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应用场景、培育独角兽、组建投资基金
版次:006 2024年12月13日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作业现场
近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重庆鼓励市级产业投资母基金、产业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有关区县,用市场化方式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资基金。
业内人士表示,具身智能机器人是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方向,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具体体现,也是重庆市AI及机器人“新星”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关键抓手。
产业壮大抓手 重庆的发展优势在哪里
在竞逐“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城市中,记者注意到,不只是重庆,此前,北京、深圳、珠海已先后入局。
北京凭借海淀区的中关村科学城,会集了1.23万人工智能学者、1300余家人工智能上下游企业,形成了以“大脑、小脑、本体”为核心的具身智能全产业链条。深圳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高科技企业,吸引大量投资,成为人形机器人融资事件最多的城市之一。珠海市则以灵巧手为突破口,进军具身智能赛道,以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与创新。
重庆这座以“汽车制造”闻名的城市,如何切入具身智能机器人赛道?优势又在哪里?
一位投出具身智能相关项目的投资人告诉记者,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成为更高阶的智能化机器人,能适应更加复杂的制造环境。”
“例如,具身智能机器人可精确执行焊接、喷漆和装配等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汽车制造中,部分工序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具身智能机器人能弥补传统人工的操作不足;再者,具身智能机器人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能使生产线适应不同车型,以满足市场对独特车辆的需求……”
这位投资人认为,具身智能机器人在汽车制造中,是智能化和自动化发展的代表,也是未来工厂、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
作为传统的“汽车重镇”,今年以来重庆重新夺回了“汽车第一城”称号。在智能化浪潮下,重庆沿着产业发展趋势,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跑出了赛力斯、阿维塔、长安汽车、费迪电池等头部公司。其中,赛力斯刚刚首次入选上证50指数,而这家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市值已达2000多亿元。
这些头部主机厂和动力电池厂,均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落地的重要应用场景。
重庆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培育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时,重庆就制定了“产业生态闭环”的建设思路。“通过技术攻关、开源发展、开放场景三位一体的方式,构建技术闭环、数据闭环和商业闭环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快速生成和迭代发展。”
在“政策措施”中,也提出精准开放应用场景,即以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制造业等为突破,通过“揭榜挂帅”方式分期分批引导相关单位开展应用场景开放试点,快速打造基于“端到端”的训练等。
组建投资基金
为产业发展再添“一把火”
“汽车重镇”之城,让重庆具有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底气。而具身智能机器人投资基金的组建,更为这座城市发展未来产业添了一把火。
在金融支持上,重庆明确鼓励重庆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和产业资本、社会资本、有关区县,以市场化方式共同出资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鼓励重庆科技创新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牵头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
世界院士专家联合会执行秘书长、中国民协新质生产力委员会秘书长吴高斌告诉记者,任何一个产业的培育、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
“作为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重庆一直在寻求产业升级和转型。鼓励市级产业母基金出资组建具身智能机器人基金,有望加速带动当地智能化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链水平。”
在重庆本土,以“机器人”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已有2.2万家机器人公司,包括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七腾机器人有限公司、重庆凯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摩西智能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其中部分企业有高新技术企业之称,另有部分公司属于专精特新“小巨人”。
机器人公司之下,“政策措施”提出,重庆围绕具身智能重点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包括“存算一体”芯片、高性能末端执行器、直线电驱动关节、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
吴高斌对记者表示,在上述几个环节中,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操作系统等关键部件,在国内已有一定发展,但性能和稳定性仍需进一步提高。
以传感器为例,MEMS技术被认为是成功的,但仍有潜力可以挖掘,包括优化制造工艺、开发集成度更高的传感器、解决校准问题、提高稳定性和进一步降低功耗等。
此外,触觉传感器,即所谓的灵巧手;视觉传感器,通过直接获取外部图像信息,实现模型和软件运行;以及IMU惯性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的角速度和加速度,对智能体姿态控制和定位导航起到关键作用……这些领域均需要突破。
尤其是灵巧手,记者注意到,特斯拉Optimus Gen2等机器人,已开始使用指尖触觉传感器,引领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发展。
除这两个环节之外,吴高斌认为,算法优化和数据处理能力也十分关键。“汽车制造上的芯片与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芯片具有一些共性,比如两者都需要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来快速处理来自传感器的海量数据;在AI与机器学习上,两者也可能会包含AI处理器或神经网络处理器,用于执行机器学习算法。”
相关
抢夺产业蛋糕 多位智驾大佬争相入局
作为当前最火热的赛道之一,具身智能已经吸引了多位自动驾驶领域的大牛入局创业,其中就包括了前华为车BU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技术官陈亦伦,地平线副总裁、前软件平台产品线总裁余轶南等。
阿米奥机器人成立于今年9月,主营业务是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公司由胥晓敏100%持股,刘方则是公司的“关键高管”。
公开资料显示,刘方本硕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是小米最早期的一批员工,曾是小米汽车的自动驾驶产品技术负责人和量产负责人。他主导参与了小米自动驾驶团队筹建、技术研发及量产的整个过程,而且刘方团队还主导了小米备受关注的首台SU7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
刘方的经历并非个例。记者梳理发现,近期已有多名自动驾驶领域的大牛创立了具身智能创业公司。
例如,陈亦伦创办了它石智航,另一名联创是陈亦伦在华为期间的同事丁文超。陈亦伦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电子工程系,曾任大疆首席工程师、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事业部自动驾驶系统首席技术官、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据知情人士透露,它石智航处于首轮融资阶段,方向没有完全确定,团队成员主要是清华和复旦的博士研究生。
除此以外,余轶南近期也离职投身于具身智能创业。据媒体报道,今年7月地平线曾进行内部调整,余轶南不再负责智能驾驶工作,而是带领一个新的具身智能团队,直接向地平线CEO余凯汇报。知情人士透露,余轶南离职创办具身智能新公司得到了余凯的支持,可以视为地平线具身智能的延伸,两家公司会在股权融资上有联系。
业内人士分析称,多位自动驾驶大牛切入具身智能赛道,主要是因为这二者之间具有许多共通的技术原理,都需要基于对环境的交互,感知并计算外部信息,同时指导机器进行运动。
本报综合科创板日报、证券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