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推实习” 咋成了生意?

版次:004    2024年08月02日

实习岗也要花钱买?互联网大厂内推、没拿offer不收钱、保录取……眼下,内推的实习机会正被明码标价,在各大电商和社交平台成为一种商品,被炒到数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内推”,曾是公司提升招聘质量和效率的工具;但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个人从中看到商机,利用大学生对实习岗位的急切需求,把“内推实习”做成了一门牟利的生意。

连日来,记者暗访多家求职服务机构,发现付费内推已悄然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有人靠伪装成功应聘的学生引流,有人忙着诱骗学生,也有人靠帮学生分析内推岗真假、追回定金而赚钱。

A

“内推实习”明码标价: 从数千到数万元不等

这个暑假,北京某高校大学生陈思琪想到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分析实习生,可连续找了两个月,投了无数次简历都石沉大海。

6月底,她咨询了多家付费求职服务机构,“最便宜的一家也要收1.6万元,而且只能内推益普索、尼尔森、凯捷等咨询机构,互联网公司连这个岗位都没有。”

由于不同机构的报价差别很大,陈思琪有点犹豫,“网上都说要两三万元,担心便宜的这家不靠谱。”可对方却再三催促:“暑假名额不多,一般岗位当天就没了。”

6月,湖北的大三学生向阳在网上找实习岗位时,也发现“全是付费内推”,“八大会计师事务所一个实习岗位要2900元,实习没有补贴就算了,还要倒贴。”

大学生陈悦则遇到了一家求职机构,对方宣称:“提供保录取的实习项目,100%保障匹配的目标公司及岗位的实习offer,费用9800元起步。”

在各大社交平台、招聘软件以及电商平台上,记者发现有不少号称“付费即保录取”的内推实习帖。

在某电商平台上,记者以“内推”为关键词检索,弹出了五花八门的售卖链接。金融、投行、咨询、互联网、传媒、快消等各行各业的实习岗位应有尽有,店家将其细分为“暑期实习”“线上实习”“远程实习”“带薪实习”等,页面标注的售价从6元到数百元不等,且大多强调“保录取”“走人事”。

“通过内推码投简历,会被HR优先查看”“校招、社招、实习皆可,全岗位都有”……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上,则有不少标价2元到9.9元不等的内推码。

B

有人引流,有人诱骗,

还有人靠“打假”赚钱

面向越来越重视实习的大学生,付费内推已悄然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在某社交平台上,记者留意到一位网友四处发评论说,自己通过付费内推成功上岸大厂实习,可他的社交账号页面充斥着各大公司招聘实习生的广告。

当记者表示正在找实习机会时,他随即发来一份《远程实习产品表》,罗列岗位多达近300种,涉及咨询、金融、互联网、快消、律所、广告、建筑、教育等各行业的知名公司,费用在8000元到1.2万元不等。

同时,根据记者提供的学生简历,他很快给出6个线下实习岗位,并提醒“暑期名额紧张,需要多保一签约(至少1个首推岗位+其他岗位),价格是2.4万元,保证两周内就被录用。”

交流中,他多次强调“与多家公司保持长期合作,付费内推的实习生在公司内有专门的领导知情、对接。”

记者咨询的另一家机构则表示,“如果没时间实习,不需要参与具体业务,就可以提供盖章实习证明、推荐信,且支持背调。”他为记者快速匹配出了某知名大厂的运营岗线下实习岗,报价2.3万元。

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又联系上一位发布内推信息的卖家。对方声称来自机构“绿灯求职”,随后发来一套相似的话术:“我们和公司长期合作,项目组招人时会直接把需求发来。好处就是快,一周内就能被录用、到岗。”

他建议记者选择线上远程实习,“线上实习进入大公司的机会多。”不过,他坦言,互联网公司没有正式的远程实习岗,“线上实习比较水,肯定不是官方的,就是导师带你做手头的项目。”

这家机构报价1万元~1.5万元,要求“先付一半定金,尾款在面试通过后付。”

一边有人宣传“内推实习”,另一边也有人在号称“打假内推”。一位名为“实习小锤锤”的网友向记者揭发说:“‘绿灯求职’已经利用平台漏洞骗了很多学生定金,不信,你问他们能不能入职后付款。”

她说,自己专门帮学生分辨内推岗真假,以及求职服务机构的可靠度,“我可以给你推荐一些罗列了综合对比过的、学生反馈靠谱、正规的内推实习岗清单,只要66元;也可以带着你选,陪跑避坑,是188元。”

记者注意到,她还在主页晒出不少帮学生向求职服务机构追回定金的疑似截图。

C

内推没有优先待遇,

暗箱操作可能存在

保录取的付费实习,真能实现吗?记者以“内推”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检索发现,目前,有超过4700条相关投诉,其中55条涉及“内推实习”。

比如,有人投诉一家猎头公司称可以内推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且有留用机会,付费48000元后,却发现这份实习既没有实质工作内容,也无法提供实习证明。

还有人投诉称,上海某公司谎称可内推知名企业实习机会,收款后却仅提供伪造的实习证明,涉诉金额超4万元。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近10年的资深人力资源经理张晓华告诉记者:“如果承诺保录取,大概率是骗局。”

张晓华称,在行业内,付费内推已不是新鲜事。从2018年起,就有三家求职服务机构联系她,时不时推荐一批实习生简历,但她听说这些机构都向学生收费。

在她看来,最初,这些机构的服务客群主要聚焦留学生群体,“他们有相对充足的资金,又面临更多的信息差和渠道差。”

身为招聘方,张晓华表示确实会接收、查看服务机构推荐的实习生简历,“只是相当于多一些选择,但他们没有任何优先权。”她说,在招聘网站上接收的简历,自己几乎也都会查看一遍。

她坦言,相对于第三方推荐或所谓的“内推”,在查看简历时,只会将优先权给予名校生,“一个实习岗,可能收到成百上千份简历,肯定先看‘985’‘211’高校毕业的学生简历。”

对于服务机构推荐的实习生,张晓华说,录取率大概为10%~20%,“录取的原因是人选确实合适,不会因为被推荐而降低筛选标准。”她认为,如果机构买卖、承诺实习机会,可能在凭借录用概率赚钱。

付费内推为什么会在实习领域变得猖獗?她认为,“可能大概率涉及私人利益,放在企业里就是舞弊行为。”

她说,确实不排除公司内部人员和外部服务机构里应外合、暗箱操作,公司内部人员收取提成的情况,“毕竟,被实习岗录取比全职岗更容易实现。”

2021年,腾讯集团反舞弊调查部就曾协助公安机关对此类骗局进行侦查,并将公司内部参与付费实习骗局且存在违法行为的员工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当“付费内推”成为一条产业链,相关参与者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广东诺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杨治东分析说,如果以付费内推为幌子诈骗钱财,可能涉嫌构成诈骗罪;如果存在伪造证明等行为,有可能涉嫌构成伪造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印章罪;如果过程中存在贿赂行为,还可能涉及到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提 醒

捷径通向的往往是“陷阱”

近年来,“付费内推”屡禁不止,多家公司已亲身上阵打假。

“我们不断发现有非法求职机构/求职类公众号/个人发布付费实习的相关信息,号称只要支付中介费就可以拥有一段实习经历,但实际上这类岗位都是虚假岗位,同学们获得的所谓实习证明也是虚假证明,甚至证明上加盖的印章都是伪造的。”今年6月5日,腾讯集团发文提醒,并强调,“腾讯的所有实习岗位均不存在收费的情况,并且对此类行为严令禁止,所有付费才能实习的岗位均为虚假岗位,属于诈骗信息。”

7月18日,针对网上出现的需要付费的“远程实习”“内推实习”等虚假广告信息,华为发文提醒:“华为没有‘远程实习’‘内推实习’等实习方式,也从未与任何第三方机构或个人开展过任何形式的实习合作。”

眼下,“付费内推”之风愈演愈烈,律师杨治东认为,这和当下就业市场竞争激烈且存在信息差密切相关,“目前,关于‘付费内推’的监管处罚案例确实也不多,各公司内部对此类事件也没有非常严格的规范手段和处罚措施。”

对此,他建议各大公司加强招聘流程的透明度,严格审核招聘信息,对内推机制进行规范管理;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求职市场的监管,打击虚假招聘和欺诈行为,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

对于想靠捷径“卷实习”的大学生,人力资源经理张晓华表示,虽然理解他们的需求,但旁门左道要不得。“为了让自己的履历更好看,今后更好地求职,大学生都越来越重视实习。校招时,我们确实看重实习经历,如果有大厂实习经验是加分项,但实习经验也并非唯一的加分项。”

张晓华举例说,如果一位毕业生没有实习经历,但参与过不少校企合作项目、参加过各类校内外专业竞赛,或者通过网络自学专业技术、开发产品等,都会成为简历上的亮点。

同时,对于焦灼寻找实习的大学生,张晓华建议,不要将眼光拘泥于大厂,“大厂的岗位毕竟有限,找实习可以放开对公司和地域的限制,只要脚踏实地,每段实习经验都有价值。相反,一段虚假的大厂实习经历写在简历上,如果被查出来,反倒会让你的可信度打折扣。”

她提醒,找实习也是提高自身求职技巧的过程,不要轻信“付费内推”,带着走捷径的心理,最终走入的往往是陷阱。

据央视网、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