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利娟用1年时间,让海底捞起死回生 ○年薪近1500万元,外加1.49亿元分红
版次:003 2024年05月06日
杨利娟
顾客在海底捞门店等候用餐 新华社发
4月26日,海底捞公布了最新年报:2023年,海底捞营收增长33.6%至414.5亿元,净利润增长174.8%至45亿元。持股3.68%的CEO杨利娟,将一次性拿到1.49亿元分红。同时,她在2023年还获得了近1500万元的年薪。
此前,由于老板张勇的激进,海底捞在2021年吃下了40多亿元的巨亏苦果。杨利娟临危受命,接下摊子,迅速开启了对海底捞的“内部大整顿”。2021年至2023年,358家经营不善的海底捞餐厅关门歇业,为公司舍去了拖累。同时,杨利娟鼓励员工动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向店内拉客,演唱会免费大巴车拉客、夜市摆摊、一年更新了300多款菜品……
回到29年前,17岁的杨利娟绝不会想到,挖她跳槽的“海底捞”,有朝一日会成为中国最大的连锁火锅品牌。而由于家境困难早早辍学、背了一身债的她,日后会成为管理十几万员工的海底捞CEO。
1
“救火队长”临危受命
2020年,是属于不少餐饮人的蛰伏时刻。压缩一切开支活下去,是最明智的选择。
海底捞却是异类。老板张勇套用巴菲特“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思路,认为这是一次逆势抄底的好机会,不仅没有养精蓄锐,反而大举开店。财报显示,海底捞在2018年时,全球门店数量只有466家,2021年骤增到1443家。三年门店多出977家,超过了前20年开店总和的两倍。
开店就意味着房租、水电、原材料、人手等的相应投入,而由于客流稀疏,一切开支如同打了水漂。2020年,海底捞净利润从23亿元一下子缩水到3亿元。2021年,海底捞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41.6亿元的巨额亏损,几乎把前三年赚到的利润全亏光了。
痛定思痛后,海底捞推出以关店为主要目的的“啄木鸟计划”,并于2022年3月1日任命杨利娟为CEO,作为该计划的执行人,相当于海底捞的“救火队长”。
在杨利娟大刀阔斧的改革下,海底捞2021年关闭了276家餐厅、2022年为50家、2023年为32家。关店后,大批相关成本从账面上消失。据统计,仅2022年,租金、水电、原材料、折旧费用就节省了54亿元,员工成本骤降37亿元。
2022年下半年,餐饮消费回暖,海底捞启动了“硬骨头计划”,之前关停的48家餐厅恢复营业,2023年又增加了26家。至此,海底捞盲目扩张的步伐,在杨利娟的带领下换了一个风格,变得谨小慎微。
一系列举动下,2023年海底捞不仅营收利润大涨,最能体现餐饮店面生意兴旺程度的翻台率,也从2021年、2022年的3次/天,提升至2023年的3.8次/天。
对应着价格走低,三线及以下城市市场成为海底捞新的掘金地。截至2023年底,海底捞门店数量共计1374家,除港澳台23家外,一线、二线、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分别为232家,538家,581家,一线城市的全年收入贡献只有18.3%,而二线城市、三线及以下城市的收入贡献都接近40%。
有餐饮人士指出,杨利娟拯救海底捞的过程,沿用的是最基本最朴素的逻辑——降本、降价、增加客流。方法虽然简单粗暴,结果却是最奏效的。这与她草根出身的经历有脱不开的关系。
2
老板放心员工服气
在餐饮界,杨利娟的故事颇为励志。她被称为“最牛服务员”、张勇带出的大徒弟。1978年出生的她,起初只有小学文凭,却走通了一条从服务员到年薪千万CEO的跃迁之路。
1994年,国内第一家海底捞火锅店在四川简阳开业。那时,杨利娟只有16岁,因为要帮哥哥还债,被迫辍学打工,到简阳市一家餐馆当服务员。在这里,她遇到了海底捞创始人张勇。
张勇注意到,杨利娟虽然年纪不大,但干活利落,人也机灵,闲聊中他得知,杨利娟一个月的工资只有120元,便开出了160元招揽。杨利娟没有立即答应。次年,饭店老板要离开简阳,杨利娟转而入职海底捞当服务员,那一年,她17岁。
家中债务并没有因为她高出的40元工资有所缓解,反而是债主的上门催债让形势更差。有一次,杨丽娟为一笔800元的急债,急哭了,张勇帮她解决了这事,而且工资照发,没少她一毛钱,杨利娟当即下定决心,“从今往后,海底捞就是我的家。”
此后,杨利娟先后完成了从基层服务员、领班、门店经理的职位转变。1998年,张勇交给她一个重任,去西安开店。
南方与北方在饮食口味、服务方式上有很大差别。在异地,而且是异地首店,这对杨利娟来说挑战不小。她自学打字和电脑系统用来运营门店,靠去电线杆上贴小广告和大街上拉人来提升客流,和同事一起研究出清油麻辣锅底以适应当地人口味,让海底捞在西安站稳了脚跟,迈出走向全国的第一步,也让杨利娟进阶到管理层。
从基层升上来的高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务实。杨利娟就是这样的角色,张勇对她放心,员工也都对她很服气。一位老员工曾这样描述她:“杨姐的号召力和威望是二十多年来一点一滴沉淀下来的。基本上没有任何人可以比得上。”
2018年,海底捞上市,和张勇一起敲钟的正是杨利娟。39岁的她,以首席运营官的身份出现在招股书中。按照海底捞当日收盘的944亿港元市值计算,杨利娟所持股份价值约34亿港元(约合30亿元人民币)。
2020年,杨利娟以125亿元人民币位列“胡润百富榜”第451位。2022年3月1日,杨利娟接替创始人张勇出任海底捞CEO。在同年年报中,杨利娟的排名升至第2位,仅排在张勇之后,年薪753.5万元,较前一年涨了96万元。
前不久刚公布的2023年年报显示,杨利娟的薪酬又翻了一倍,达到1497.8万元。这还没完,海底捞拟派发现金股息每股0.824港元(相当于人民币0.748元),杨利娟共持有3.68%公司股权,以此计算,杨利娟可分得1.49亿元现金股息。
3
“捞”路还未完全打通
用一年多时间,杨利娟短暂救活了海底捞。然而当下,扩张失误带给海底捞的阴影还未完全消散。公司股价在20港元以下徘徊,不及2021年的1/4,公司市值巅峰时期达4000多亿港元,如今也只剩1000亿港元左右。
2023年,虽做到了3.8次/天的翻台率,但距离杨利娟的“4次/天”目标尚存差距,更别说恢复到2018年5次/天的水平。
此外,2023年公司赚得的45.亿元净利润,是使劲压缩成本才做到了火锅赛道利润率10%的平均水平。
一位专注消费投资领域的人士表示,餐饮是个反规模效应的行业,房租和人工都是刚性支出,并不会随着门店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往往,餐饮上市公司随着门店管理难度增加、成本飙升,增收不增利等问题接踵而来。“越扩张,生命期越短,似乎是餐饮业逃不开的宿命。”
而从海底捞历年财报上也可以看出,其门店一旦出现大幅扩张,净利润就会呈现断崖式反向下滑,甚至是负增长。这一困局,变相把海底捞用扩张换增收的路堵死了。
为此,杨利娟上任后大约一周年之际,海底捞宣布推行加盟特许经营模式,引发广泛关注。
在提交加盟申请页面可以看到,海底捞的加盟费用着实不菲,对加盟意向人问卷设定的资产最低档是1000万元。
不少声音认为,海底捞开放加盟的真正用意是把营业成本转嫁给加盟商。“这背后体现出两大问题,一是海底捞的赚钱能力触到天花板了;二是在火锅新品类频出,竞争激烈,海底捞急了。”上述消费投资人士称。但他同时表示,一旦开放加盟后,加盟的门店能否维持好服务这一核心竞争优势,对加盟商的绩效激励制度怎么做,这些都是未知。他还称:“海底捞服务溢价逐渐失灵、品牌老化是不争的事实。”
但海底捞从未放弃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海底捞通过收购和自孵化推出的子品牌不下10家,品类五花八门,包括嗨捞火锅、乔乔的粉、孟小将米线、骆大嫂水饺、五谷三餐、苗师兄香锅等。但部分品牌只是昙花一现,剩下的也没砸出多大水花。2023年,来自“其他餐厅经营”的收入占比只有0.9%,不及外卖业务的2.5%。
展望未来,海底捞将发展举措归纳为三条:一是持续提升海底捞就餐体验;二是继续探索多元化的经营策略;三是策略性地寻求收购优质资产。这样的战略,是稳的,但也是缺乏想象空间的。
2022年3月,与杨利娟同时升任的,还有两名80后高管李瑜和王金平,前者出任海底捞中国大陆地区首席运营官,后者出任港澳台及海外地区首席运营官。公司管理团队日趋年轻化,与海底捞2020年4月的“接班人计划”息息相关。计划中,张勇决定在10~15年内退休,海底捞要建立起接班人队伍的选拔积分制度。张勇和杨利娟会把积分最高的那批人找出来,长时间观察,择优录取。杨利娟合格地接下了张勇的棒,接下的路,可能要靠年轻人去闯了。
据市界、中国企业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