价,但很多投资人需要纳税,高股息板块的性价比已经不高。
鑫鼎基金首席经济学家胡宇认为,预期2861点可能就是底部,A股探底回升,实际上指数跌无可跌,2850点附近是“铁底”。银行股充当市场的抗跌板块,提前走出了上涨行情,不可忽视其均值回归的机会。从历史对比来看,破净股和高股息板块类似于2014年沪指2000点位置,随着2023年至2024年上证指数在2900点以下反复筑底,一波行情随时可能出现,现在的情况就是需要“越跌越买”。
B
交易氛围有望回暖
当前A股市场的资金动向较为清晰。在资金回补仓位的方向,主要是出行产业链、低波红利主线(当前主要是低估值、高股息率的银行股为代表的大金融股)、调整充分的光伏等前些年曾经风行一时的赛道股;资金减仓的方向主要是去年一度拉升的品种,包括AI投资主线等。
如此的仓位调整方向也就说明了短线A股有一定的企稳动能。主要是因为AI投资主线的龙头品种在2024年以来的调整幅度较大,大多数龙头品种的股价已回到了2023年行情启动时的位置,这已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浮筹,说明进一步杀跌的空间已相对有限。
相对应的是,近期活跃的品种,除了出行产业链个股的股价渐趋高位之外,无论是银行股为代表的大金融股还是光伏为代表的超跌赛道股,均处在低位。其中,大金融股在近期的K线是持续放量扬升,长线资金建仓且构筑中长线底部的态势特别明显。如果再叠加险资等机构资金举牌银行股等诸多信息,的确说明当前多头的能量的确在持续增强,从而有利于短线A股的回稳。
更为重要的是,虽然大金融股是去年以来低波红利主线的有机构成部分。但是,从盘面来看,大金融股的业绩弹性较水电股、高速公路股等核心品种要强得多,所以,此类个股的持续活跃,更有利于吸引那些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中长线资金的加仓,从而带来持续的跟风买力。也就是说,大金融股具有活跃周期长、股价弹性强等诸多优点。这也得到了盘面动向的佐证,比如说沪农商行等中小市值银行股在近期屡屡出现3%以上的涨幅,这不仅仅会吸引长线资金的配置,而且还会吸引交易型资金的加盟。
C
“春季躁动”还会有吗?
A股历史上,跨年到农历春节前后的时间内,往往会出现明显“变盘”,“V形”反弹或者“A形”转跌的转折行情都比较常见。
新年前后“V形”反弹的情况,最近的则是2022年12月23日触底3031点之后(更早的底部是2022年10月31日的2885点),大盘继续上攻,直到2023年5月9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创出历史新高,上证指数一度冲破3400点,不过随后市场开始连续八个月下跌。
其他跨年“V形”反弹行情的转折点,更多发生在春节前:2019年1月4日触底2440点之后,2月春节假期后市场开始了加速上涨;更早的时候,2015年、2016年、2017年A股都出现过春节前见阶段性底部,随后“V形”反弹的行情,并且都处于当时的牛市行情期间,其中2016年和2019年则宣告了一轮新的牛市开启;2011年1月底开启“V形反弹”的春季攻势后,A股连涨三个月。
“A形”转跌的跨年行情也并不罕见,但往往出现在市场狂热上涨后。比如2021年底市场再次强势上涨之后,2021年12月13日触及3709点,新能源等板块创出历史新高,带领大盘继续向好,2022年春节前就开始了下跌模式,并且到2022年4月27日2863点见底;2021年2月18日春节假期后,经历了基金销售热潮,节后出现了明显调整。类似的2020年、2018年春节后都有类似市场大跌的情况,上述这些年份都是春节前后明显“变盘”。2012年底的蓝筹股连续两个月大涨之后,部分个股创出历史新高,2013年春节后则转跌,大盘在2013年6月“钱荒”期间创出新低。
这一次,连跌超过8个月之后,上证指数累计下跌超过550点,投资者依然在迷惘之中,如果按照2021年2月蓝筹股全面调整开始,A股全面调整已经近三年,而历史上最长的下跌是2001年6月到2005年5月累计四年时间。
就短期而言,这次A股还有没有“变盘”的“V形”反弹行情?“春季躁动”是否只会迟到而不会缺席?
华金证券策略分析师邓利军预计,今年春季行情可能延后开启和结束:一是经济和盈利修复偏弱,基本面的边际改善需要更多的时间;二是海外流动性宽松预期反复,国内宽松可能延后到春节前后;三是基金、外资等调仓由去年底延后至今年初,对春季行情开启和结束节奏有影响。不过“春季躁动”大概率依然存在:一是一季度基本面大概率延续修复趋势,主要是库存周期和盈利周期已经见底,二是一季度流动性大概率边际宽松,三是当前估值和情绪处于历史低位。 综合第一财经、澎湃新闻
相关
资管巨头看好A股复苏
日前,资产总规模超3000亿元的尚渤投资基金经理布莱恩·布雷尔表示,2024年,资金将从美国货币市场流出。鉴于美股当前估值已经很高,他建议投资者放眼全球。
关于中国股市,布莱恩指出,尽管当前影响中国股市的因素错综复杂,让人很难预测拐点出现的具体时间,但鉴于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布莱恩相信,中国股市的复苏将一触即发。
布莱恩看好那些能够为跨国公司提供基础设施、机械和工具的中国公司。这些公司近年来向东盟地区的出口持续增长,正在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
对于中国消费行业,他认为,尽管估值很低,但股价的回升仍有待市场信心的进一步复苏。
据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