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张小轲放弃百万年薪回乡创业年入上亿元:

“放大乡村味,土货才有春天”

版次:005    2024年08月09日

张小轲

三知农业产品

走进湖南浏阳市沿溪镇花园村的三知农村电商服务运营中心,第一眼便被展厅内的农产品所吸引,一罐罐外婆菜、辣脆萝卜丁、香辣小鱼仔陈列整齐、包装规范、色泽诱人;三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三知电商”)的直播间内,主播正滔滔不绝,在线向上万观众细致讲解手中的产品,通过一根网线将“农家美味”送去千家万户;不远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物流仓库中,数十名员工正在马不停蹄地打包,平均每天6000多件农产品在这里整装完毕,发往全国各地。

这一幕幕得益于电商新能人张小轲。张小轲是一名青年创客,多年前在江西开发竹键盘、音响等竹制电子产品,掘得第一桶金。2016年,他返乡创业,建立了三知电商,利用互联网平台,整合农户、加工企业20余家,建设了一个以农村电商运营为核心的乡村电商产业完整闭环。

现如今,每天直播、拍短视频、产品研发,成了张小轲的日常。三知情的产品SKU(最小存货单位)达到60多个,年营收过亿元。

放弃百万年薪回乡

问:你在外摸爬滚打了16年,做过各种各样的行业,之前的工作跟电商是否相关?

张小轲:我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了,最早在广东工作了8年,做通信行业。后来到了江西,做竹制品加工,做过销售、产品研发,也搞过企业管理,但跟电商行业的关联度不高。

问:最高峰时期,你带领团队做到了多大规模?

张小轲:当时在江西的那家企业,年营收做到了1.6亿元,我担任了公司的常务副总,年薪百万元。

问:2016年,在事业往上走时选择回乡创业,需要很大勇气,你是否犹豫过?

张小轲:没有太多的挣扎和犹豫。首先,我一直想回乡创业,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在外打拼多年还是有思乡情结,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其次,在那个节点,我看到了电商的潜力,当时农村淘宝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战略项目,我逐渐加入接触,开始在浏阳和江西两边跑。

问:最早接触电商时,你其实还没有成熟的想法去主攻哪个品类?

张小轲:是的,那个时候农村淘宝还处于一个科普的阶段,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村民正确地使用电商工具。我最初的想法,其实是想把初级农产品通过电商卖出去。

问:三知情官方店铺最早是从卖红薯起家的?

张小轲:我们当时走访了许多农户,去挖掘我们当地的特色农产品,盘摸了一遍,相对来说,卖红薯是现成的,家家户户都有种,产量大且稳定。但是卖红薯这个事儿,让我们亏了不少钱。最后十万多斤红薯积压在了仓库里,亏了200多万元。

押注下饭菜赛道

问:后来是怎么摸索到下饭菜这个赛道的?

张小轲:根据过往经历,我认为我的核心能力是产品研发,而不是在市场营销。我的观点是回到农村,根据互联网上的一些数据,开发产品去填补市场需求的空白,把农户的工艺嫁接到生产合作上,下饭菜就是这样一个赛道。在浏阳当地,下饭菜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每家每户都会做开胃下饭小菜,但深加工的却比较少,我就在想,如何让这种产品标准化,而且能够通过电商运输。

问:最初三知情是想针对哪些客群,如何做出差异化?

张小轲:从下饭菜大类目来看,客群基本上是一样的,基本是家庭用户、精致妈妈。我们主打的还是一个地域差异,最初做细分市场为主,在产品开发上,我们主要是在湘菜领域里去做延伸,比如酸辣萝卜、豆腐乳、酸辣鸡杂,主打一个开胃餐前小菜的概念,强调它的便捷性。

在外包装以及整体宣传上,我们的产品地域标识会比较强一些,强调浏阳的位置,在详情页上,也会围绕我们的地域去做一些推广。

问:曾经卖红薯失败总结出来的经验,如何应用到下饭菜上?

张小轲:当你失败过,把这个流程走过一遍之后,就会发现哪些点是比较重要的,例如供应链搭建能力、基础建设的东西。卖红薯这段经历,让我们逐步形成了对于农产品标准化的概念,比方说大小规格、口感、地理标识、产品种植的标准都需要统一。我们有一款爆品是黄瓜皮,黄瓜是个季节性产品,那么在种植跟粗加工这个板块就要标准化,在五六月份丰收的时候初加工,把黄瓜晒成黄瓜干做成库存,然后再根据市场的需求,满足基本产量的供应。

一款爆品卖出2000万

问:你们在电商平台开发的第一款爆品是三月三荠菜鸡蛋,这款产品是如何被开发出来的,灵感来源于哪里?怎么做标准化?

张小轲:说来也巧,在我们种植红薯的过程中,整个团队也很迷茫,大家坐在田埂上休息,田埂上长很多野菜,我们家乡有个习俗,每年三月三的时候,会用这些野荠菜煮鸡蛋,我们就想试试能不能搭上这种节日经济的顺风车,突发奇想地做了这样一款产品。

为了让产品标准化,我们把三月三荠菜鸡蛋里面要用到的荠菜、生姜、红枣、当归等食材按照一定的克数配比做成了礼盒,比如湖南人在外地想吃荠菜鸡蛋,只要买这个材料包就可以自己煮。当时市场上并没有这样的产品,我们算是首家。

问:这款爆品当时卖了多少?对你们团队有什么意义?

张小轲:我们12天卖了6000多份价值2000万,当时我们主要的渠道在淘宝,但是微信分销、拼多多、有赞等都有尝试,这算是我们第一款爆品,也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几十个人在那里打包发货,其实利润并没有多高,但给了我们很大的快乐感、成就感。

从消费者喜好反向做爆品

问:三月三荠菜鸡蛋之后, 三知情长期售卖的爆品是哪一款?

张小轲:下一款爆品是罐装腐乳。在当时,很多店铺售卖的腐乳都是带油的,玻璃罐子里面油很厚,在我们当地,传统的口味其实是无油腐乳。我们就想开发一款无油或少油腐乳,更强调传统味道。

但在工厂端,它们其实不喜欢生产无油或少油腐乳,因为运输中少油的话,腐乳容易碎、糊掉,而且油可以隔绝空气,不然保质期会比较短。

那时候,三只松鼠特别火,他们的产品包装做得很有仪式感,会配好食品袋、开果工具、手套、餐巾纸、开箱工具等等,这个也给了我灵感。我们也配上了叉子,给瓦罐子配备了盖子,盖子反过来又可以变成一个碗,在包装上做创新。

问:最初下饭菜类目有很多的空白,品牌创新的空间很大,发展到现在,产品创新是很有压力的,以往的大方向正确就能挣钱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

张小轲:的确是这样。在一定规模之后,创新会变得越来越难,在下饭菜这个赛道创新,有几个点:第一,当地有没有这个品的一个供应链,产业链能不能匹配,这个非常重要;第二,根据一些消费趋势,找到关联的人群再去反向做爆品,比如我们的爆品黄瓜皮,前两年,脆爽木瓜丝在网上比较火,之后我们就研发了黄瓜皮这个品,这两个品之间其实有一个消费群体的关联在,消费人群是相匹配的。

问:三知情平均多久去推一款新品?

张小轲:目前每个月1个新品,一年的话是最低是12款,正常来说会达到16~20款,其中有一部分产品是微创新,升级迭代。另外,早期我们只做素食,近两三年肉食也做得比较多了。

合作3万名垂类主播

问:品牌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步入良性增长阶段的?

张小轲:基本上是2018年以后,我们每年的增长率都在40%以上,可能刚开始能做到几百万元,隔年就是一千多万元,然后就倍速递增,直到破亿元,增速还是比较快的。

问:你们目前走的是直播、短视频、种草的全网营销道路,这个怎么形成的?

张小轲:比如在直播渠道,我们起步非常早,2017年的时候就做了达人直播,算是首批做农产品直播的商家。那时候薇娅、李佳琦还没有火起来,直播板块没那么大流量,基础建设也不完善,很多东西跟不上,我们做了整整一年时间,没能坚持下去。2018到2020年,我们反而放弃了直播这个渠道,后来才又重新重视直播渠道。

问:你们在“店播”和“达播”上的布局是怎样的?

张小轲:主要的布局还是在达人合作这一块,我们不会花大价钱去找头部主播,而是通过免费寄样,从小主播、垂类主播开始,大批量去进入这些达人的直播间,因为我们产品本身利润没那么高,找比较小和垂的达人,不用那么高额的营销费用。

这个过程中也押对了一些达人,例如之前粉丝量不高的夫妻主播,现在越做越好了,平均在线人数都有七八千。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在抖音上合作了近3万名达人主播,大量铺开快速拉量。

问:现在还是以数量取胜的思路吗?

张小轲:现在还在广泛地寻求达人合作,但整体流量下滑,没有之前那么好做了。所以我们现阶段也开始投流店铺直播了。在短视频和种草方面,B站、小红书各种新型平台我们都有尝试。

问:除了日常公司管理,你也开设了自己的视频号和抖音号,走的也是乡土达人赛道,打造自己的IP,为什么会发力做这个事情?

张小轲:做IP这件事是大势所趋,前几年我们企业也在尝试培养IP号,投入了很大精力,但是后来发现如果真的要做好,做得稳定,还是要老板亲自搞,因为员工有一定的流动性,老板自己做比较稳定,且对想输出的品牌理念、产品更为了解。

下饭菜赛道会越来越大

问:短期内有什么计划?

张小轲:今年,我们新投了1000万元去做线下的“工匠部落”,这也是针对未来的战略性布局。一个纯线上的电商品牌必须要有一个实体的支撑,有个底子兜着。

在内容时代,过度包装你的产品,产生附加值让消费者去买单的路子逐渐行不通了,大家已经麻木了。在这种环境下,还是要考虑一个品牌的长期可持续性,你要有底蕴,品牌要有根,三知情本身是做乡土味道的,那我们就放大乡村味这个点,土货才有春天。

在工匠部落,有一群手艺人,每个人都有类似豆腐西施、嫂子的人设,用大锅柴火灶的传统方式去做豆腐乳、下饭菜、黄瓜皮,通过这种实际的场景,把品牌文化打造起来。

问:这两年下饭菜概念出圈了,线下许多小馆子也主打下饭菜、盖码饭,你认为下饭菜行业有什么新趋势?

张小轲:我觉得,本质上不是下饭菜出圈,而是预制菜出圈,年轻消费群体主要图个方便,没有那么高的成本,而且它的味道还稳,食品、制作工艺也比较安全,我认为便携式下饭菜作为预制菜的一种,这个赛道会越来越大的。据天下网商、中经网、红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