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失守3200点 地产股全线下挫
版次:010 2024年10月18日
冲高、拉升、回落、走低,昨日,沪指行情“戏码”就是反复震荡调整,收盘跌1.05%,失守3200点。深成指跌0.74%,创业板指跌0.32%,全市场超3400只个股下跌。
节前一波急涨,节后一波急跌,行情反复震荡的背后是多空力量的胶着。市场人士认为,前期急涨之后出现调整有其必然性,这有助于筹码充分交换,让市场走得更远。
震荡延续
市场人气仍活跃
昨日,三大指数尾盘悉数转跌。截至收盘,沪指报3169.38点,跌1.05%;深成指报9891.76点,跌0.74%;创指报2033.48点,跌0.32%。盘面上,顺周期方向集体下挫,地产产业链全线走低,白酒、基建、农业、新能源悉数收跌;科技股内部轮动走高,网络安全概念表现抢眼,AIGC、Kimi概念开启补涨。具体来看,数据安全概念全天强势,任子行、国华网安、浙大网新等10股涨停。
地产股全线下挫,金地集团、万业企业、新城控股跌停,保利发展、绿地控股、万科A等多股跌超7%。
值得一提的是,川渝概念港股昨日午后跌幅扩大。消息面上,成都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工作人员表示,网传天价拆迁款不实。此外,针对网上流传的成都拆迁地图,地图发布方“房小团”日前发布声明,拆迁地图涉及的相关拆迁项目均为一年内或更长时期内陆续公布的,并非近期集中产生。
受一系列重磅政策利好的刺激,近期A股上演一波猛冲势头,自9月24日至10月8日,6个交易日内沪指上涨27%。偏成长的科创50和创业板指弹性更大,分别上涨66.6%和59.2%。投资者交投情绪高涨,9月30日和10月8日连续两个交易日成交额分别达到2.6万亿元、3.5万亿元,连连刷新历史纪录。
但自10月9日以来,A股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整体呈现出冲高回落,回吐此前涨幅。市场震荡明显,以沪指为例,10月10日至10月15日,四个交易日的涨幅分别为+1.32%、-2.55%、+2.07%、-2.53%。单日内股指波动明显,同样也在反反复复调整。
两种心态
急涨后市场现分歧
行情大幅震荡背后是市场对未来走势的分歧加大。因对A股行情的看法不同,“网红”经济学家任泽平和知名私募、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甚至持续数日隔空“互呛”,引发关注。10月15日晚,两人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双双“因违规无法关注”,微博也停止更新。有市场人士认为,二人激烈的观点碰撞,容易对投资者产生误导,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情绪。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当前这种行情,主要反映出两种心态:一种是见好就收、获利回吐;另一种则是乘胜追击。市场在近期大幅回调之后,一些投资者开始加快抛售,追涨杀跌,这也是部分新股民的真实心理写照。
自9月底以来,市场上冲过快,累积下大量的获利盘。“急涨之后必有大跌,这是客观的投资规律使然。”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分析,市场短期急涨会积累大量获利盘,市场确有“落袋为安”的抛售压力,而场外资金低位时来不及买入,又不愿高位接盘,因此就会导致卖出力量强于买入力量,继而下跌调整。
他同时认为,只要市场向好的逻辑不变,下跌调整就是买入机会。基于整个行情视角,大涨后的调整有助于实现筹码充分交换,为新一轮上涨奠定基础,助力市场走得更稳、更远。
而就后市来说,主要机构认为仍值得期待。中信证券最新研报显示,近期一系列增量政策组合拳力度强劲、思路开放、决心坚决,政策底已经十分明确。中金公司也表示,本轮放量上涨过程中A股估值水平快速修复,但仍低于历史均值。市场在经历前期调整后有望重拾信心,短期有望止跌企稳,但回升势头较节前可能明显放缓。
认识规律
牛市并非一蹴而就
经过前期快速普涨之后,当下震荡整理的行情大起大落,令投资者参与的难度陡增,也让投资者对市场风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中金基金表示,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一轮牛市的形成和发生并非一蹴而就,往往会随着预期的改善、政策的落地、流动性的提高、基本面的改观等形成不同阶段。
面对难以捉摸的市场,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中金基金认为,自10月9日起市场或已进入震荡调整的第二阶段,此时不应简单炒作高弹性高风险的股票,应当更关注公司基本面情况,重视政策利好的方向。
“对投资者来说,很难赚到认知之外的钱。”薛洪言建议,牛市有牛市的最佳策略——持股待涨,不惧波动;熊市也有熊市的最佳策略——高抛低吸,见好就收。对投资者来说,若不认可牛市逻辑,应远离权益投资;若认可牛市逻辑,应积极把握调整带来的买入机会,以合理估值买入优质龙头股,耐心持股才是度过牛市颠簸的上策。
对于A股市场波动加剧,招商证券分析认为,主要是脉冲式上涨后的正常调整,以及市场过热的情绪有所平复。A股后续向下调整的空间不大,在市场回到理性合理水平位置之后,持续发力的政策将推动经济企稳,市场也会重新回到上行的通道中。
机构观点
估值修复行情值得期待
摩根士丹利基金表示,当前影响A股市场的因素依然以国内为主,海外因素影响暂时弱化;同时长期因素影响要大于短期因素。
上周美国通胀、就业数据等已经不会从方向上对市场带来显著影响,因为美联储降息周期已然开启,在出现显著的二次通胀压力而阻碍美联储做出持续降息决策之前,我们应当假定美联储的政策对风险资产而言是偏积极的。当然,美国大选是另一个重大的外部事件,距离投票日不足一个月,贸易摩擦风险的担忧加重预计是偏短期的,更主要是靴子落地。
短期因素为近期即将披露的9月份经济数据、3季度GDP,长期因素为稳增长措施带来的未来经济预期。财政发力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宏观政策,上周六财政部新闻发布会明确了财政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包括增发4000亿地方债、一次性增加较大规模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使用专项债进行地产收储、加大学生补助、发行特别国债补充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同时明确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可以说,财政部的表态极为积极,后续财政政策将陆续落地,有望持续对投资者信心带来提振,A股的估值修复行情依然值得期待。
中信建投认为,当前市场交投气氛活跃,成交量大,适合多题材轮动。预计指数震荡后仍具备进一步向上空间,进入题材轮动阶段。当前政策驱动带来赚钱效应,未来政策引导的方向预期向好,建议在题材轮动阶段逢低关注。
光大证券认为,股票估值和性价比仍在历史正常水平,在政策细则尚未出台、上涨逻辑未被证伪的情况下,本轮行情难言见顶。
投资建议
如何抓住这波牛市行情
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师陈果发文日前指出,市场波动慌人心,为何我笃定牛还在?我们的研判想要走在曲线之前,就不能被走势所左右,一定是逻辑主导,走势是验证。本轮牛市两个主逻辑,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在强化的路上,更谈不上证伪。如何抓住这波牛市行情,他建议主要看以下三点:
首先看超跌板块包括低价破净股等,牛市行情首先启动的都是超跌低价板块。证券本身也算超跌,而且是牛市旗手,必然是主线。其他轮动到的,多数都是超跌板块,比如地产、大消费、半导体、新能源、医疗等。这轮牛市,他们估计是涨幅最小的。所以,投资者要优先考虑的是超跌属性,最不能考虑的就是这两年一直逆势大涨的品种。
其次看牛市启动的板块,都是超大容量品种。这些股票,人气高,容量大,机构多,反而成了资金的最优选择。因为大家交易的是牛市预期,板块情绪先锋往往是买不到的,只有板块的市值龙头能承载这么多增量资金。扫货、超跌抄底为主的牛市第一阶段过去后,增量资金衰竭后,大票就会滞涨,毕竟几千亿的票,不可能一直大涨。
因此,可以考虑行情爆发初期或当日买入板块权重股,大资金爆发当日倾向于进入板块大市值龙头股,而权重股是需要慢慢拉涨停的,所以短线买权重也是一个策略。
最后看高弹性股票优先。这波牛市带动的投机情绪爆棚,资金逐渐意识到,高弹性是首选。无涨跌幅的新股次新股>30CM涨跌幅的北交所>20CM涨跌幅的创业板科创板>10CM涨跌幅的主板和中小板。因此板块内如果有高弹性容量品种,就是优选。
相关
北交所昨日“满堂红”
昨天午后,北证50涨幅扩大至11%,北交所个股全线飘红,近百股涨超10%。整个板块共有8只股票涨停,有19只股票涨幅超过20%。北交所昨天大暴发,究竟是何缘故?分析人士认为,主要可能有内外三大推动力:
一是,减持逐渐成为市场压力。但近日,北交所率先出手,打击违规减持,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二是,北交所上市公司质量向好。10月14日,国新办就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表示,近期工信部将联合证监会推出第三批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与北交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畅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三是,从市场风格来看,北交所30%的涨跌停对于活跃资金来说,赚钱的示范效应更容易打出来。而且,从外围美股的走势来看,最近纳斯达克综合指数走势也是明显强于大盘股。
据第一财经、中国基金报、中国网、券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