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赎回潮”冲击波之后企稳回升

银行理财规模走出ICU

版次:012    2024年01月26日

近日,记者从业内获取的国有大行、股份行旗下共11家理财公司存续产品的规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11家理财公司总体规模16.82万亿元。有研究机构测算,2024年头两周,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继续增长超2800亿元。在去年初经历了“赎回潮”余波冲击之后,银行理财稳步走出“ICU”,呈现了明显的企稳回升。

理财规模逐渐“回血”

尽管“赎回潮”对银行理财市场造成了长久负面影响,但是在理财规模逐季稳健修复过程中,阴霾已经逐渐散去。近日,广发证券刘郁团队测算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二周,银行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分别增长约1437亿、1381亿元。

实际上,到2023年底,银行理财规模相较于2022年末已基本恢复,仅受年末季节性因素影响而小幅下降。据中信证券明明团队研报测算,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同比下降仅约2.5%,规模大概是26.96万亿元。

1月16日,记者获取了六大国有行的理财公司,以及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浦银理财等共11家主要理财公司的最新规模数据。截至2023年12月末,这11家理财公司的存续规模合计16.82万亿元,较年初的17.05万亿元下降约1.4%。

就2023年全年而言,银行理财规模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波动特点。第一季度可称得上是近年来银行理财规模缩水最为明显的时期,记者依据彼时获取的数据测算,当季仅上述11家理财公司就减少了1.83万亿元的规模。不过,在大范围赎回过后,银行理财规模很快迎来了反弹,二季度上述11家理财公司的规模“回血”约4800亿元,三、四季度又分别增长5300亿元、5900亿元。

理财公司规模的行业排名一直较受市场关注。2023年全年,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牢牢占据“2万亿俱乐部”中的两席,稳居行业头部;信银理财和工银理财则分列第三、四位,规模均超1.6万亿元。此外,在1.5万亿元附近,还分布着其他3家国有行理财公司,差距并不大。

“货架”更新与分化

过去一年,在行业规模此消彼长的过程中,银行理财“货架”上的产品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首先,收益稳健的现金管理类产品颇受市场青睐,成为理财市场规模修复的重要引擎。2023年以来,代表无风险收益品种的国债、银行定期存款等资产利率波动下行,商业银行也多次下调存款利率。在此背景下,平均收益率高出货币基金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不同类型的理财公司,其“货架”在分化——国有行理财公司的现金管理类产品普遍出现规模缩水,股份行的理财公司反而增长迅猛。据记者掌握的上述11家理财公司数据,2023年六大国有行理财公司的该类产品规模合计下降约5500亿元,而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浦银理财等5家股份行理财公司则合计增长约4000亿元。

其次,含权产品存续余额明显萎缩。过去一年,“理财主力”固收类产品的规模随着债市回暖、收益率回升而迅速修复。中信证券最新发布的研报数据显示,去年一季度经历了大范围的破净后,到12月末理财产品的破净率已在3%以下的低位运行。

而包含权益资产的混合类产品,由于业绩表现不佳,存续规模在2023年全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萎缩。据上述11家理财公司数据,2022年末混合类存续产品还有约8300亿元的规模,到了2023年底则降至约4700亿元,降幅超40%。实际上,从理财公司内部看,降幅30%甚至70%,算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新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行

2023年,新发行的封闭式产品数量和规模均呈现上升趋势。此外,新发行的产品还有运作时间短期化、业绩比较基准下行的趋向。

国信证券近期发布的研报指出,2023年以来,新发封闭式产品数量和募集规模均呈现上升趋势。2023年1~11月,封闭式产品平均每月新发产品数量为774款,平均每月初始募集资金规模为3256亿元,而开放式产品平均每月新发产品数量、初始募集资金规模分别为167款、184亿元。2023年,期限为1个月以内的产品增速最快,较年初增长56.52%;期限为3个月~6个月、6个月~1年的产品规模则分别下降15.58%、23.94%。

2023年发行的理财产品,无论是封闭式还是开放式,业绩比较基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例如,2023年12月发行开放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27%,而封闭式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则为3.39%,两者分别较2022年12月下降了65个基点、44个基点。

应持续加大费率优惠

临近春节,理财公司不会错过这一重点营销时段。目前,多家银行已掀起新一轮理财产品降费的热潮,推出了费率优惠活动,吸引新客并拉动存量客户增加投资。

去年12月以来,农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平安理财、信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积极营销,推出了与产品费率相关的优惠活动,以期增加客户黏性。被调降费率的品种涉及固定管理费、销售服务费、超额业绩报酬(浮动管理费)、托管费等,产品种类也覆盖了固收类、现金管理类、权益类等主要类型。

据记者粗略统计,目前已有一些理财产品的管理费率下调至0.01%、0.05%(此前已经低至0.15%)等;托管费则优惠至0.02%。虽然这些产品的费率优惠活动每次都有“临时调整”的提示,但是2023年理财产品费率持续下调已是不争的事实。

据证券时报

相关

不打烊的“理财夜市”来了

近日,包括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宁银理财在内的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喊出“下班也能买理财”“24小时不打烊,多晚都能买”等口号推出理财夜市。

以光大理财的产品“阳光碧乐活21号A”举例,在推出理财夜市之前,该产品在交易日的交易时间为0:00-17:00,T+1个交易所工作日确认。也就是说,如果当天17:00之前买入,可以在第二天确认,在当天17:00之后则要再等一天,如果遇到节假日,等待确认的时间则会更长。现在则突破了这一限制,将营业时间延长至交易日的24:00前。工作日17:00-24:00(不含)申购,也于下一个工作日开始计算收益,比普通理财产品早一天开始享收益。如在周四17:00-24:00(不含),则可比普通理财产品早三天开始享收益。

“理财夜市”中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在2.30%-2.60%之间,但风险等级也相应增加为R2等级。据界面新闻

固收类产品收益率飙升

近日,工银理财、民生理财等多家机构旗下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飙升,多只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超过6%,甚至有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升至8%以上。

比如,工银理财·核心优选固定收益类1年定期开放净值型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8.55%;民生理财富竹固收安心两年封闭5号理财产品近一个月年化收益率为6.16%。

多位理财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部分银行理财产品近一个月收益率飙升的原因与近期国债收益率下行幅度较大、债市走强有关。

近期银行理财存续规模也有所回升,1月份前两周,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分别增长1437亿元、1381亿元,规模累计回升2818亿元。 据中国经济网

多家农商行上调存款利率

“XX农商银行存款利率上调啦!”“到XX农商行存款的八大理由!”近日,记者注意到,多地农商银行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推出了类似的活动文案,十分惹眼。

此次农商行逆势上调利率的产品主要为三个月至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多则推文中标注着“额度有限”或优惠至3月底的字样。从优惠情况来看,三年期定存的执行利率普遍高于2.5%,更有甚者超3%。

在存款利率整体下行的趋势下,中小银行仍能给出3%以上的利率,根本原因为何?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中小银行面临着市场占有率逐步压缩的趋势,近期中小银行逆势上调存款利率,既是应对“开门红”的短期需求,也是参与和适应市场竞争的结果。据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