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民盲目跟风进场 警惕炒股背后的陷阱

版次:009    2024年10月18日

“老铁,明天买什么股票,能不能让我抄一下作业?”周一股市止跌回升,不少股票讨论群、网络直播间里也热闹起来。

记者看到,有些几乎不了解股票相关知识的新手,也选择“跑步”进场。还有些人盯上了这一波炒股热潮,发布各种观点博取流量,甚至有人打起了诈骗的算盘。

对此,反诈民警提示,自称炒股顾问、私下联系引诱投资的人极有可能是诈骗分子,千万不要轻信,以免遭受损失。

现象

毫无投资知识 新股民持续涌入

“朋友们,咱们的股票冲新高了哦。关注一下,跟着赚大钱!”周一下午,一个“炒股盘中分析”直播间内,主播一边盯着炒股软件,一边大谈自己的分析。网友则不停地在向主播寻求建议,弹幕刷新速度让人目不暇接。

同样热闹的还有炒股交流群。“今天怎么买?明天怎么买”“高手来点作业抄抄”……发言的人中,有不少都是新近入场的炒股新手。

“你1万块钱的本钱买7只票,再怎么涨也不赚钱啊,而且你盯得过来吗?”一位新手晒出自己的仓位后,遭到了老手的调侃。这位新手无奈地表示,自己不太懂炒股,因为最近股市比较热,才进来“试试水”,“至于买哪些股,全都是看别人的推荐。”

像这样的新手,在近期的股市里很常见。按理说,炒股是一项需要知识和技巧的投资行为,为何这些几乎毫无准备的“小白”也能入场呢?记者调查发现,问题可能出在开户门槛过低之上。

在一家证券公司APP的开户流程中,记者进入填写风险问卷环节后,选填了一些毫无投资经验的选项,比如“除银行活期账户和定期存款外,基本没有其他投资经验”“对金融产品和服务不熟悉,缺乏基本的投资知识”等,填写完毕后,系统给出了“稳健型”评级,可以开设证券账户。

记者反复填写了多次问卷后发现,即使一个炒股者毫无投资经验,且“自己与配偶均无固定收入”“有亲友之间的大额借款”“预期未来3年内家庭收入将大幅减少甚至丧失收入来源”,但只要能“承受较大的损失”,就可以获评“稳健型”,并开设证券账户。只有在第一题“您认为自己能承受的最大投资损失是多少”时,选择“尽可能保证本金安全,不愿承受任何损失”,系统才会提示“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不建议您进行股票等高风险投资,无法为您开立股票账户”。

随后,记者又下载了另一个证券公司的股票APP,当系统问到“当您进行投资时,您可接受的风险收益情况”一题时,回答选项中“尽可能控制风险,不在乎收益率比较低”这一项甚至都是灰色的,无法选择。而当记者在这道题选择“可以承担一定的投资风险”后,尽管在另外一些关于投资选择的题目中选择了偏保守的选项,最终得出的评级居然是“积极型”。

套路

有人“收割”粉丝

有人“埋伏”新手

大批新人借着炒股热潮进场,别有用心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收割流量的机会。“亲爱的家人们,接下来最有可能翻倍的方向是这个……”一名财经自媒体博主信誓旦旦地说。

记者看到,这个账号发布的第一条视频是在10月5日,而他引流观众前往的一个微信公众号,同样有多个荐股文章,第一篇的发布日期是10月4日。但令人奇怪的是,这个公众号的认证信息并非证券行业从业者或公司,而是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

像这样新近开设做炒股分析的账号还有不少。根据《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从事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必须取得中国证监会的业务许可。未经中国证监会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均不得从事各种形式证券、期货投资咨询业务。在一些正规的股票分析直播间,主播都会把姓名和执业编号公布出来,在中国证券业协会网站也能查询到对应信息。但这些突然冒出来的“新炒股博主”,则基本上都没有这些信息,也无法验证其身份。

这些新账号的粉丝量仍在积累,最终如何收割流量未可知。而一些已经有了一定粉丝量的账号,则有着一套变现手段。记者添加进入一个炒股博主的粉丝群后,群助理告诉记者,如果订阅主播的“内部圈子”,可以享受折扣。这个“内部圈子”指的是一种股票咨询观点服务,如果要订阅一个季度,打完折要花3000多元。

有的博主在视频平台上拉拢粉丝收费;还有的人则直接潜藏于各种炒股交流微信群和QQ群,伺机找寻目标。记者加入一个炒股微信群后,自称新手想学习炒股经验,很快就有一个备注为“投资顾问”的人找上门。这位“顾问”告诉记者,他们可以指导新手操作,新手不用盯盘,只需按照他们的提示买进和卖出就行了。赚到的钱,要按照纯利润的50%收取服务费。随后,“顾问”还发来了指导另一个人操作并获取盈利的截图。

对于“顾问”的说辞,记者提出疑问,既然赚了要给服务费,如果亏了会弥补损失吗?对方则表示“会在之后的操作中再帮忙赚回来”“我们会提醒你及时止损的”。

骗局

假群组假平台多

炒股的钱无法提现

“像这种自称炒股顾问,通过社交软件私下联系引诱投资的,都很有风险。”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反诈中心的王楠警官告诉记者,这些“顾问”一开始可能确实会给予一些投资建议,但后续就会以各种理由,引诱炒股者进入他们新建的投资交流群。

这种群,乍一看和普通的交流群没什么区别,也有人在里边交流炒股经验,但实际上都是骗子的托。骗子们发来的图片大多是买了哪只股票,赚了多少钱,还有别的骗子互相吹捧附和。这之后,带着新人进群的“顾问”就会开始暗示,说其他人能赚钱是因为用了“顾问”推荐的炒股平台APP,有内部渠道,让新人也去下载试用。

“如果受害者下载了APP投资,就会掉入骗子的圈套。”骗子不会一口气就让受害者大额充值,而是许以小利,买的股票赚了,钱也能顺利提现。可一旦有大额的资金充进去,之后就再也提不出来了。事实上,前期这些小额交易能提现出来的收益,也都是从其他受害者那里骗来的。

为了让受害者愿意投入更多的钱,骗子还会推荐一些所谓的高收益“内部股”,说这些股票是大盘里没有的,普通人买不了,只能通过APP的内部渠道来买。受害者买了这种股票,会显示收益特别高,但其实都是骗子在后台自己调控的数据。

“这种骗术之所以能得逞,还是抓住了受害者的贪念。股市不可能稳赚不赔,但骗子精心设计了一个假象,让受害者以为只要跟着买一定能赚,最终一步步掉入陷阱。”王楠提示,现在市面上的炒股投资平台非常多,如果是自称“理财顾问”的人推荐你下载不认识的平台,一定不要轻信。

纵深

监管压实机构责任 强化风险管理

对于近期入场的新股民,很多券商也积极开展投资者教育,帮助新股民更快学习市场知识,应对市场风险。监管也主动作为,强化风险管理。

监管要求,券商要严格落实适当性管理。证券公司应当落实《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根据投资者投资年限、投资经验等因素,推荐适当的产品或者服务,保证风险等级与投资者承受能力相匹配。证券公司应当对客户身份的真实性、是否符合适当性要求等进行核查。对不符合特定市场、产品、交易准入要求的,证券公司应就相关规定和投资风险向投资者作出解释说明,不得违规提供相关服务。

券商还要加强风险提示。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展业时,应当加强投资者教育,充分揭示投资风险,特别是关于融资融券业务违约处置的风险控制安排;提醒投资者参与场外配资等非法证券活动的风险,要求其遵守入市资金来源合法合规的要求。证券公司应当依规开户,并提醒投资者严格落实账户实名制要求。

同时,券商要规范营销推介行为。证券公司及其从业人员在营销过程中,不得诱导无投资意愿或者不具备相应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开立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活动,不得直接或者变相向投资者返还佣金、赠送礼品礼券或者提供其他非证券业务性质的服务,不得违规委托证券经纪人以外的个人或者机构进行投资者招揽、服务活动。证券公司通过第三方载体投放广告的,投资者招揽、接收交易指令等证券业务应当由证券公司独立完成,第三方载体不得介入。

券商要持续做好投资者服务。证券公司应当加强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保障投资者信息安全和交易连续性。证券公司应当持续履行账户使用实名制、适当性管理、资金监控、异常交易管理等职责,对非实名使用账户、资金与交易行为异常等情形应当依规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

监管强调,券商要加强合规风控管理。证券公司应当切实加强内部管理,防止从业人员私下接受客户委托、超越权限等损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行为。

据北京日报、券商中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