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短债成“香饽饽” 当前还能下叉吗?

二季度份额激增2588亿,整体规模近1.5万亿元

版次:011    2024年08月09日

近日,公募基金二季报披露完毕,短债基金再现高热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Wind短期纯债型基金(期限配置或组合久期小于等于3年的纯债券型)二季度份额激增2588亿份,整体规模近1.5万亿元。其中,14家公司旗下的产品成为推动增长的主力,进入份额增长“百亿俱乐部”,展现出“大厂”的不俗实力。

为何中短债基金能够持续“吸金”?当前还能继续投资吗?

多重优势造就中短债“吸金体质”

“较短久期”与“债性纯正”是中短债基金的两大鲜明特征。首先,作为纯债基金家族的成员,中短债基金专注于债券资产,不参与股票和可转债投资,有效隔离了权益市场波动。其次,聚焦于期限相对较短的债券。通常来说,债券的波动与剩余期限呈现正相关关系,债券剩余期限越短,债券价格波动越小,投资时所受到的波动一般也就越小。因此,这类基金或可作为一种寻求低风险、低波动的投资理财产品。

中短债业绩表现亦印证了上述特点。就短期看,今年以来中短债市场可谓“真香”。截至2024年6月30日,今年以来,Wind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累计上涨1.74%。银河证券数据显示,中短期纯债债券型基金(A类)今年上半年上涨1.97%。拉长时间维度看,短债基金长期风险收益依然是优等生,截至2024年6月30日,Wind短期纯债型基金指数过去10年年化收益率达3.43%,且在近三年A股震荡期中,该指数仍取得9.15%的佳绩,凸显了其穿越时间、行稳致远的魅力。

而就市场背景看,随着近年来我国无风险利率下行,中短债基金的优势逐渐凸显,该类基金投资范围比较广泛,债券久期更为灵活,或可根据市场变化迅速调整,匹配更多低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成为当下理财的好去处。

实力大厂打造“中短债基金优品”

在中短债基金热潮中,固收投资实力突出的基金公司和产品获得市场资金的认可。如作为固收投资领域的老牌劲旅,Wind数据显示,工银瑞信旗下短债基金二季度份额增长142.62亿份。其中,工银尊益中短债基金份额增长67.07亿份、工银尊享短债基金份额增长30.10亿份、工银稳健丰润90天持有中短债基金份额增长22.40亿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长期绩优产品的强大“吸金”能力。

以工银尊益中短债来说,作为长跑选手中的优秀代表,在严格控制风险和保持良好流动性的基础上,主要投资于剩余期限在3年以内的债券品种,就过往定期报告披露的重仓债券看,主要配置方向为中高等级信用债、商业银行次级债和政金债,发行主体信用资质好,不依赖信用下沉增厚收益,且所投债券的剩余期限较短,因此一定程度上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均较低,是较好的闲钱投资工具。

就业绩表现看,工银尊益中短债短中长表现均不俗。基金2024年二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工银尊益中短债A近1年净值回报率为3.16%,近3年净值回报率为11.70%,成立以来净值回报率为15.86%。银河证券数据显示,该基金过去三年净值增长率排名均居同类前十,其中A类同类8/73,C类9/81,F类2/81。凭借优异表现,工银瑞信尊益中短债债券A获得银河证券三年期五星评级。

工银瑞信旗下另一只长跑优品工银尊享短债亦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该基金维持投资主体较高等级,且保持相对中性久期水平。基金2024年二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6月30日,工银尊享短债A近1年、近3年、近5年成立以来净值回报分别为2.95%、9.07%、16.73%、18.05%,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2.50%、7.81%、14.00%、15.52%,在各个时间维度均斩获不错的超额收益。在同类排名上,银河证券数据显示,工银尊享短债A净值增长过去三年居同类17/58,过去五年居同类6/28。

后市

短债基金值得关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居民越来越重视个人资产配置中的多元策略与分散投资,尤为关注资产配置金字塔中的“基石”资产。而在低风险投资理财品种里,相较于其他的现金管理类流动性工具,短债基金因追求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市场热度和配置价值不断抬升,值得投资者持续关注。

焦点

股债再现“跷跷板” 安全资产更“吸金”

在经历全球股市“黑色星期一”、全球债市大涨后,8月6日,全球股债市场出现新的轮动,债券市场普遍有所调整。专家表示,受多重因素扰动,海外资产波动性进一步上升,全球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依旧浓厚,债市可能成为“避风港”。展望未来,在美国降息预期影响下,美债收益率或趋于波动下行。对中国债市而言,当前内外环境较为友好,但仍需注意央行对于长期限债券收益率偏低的持续关注。

股债快速轮动

8月6日,全球多个债券市场“回吐”前一日涨幅,短短两个交易日,债市上演“过山车”行情。

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6日收盘,我国30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70%、0.15%,5年期、2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下跌0.08%、0.02%。英为财情数据显示,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7基点至3.85%,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0.5基点至2.19%。

业内人士表示,受外围股市影响,国内债市8月5日大幅上行,但也透支了一定的上行空间,6日股市反弹,债市有所回调也在情理之中。

8月5日,全球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债券资产“一枝独秀”,在全球范围上演共振式上涨。

Wind数据显示,8月5日,我国30年期、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分别上涨1.14%、0.27%,盘中均创出历史新高。30年期、10年期国债活跃券“230023”、“240004”成交利率均突破重要整数关口,分别跌破2.30%和2.10%。海外债市方面,8月5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基点到3.78%,德国国债收益率下行9基点至2.13%。

全球股市大跌之际,债市何以成为“避风港”?国投证券研究报告分析,一方面,在不发生违约的前提下,持有债券期间能够获得稳定利息收入,并在到期后收回本金,使得投资债券能够获得持续向上的回报,具备较高的资产保值、增值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债券相比权益、黄金资产的波动更小,同时又能提供相对货币基金更高的基础收益。

此外,债券与其他资产的相关性较低,尤其是和股票资产存在明显的“跷跷板”效应,因此在投资组合中加入债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对冲市场波动的风险。

利多因素占优

在全球资产不确定性加剧之际,全球债市走势引来关注。

展望美债走势,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高级副总监白雪认为,美国通胀持续回落、劳动力市场降温,加之经济下行风险加剧,已构成降息基础。“预计美联储将在9月启动首次降息,全年可能降息2次。美国降息交易将成为降息落地前的大背景,市场短期风险偏好将会有所提振,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或将呈现偏弱震荡态势。”白雪说。

对于中国债市,多位专家表示,当前环境仍对债市构成利好。西部证券研究报告分析,海外方面,中美利差有望收窄,货币政策外部掣肘缓解;国内政策方面,为对冲政府发债和促进消费投资、降息降准等政策可期;机构行为方面,前期观望的机构或有拉久期和加快配置的需求,存款利率和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等广谱利率延续下行,也意味着债券配置需求仍强。

据中国证券报

上半年权益ETF市值 创历史新高

近日,上交所发布最新ETF行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截至6月底,境内交易所挂牌上市的ETF数量达到967只,较2023年底增长9%,总规模达2.48万亿元,较2023年底增长21%。其中,权益ETF规模达到1.81万亿元,创历史新高,约占A股总市值的2.2%。

同时,今年以来境内ETF市场资金持续净流入,上半年非货币ETF净流入额达4617亿元,约占2023年全年净流入额的八成。

业内人士分析称,今年以来,指数化投资“政策春风”不断。报告认为,随着新一轮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各项措施稳步推进,境内指数化投资发展空间广阔,ETF市场迎来发展机遇期。下半年,ETF行业将呈现多方面发展趋势。

降息利好落地

催生长债基金走强

尽管市场仍然担忧人民银行可能出手卖债,但在超预期的逆周期政策加码推动下,近日债市行情愈发火热。8月2日,国债期货30年期主力合约涨0.27%,30年国债ETF集体创下历史新高。继7月30日盘中突破116.4元后,鹏扬中债-30年期国债ETF再创新高,盘中一度达到116.778元,收盘上涨0.21%,收于116.443元。博时上证30年期国债ETF上涨0.28%,收于104.664元。此外,上证5年期国债ETF、鹏华中证5年期地方政府债ETF等均有亮眼表现。

降息利好落地是长债基金表现强势的主因。有机构认为,债市利好并未出尽,降息趋势仍然有可能延续,“债牛”仍有空间。不过,短期内人民银行维持正常向上的收益率曲线态度较为明确,仍需要高度关注其债券卖出可能引发的长债收益率风险。收益率曲线中段“攻守兼备”,性价比更好。

据中证报、中国基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