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二季度A股:机会锁定在新质生产力等方向
版次:007 2024年04月05日
3日A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收报3069.30点,跌0.18%,深证成指收报9544.77点,跌0.44%,创业板指收报1840.41点,跌1.08%。
从一季度A股主要指数表现来看,沪指累涨2.23%,站稳3000点;深证成指累跌1.3%,创业板指下跌3.87%。
展望二季度行情,在政策面、市场面明显好转的情况下能否继续保持高景气度?多位券商人士认为A股或延续震荡走势。
震荡行情难改变
经历一个半月的快速冲高后,3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整体呈现区间震荡态势,近几个交易日再度出现反弹。对于二季度市场表现,不少券商人士基于对宏观经济数据、流动性等因素的分析,判断A股或继续维持震荡态势。
中国银河证券策略分析师蔡芳媛认为,二季度A股行情主要看市场是否有持续性动能的补给。虽然当前市场处于动能减弱阶段,但在业绩披露期间,业绩端提振及政策端进一步加持,市场仍会有新的上行动能出现。“整体上看,经过一轮修复上涨行情后,二季度市场有望以震荡性结构性行情为主,更多关注基本面及政策利好。”
2024年一季度,一系列宏观、行业层面的政策密集发布成为呵护经济及市场的重要支撑。在华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经济学家郑小霞看来,市场有望在较好的宏观环境中,走出震荡上行行情。“随着财政政策前置有望在4月加速发力,基建端等对经济的支撑力有望逐渐加强,市场对经济预期迎来逐渐好转的契机;货币政策方面,预计总量宽松的可能性降低,更多以结构性工具为主。”
进入4月,A股市场迎来年报、季报披露窗口期,业绩因素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招商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夏预计,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盈利增速在低基数的背景下有所反弹,不过投资者仍然关注地产销售同比负增长、新项目投放节奏偏慢等因素;流动性层面,北向资金和流入ETF的资金仍保持净流入态势且波动不大,因此市场可能仍然延续3月震荡局面。
不过也有券商人士表示,二季度市场稳步上行的概率较大。从政策面看,一系列的政策组合拳密集出台,对于市场信心的提振是非常明显的。
关注行业盈利预期
从上市公司目前的财报披露情况看,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A股已有超过1100家上市公司披露2023年年报,另有33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或在公告中对一季度业绩进行预测。
蔡芳媛判断,随着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披露的展开,行业景气度预期、公司成长性预期将是影响板块间相对表现的关键,板块龙头有望逐渐成为市场投资主线。“二季度配置投资策略应当聚焦受益于有业绩预期、有政策利好预期板块里的低估值价值股以及成长型价值股,建议战略性布局科技、上游原材料、消费等板块里的价值股。”
通过对过去十余年间市场4月超额收益的复盘,国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林荣雄表示,二季度市场涨幅往往与一季报更相关,投资者尤其应该关注景气边际改善的方向,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行业可能波动会逐渐加大。结合2024年1至2月工业企业利润和PMI数据表现,林荣雄表示,在本轮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业绩预告密集披露期间,景气度最佳行业集中在出口方向,具体板块看好乘用车、船舶、家电等。
从二季度的角度看,张夏建议,重点关注消费周期领域细分行业的龙头,行业上重点关注家电、食品饮料、零售社服、有色金属;科技领域仍建议关注电子板块(消费电子、半导体)、通信(通信设备)等板块。
把握高股息等机遇
对于二季度A股市场其他布局主线,记者梳理发现,高股息、新质生产力、设备更新等均有券商提及。
对于高股息,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表示:“市场对高股息认知已出现明显分化。如果把高股息当作一种主题投资,高股息热度近期有所回落,但部分国内外投资者已开始把高股息作为一种价值投资来看待,认为只要行业需求不出现大幅下滑、竞争格局相对稳定、未来有潜力分红,都是值得重视的高股息品种。建议关注有潜在分红能力的企业。”
华泰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以表示,3月以来,以煤炭、公用事业为代表的高股息资产涨势有所回落但仓位集中度持续提升,且TMT和高股息板块仓位的分化更加明显,反映投资者对防御性资产偏好的进一步增强。就4月而言,考虑到煤炭、公用事业板块仓位、交易拥挤度均偏高,高股息方面,投资者可关注石油石化、银行等潜在红利内部高低切换方向。
郑小霞认为,新质生产力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拔高,相关领域有望不断上演主题性机会。“新质生产力立足有政策支持的领域,建议关注设备更新、半导体设备、专用设备、环保设备、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方向。”
对于设备更新和以旧换新相关投资机会,光大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宇生认为,随着市场情绪持续回升,若后续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细则超预期,则相关行业的市场行情值得关注,主要包括高技术制造业、传统制造业以及直接受益于消费品以旧换新的相关行业。
链接
一季度A股表现分化
回顾一季度A股市场,1月下旬一度连续下跌,2月在各项利好政策推动下,市场快速反弹、收复失地,目前已趋于稳定。指数方面,截至一季度末,上证指数收报3041.17点,年内上涨2.23%;深证成指收报9400.85点,年内下跌1.3%;创业板指收报1818.2点,年内下跌3.87%。
总体来看,市场表现非常明显。红利指数一路领跑,一季度上涨10.12%;一些海外指数公司编制的A股指数也表现不俗,MSCI中国A50互联互通年内涨幅达到5.73%,富时中国A50也上涨了5.5%。
进一步看行业和个股。Wind数据统计的67个主题行业中,有26个一季度上涨,涨幅最大的贵金属指数上涨28.04%,石油天然气指数以17.72%的涨幅紧随其后。另一方面,软件指数、精细化工指数和生物科技指数跌幅居前,分别下跌15.89%、14.39%和14.37%。
5359只A股个股中,有1025只一季度上涨,占比为19.13%;4322只一季度下跌,占比为80.64%;另有12只个股年内股价涨跌幅为零。其中,上涨排名前三位的是海昇药业、戈碧迦和万丰奥威,涨幅分别为4317.14%、354.81%和242.11%,合计237家公司年内涨幅超过20%。
相关
超70家公司触及退市风险
今年以来,A股市场已有72家上市公司触及了退市风险;9家上市公司已锁定退市或已摘牌,其中,6家上市公司已完成退市。
这些公司中不乏资本市场曾经的宠儿。有“国民鞋王”之称的ST贵人在3月29日完成摘牌退市。2014年,贵人鸟头顶“A股运动品牌第一股”光环上市。公司市值最高时突破400亿元,创始人林天福在2015年以190亿元身家。时过境迁,ST贵人摘牌时,股价跌至0.67元/股,总市值为11亿元。
随着年报的陆续发布,今年还有一批挣扎在退市边缘的上市公司前途堪忧。其中,截至2023年三季报数据,已经触发扣非后净利润、营业收入及2023年该组合指标均低于1亿元的上市公司有26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审计净资产为负值的上市公司有29家;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上市公司有14家;触发“可能暂停上市风险”的ST股有24家。
这些上市公司中存在一家公司触发多项风险的情况,将触及多项风险的公司合并后,据不完全统计,有72家上市公司存在一项或多项退市风险。
与2023年不同的是,今年可能退市的上市公司集中在医药生物行业,涉及的原因主要与财务类退市中净利润与营业收入指标不达标有关。
今年以来,更新重大重组事件进展的上市公司有60家,而这个数字在2023年同期仅为18家。
据中证报、券商中国、中金在线、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