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降60个基点 存款利率又降了

理财赛道该如何“换挡”?

版次:012    2024年06月21日

存款利率在中小银行中的补降仍在持续。近期,广东、广西等地又有多家银行对存款利率进行调整,调整范围既涉及定期存款也包括活期存款,降幅最高可达60个基点。

经过近两年来的多轮“降息”,目前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已难觅踪影。

A

又有多家银行官宣降息

6月4日,兰州农商行将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从2.7%下调至2.6%。同时,在6月3日,甘肃银行也将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由3.0%下调至2.6%,换言之,存款利率降幅高达40bp。

在5月底,广东澄海农商行也发布公告表示,该行将于6月1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该行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存款具体执行利率分别为1.7%、1.9%、2.2%和2.2%,分别较之前对应期限的存款利率下调了8BP、10BP、20BP以及25BP。

同时,广西平乐农村合作银行也表示,该行将从6月1日起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具体执行利率分别为1.9%、2.3%、2.8%和2.8%,分别较之前的存款利率下调了20bp、0bp、20bp以及30bp。

5月31日,广西富川农村商业银行也发布消息称,将于6月1日起对部分存款挂牌利率进行调整。其中,该行调整后的3年期定存挂牌利率为2.8%,相比今年2月的执行利率下调了40个基点。

今年以来,河南西平中原村镇银行对该行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两次调整。6月1日,该行将1年期、2年期、3年期、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利率分别调整为1.9%、2.1%、2.35%、2.4%。其中,3年期、5年期定存利率均较今年4月的执行利率下调20个基点。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一个月以来,还有广西宾阳农商行、河南西平中原村镇银行、湖北京山农商行、湖北宜城农商行、贵州册亨富民村镇银行、哈尔滨幸福村镇银行、山西保德慧融村镇银行、深圳坪山珠江村镇银行等多家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也对存款挂牌利率进行了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存款期限通常会与存款利率成正比,但在本轮调降过程中,有部分中小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再度出现“倒挂”,即5年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存款利率。

例如,贵州册亨富民村镇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9%,较5年期高出75个基点;湖北宜城农商行调整后的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35%,5年期仅为2.2%。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小银行已掀起多轮存款“降息潮”,在业内人士看来,多为跟进全国性银行的“补降”之举。

在经过多轮“降息”后,全国性银行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挂牌利率均已降至3%以下。中小银行虽然也对存款挂牌利率调降多次,但相较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仍然具有一定的利率优势。

“这两年存款利息一直在降。以前总觉得三五年的存款期限太长,现在只后悔当时没多存点。”据上海证券报此前报道,资深储户李鑫一边懊恼,一边对银行拉存款的积极性感到费解,“以前去银行存款还送米面油,现在感觉不‘吭声’了。”

B

存款利率仍有调降空间

近期,银行净息差收窄问题仍然备受市场关注,特别是距离上一轮存款降息潮过去已经有接近半年之久,随着银行净息差的不断走低,市场普遍认为存款降息仍有必要去持续强化。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数据,截至2023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首度跌破1.7%关口,降至历史低位1.69%,跌破了净息差1.8%的警戒线。

同时,今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仍在收窄。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54%,较上年末减少0.15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的1.74%,下降0.2个百分点。

“净息差快速下行是监管推动存款降息的根本原因。LPR不断下调,加点也不断收敛,银行净息差因此承压。截至2023年末,银行净息差整体已经下滑至1.69%,其中农商行下滑幅度较最高点超过112个基点。”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

明明在6月5日中信证券2024年资本市场论坛上的最新观点显示,下半年政策债券发行高峰阶段,央行或通过降准和OMO灵活操作对冲流动性影响;随着海外主要经济体渐次开启降息,国内货币政策空间打开,降成本和宽信用目标下,政策利率下调、存款利率下降、LPR下行仍将持续;预计年内有两次降息及一次降准落地,央行买卖国债也将适时落地,关注今年年中降息、三季度降准落地的可能性。

其中,对于新一轮存款降息,明明日前报告中的最新预测是可能在本月正式开启。

此前,多位业内人士也曾表示,2024年银行存款利率或将出现多轮下调。

在这一背景下,市场对“存款搬家”的关注度也不断提升。从数据来看,据中信证券测算,4月理财规模环比超预期增长至29.28万亿元,单月环比增长规模达到2.95万亿元,远超出往年同期水平,环比增速11.2%创下2016年以来新高。明明认为,在存款降息和“手工补息”叫停的余波助推下,加上前期债市持续走牛给投资者带来较好体验,5月理财规模有望再增长4000亿元。

据每经新闻、观察者网

焦 点

最低“零费率” 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

进入6月份以来,理财公司再掀“降费潮”,不少产品甚至一度降至零费率。拉长时间看,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费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投资收益率下降、行业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影响,为吸引投资者,理财公司密集开展降费举措。不过,鉴于当前理财产品费率整体水平较低,后续进一步下降空间有限。为了提升市场竞争力,理财公司应更加重视产品的投资管理和收益体验,多举措提高投资者的获得感。

理财产品密集降费

近期,民生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光大理财等公司旗下产品密集发布公告,宣布下调产品费率,主要下调固定管理费率、销售费率和托管费率。

整体看,不同产品降费程度不一。如在固定管理费率上,不少固收类理财产品将管理费率下调到0.15%左右。而大多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下调到0.1%以下,部分产品甚至一度降为零费率。

普益标准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场已有超2万只理财产品的固定管理费率低于0.1%以下,产品数量占比37%,低费率理财产品已经大面积出现。

“费率下调是理财公司短期内稳住规模、吸引投资者的手段之一。”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一方面,理财公司通过费率下降传递出对自身投资能力和市场发展的信心。另一方面,将理财公司与投资者利益捆绑得更为紧密,有助于增强双方黏性。此外,费率下调也有助于理财公司扩大与公募基金竞争的优势。而对投资者而言,费率下调也可以降低投资成本,变相增加收益。

普益标准研究员杨国忠也分析,首先,近期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导致存款吸引力下降,资金流出。各机构下调理财产品费用以吸引客户。其次,“资产荒”现象也再度浮现,不仅理财持仓的存款产品利率下降,其他优质固收资产也在减少,理财产品收益率下行,各机构降低费用让利客户也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手段。最后,各机构之间竞争激烈,某家机构带头下调费用之后,其他机构也会跟进,以维持自身的竞争力。

普益标准研究员董翠华补充道,在理财产品整体收益下行、理财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降费已成为发行机构常用的营销手段,因而“降费潮”有望延续,但主要以“阶段性降费”为主,各发行机构或将根据市场行情阶段性调整费率水平。

进一步下调空间有限

拉长时间来看,自2023年以来,理财产品已相继开启了多轮降费,多方数据也显示,理财产品费率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根据普益标准数据,自去年末以来,固定收益类、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固定管理费率,均处于下降态势中。截至6月12日,存续固收类、混合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固定管理费分别为0.19%、0.31%,分别相较去年底下调0.18BP、1.21BP,整体处于下降通道中。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数据也显示,截至2024年5月末,银行理财全市场整体的平均固定管理费费率为0.1865%,比去年末下调0.45个BP,与去年年初相比更是下调1.92BP,整体也处于下行趋势中。

谈及理财产品费率调整的趋势,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认为,从理财产品的三大基础费率来看,目前固定管理费率、销售费率、托管费率的平均费率水平分别为0.1957%、0.1465%、0.0198%。在产品收益欠佳背景下,理财公司或将通过产品创新、降费等举措吸引投资者,费率水平可能略有下调,但下调幅度相对有限。

睿智新虹理财研究院也表示,鉴于目前费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较低水平,不仅远远低于中国同类公募基金水平,而且已经低于美国同类公募基金的水平,继续大幅降费将威胁到理财公司本身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理财公司费率继续下降的幅度已经非常有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补充道,尽管降低费率是增加理财产品对投资者吸引力的一个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强化投研能力、做好资产配置来提高收益,盲目降低费率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方式。

据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