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9 2024年11月22日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明确增加6万亿元地方债限额,分三年实施。具体而言,将于2024—2026年每年2万亿元,通过发行再融资专项债券,来逐渐置换存量隐性债务。截至11月18日,7省市11天债券发行规模已超3000亿元。考虑到当前年内地方新增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已经基本发行完毕,这为四季度承接2万亿元化债资金腾出了空间。
地方化债加快落地
11月15日,河南对外发行首批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再融资专项债,筹集资金约318亿元。21日,大连将发行104亿元再融资专项债,贵州将发行476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2日,青岛将发行142亿元再融资专项债,江苏将发行1200亿元再融资专项债,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5日,浙江将发行565亿元再融资专项债,宁波将发行249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截至11月18日,已经有七个省市披露了约3054亿元地方债增发计划,预计其他地区也将陆续披露发行计划,化债增量政策落地速度可谓相当之快。
记者梳理各地区公开发债资料发现,11月地方债券市场颇为热闹,除了上述再融资专项债,还有其他两类用于化债的地方债券也在发行。
11月当月(截至11月18日),云南、辽宁、宁波、山西、浙江、吉林、大连、青海已经披露了约385亿元再融资债券发行计划,这类资金用于“偿还存量债务”,不同于上述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市场称之为“特殊”再融资债券。
11月18日,浙江发行了63亿元“特殊”新增专项债,这属于新增专项债券的范畴,但是资金用途为笼统的“项目建设”,同样属于化解存量债务的资金。
这三路化债资金将相互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地方存量债务的置换。财政部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财政部已经安排了1.2万亿元债务限额支持地方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和消化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另外,增加6万亿元地方债务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2024年分得2万亿元额度。两者相加,意味着今年用于置换存量债务的地方债券资金规模约3.2万亿元。
年内“特殊”再融资债券和“特殊”新增专项债券的发行已经接近尾声,这为四季度2万亿元地方债增发计划腾出了空间。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年内已有25个地区发行“特殊”再融资债(用于“偿还存量债务”)约3757亿元。截至11月12日,年内“特殊”新增专项债已经发行约8480亿元。两者相加,年内“用于偿还隐性债务和清理拖欠企业账款”的地方债券规模已达1.22万亿元。
意在释放地方活力
受土地出让收入持续缩水等影响,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剧、偿债压力加大,化债资金的加快落地,是增强地方稳增长能力的重要举措。
这一揽子化债组合拳,将极大减轻地方化债压力。除了增加6万亿元地方债限额,还将连续五年共计安排4万亿元新增地方专项债用于化解隐性债务,这将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另外,还有2万亿元棚改隐性债务按原合同偿还。这系列安排使得,2028年之前,地方需化解的14.3万亿元隐性债务大幅降低至2.3万亿元,年均债务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大幅缩减至4600亿元。
财政资金的加快使用、化债资金的加快落地,有助于推动基建投资增速的回升。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10月份我国基建投资累计增长4.3%,较1—9月份回升0.2个百分点,为今年3月份以来基建投资累计增速的首次回升。
加快发行置换债券,推动化债资金更快落地,有助于置换城投公司承担的隐性债务,部分银行贷款或者城投债有可能会提前偿还,这能减轻相关城投公司、银行的资金压力,能推动城投公司更好转型,也有助于释放银行信贷资金更好满足市场融资需求。另外,财政部还安排了部分资金用于消化政府拖欠的企业账款,有助于偿还拖欠部分民企及国企工程款,利好相关民企和国企。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压力边际增长,部分政府账款占比较高的行业应收账款比重提高,包括环保、建筑材料、计算机、公用事业等行业。化债方案的加快落地,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另外近期中央还印发了《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这有助于缩短相关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周期,相关行业现金流表现有望改善。债务置换有助于银行改善资产质量,也将降低银行核心一级资本消耗,虽然可能降低息差,但总体利好银行板块尤其是部分地方性银行。
相关新闻
明年万亿级地方债提前下达
为稳定经济增长,中国积极财政政策明显开始发力。
11月18日,财政部就前10月财政收支情况答记者问时,宣布两项重大政策进展:一是11月9日将6万亿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用于置换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按计划,最后两个月有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待发行来置换隐性债务,此举将大幅减轻地方化债压力,腾出资金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民生。二是,财政部正在制定2025年地方债额度提前下达工作方案,以更好保障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金需求,发挥政府债券资金对经济回升向好的重要作用。按照往年提前下达额度估算,专家预计超2万亿元。
中央财经大学温来成认为,尽管近期经济指标有所好转,但预期较弱、社会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此明年经济增长压力依然比较大。而财政部在今年底提前下达部分明年地方债额度,可以让地方尽早分配到额度并筹备相关重大项目,以便在明年一季度尽快发债,结合此前发改委披露提前下达明年部分特别国债额度,加上化债等政策落地,可以扩大社会有效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财政部已经在谋划明年积极财政政策,且力度将大于今年。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近期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会上,再次强调中国政府还有较大举债空间后,表示2025年将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这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等,这为明年财政发力打开了想象空间。
多位专家预计,2025年财政赤字率将有望超过3%,叠加财政收入好转,专项债券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超长期特别国债继续发行,财政支出总规模有望进一步加大,从而填补私人部门投资不足空缺,刺激经济总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据21经济网、中新社、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