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只基金跨年发行 扎堆争抢开门红

版次:011    2025年01月03日

2024年结束,但随着新一轮行情复苏,基金业2025年开门红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收盘,全市场90只正在发行和准备发行的基金中,有相当多的产品将发行日期安排在了2025年,主动和被动基金均成为开门红布局主力军。既有中证A500和沪深300等主流宽基指数产品,也有科技和红利等主题型主动权益基金。个别中证A500指数基金的首发日,甚至锁定了2025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

此前,公募基金的开门红最引人关注的是2020年到2021年,当年各大明星基金经理挂帅,爆款基金辈出。但在行情下行后,公募基金开门红现象有所淡化。随着2024年市场行情回升,开门红现象重新回到市场视野中来。但就本质看,开门红更多是基金公司在特殊时间节点下的营销手段。2025年能否开门红、红多久,依然取决于市场行情和市场需求。

跨年发行“被动”成色显著

在资本市场里,开门红一般是指保险业在岁末年初时针对市场推出新产品。但近年来,随着公募基金的投资群体扩大,叠加A股跨年行情和春季行情助力下,开门红成为各大基金公司争夺的新年基金发行窗口。

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12月26日,全市场有47只基金正在发行中,其中有37只基金的募集截止日在2025年,个别于2024年底发售的基金,募集截止日到2025年3月。

具体看,37只基金以权益产品为主,“被动”成色依然显著。首先是中证A500指数基金,华宝中证A500ETF联接基金于2024年12月23日开始发售,募集截止日为2025年1月7日。富国基金、明生加银基金和交银施罗德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产品,均于2024年12月26日开始发售,募集截止日到1月中旬。

其次是沪深300指数,中银基金旗下的沪深300指数基金和博时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联接基金,均于2025年1月10日截止募集。另外,跨年布局的指数基金还有华安中证全指计算机指数基金、工银瑞信创业板50ETF、景顺长城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富国恒生A股专精特新企业ETF、摩根上证科创板新一代信息技术ETF、嘉实中证港股通高股息投资ETF。

此外,截至2024年12月26日,尚有43只新发基金排上了发行档期,有23只为指数基金,其中6只为中证A500指数产品。中加基金、贝莱德基金和广发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指数增强基金,以及长城基金旗下的中证A500指数基金,均将发行日定在2025年首个交易日(1月2日)。

另外,在布局2025年开门红中,主动权益基金同样是主力军。截至2024年12月26日正在发行的37只基金中,有15只为主动权益基金,较为显著的是红利和科技主题产品,包括银河科技成长、华安先进制造等基金。华泰柏瑞和景顺长城发行的是红利量化选股基金。

基金公司重新聚焦开门红

在开门红语境下,新年伊始是全年的关键时刻,如果金融产品能获得资金青睐,往往会为新年的市场业绩定下好的基调,所谓“开门红、红一年”。对公募基金而言,开门红同样具有重要的定调意义。

北方一家中小公募品牌负责人表示,公募基金的开门红最引人关注的是在2020年到2021年。这两年里主动权益基金迎来大发展,各家的明星基金备受关注,加上结构性行情配合,开门红自然而然就成为了各家基金公司岁末年初的主流打法,“2020年末时各家基金公司都在开门红。当时,各大明星基金经理挂帅,不少产品最终募集出了百亿爆款”。

就2025年而言,华南一家头部公募品牌人士称,2025年的开门红的市场关注度,预计不及2021年,但和2022年、2023年等年份相比,预计会有明显起色。

其分析认为,一方面,赛道主题基金经过2021年前后的高歌猛进后,出现一段低谷期。在此期间,市场行情持续低迷,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和规模差强人意,基金公司也逐步淡化了开门红。但随着2024年下半年新一轮行情的展开,权益基金的业绩随之复苏。2025年开门红重新成为基金公司的产品布局发力点。

另一方面,2024年以来,被动指数基金蓬勃发展。因此,2025年基金公司重新聚焦开门红,有相当部分以指数基金为着力点。历经2024年的蓬勃发展后,指数基金发展大趋势已在业内取得基本共识。大的基金公司持续布局ETF,数量众多的中小基金公司,则想通过普通指数基金或者指数增强基金,来实现新一轮突围发展。

焦点

三条主线把握2025年机遇

就基金公司过往开门红情况看,岁末年初开售的基金产品将取得不错销量,除了基金产品本身契合当下投资需求外,行情配合同样是必不可少的因素。就2024年年末基金公司的预判看,2025年依然是一个“有为”年份。

“在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发力下,2025年宏观经济形势预计整体向好。国内股市在经历了去年9月底以来的大幅反弹后并未被高估,整体看好。”博时基金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总经理兼多元资产管理一部投资总监郑铮表示,就基本面角度看,本轮企业ROE下行区间已超过12个季度,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望带动企业盈利拐点向上。就估值角度看,当前A股无论从全球估值比较,还是股票市值与债券/货币/GDP比较,均具备较大的提升空间。

摩根资产管理预计,大多数在A股市场上市的中国公司收入主要来源于国内市场,本地需求至关重要。支持经济的国内政策措施,有望成为中国股市更重要的推动力。在宏观环境出现更全面的复苏前,银行、能源和国有企业等高股息和防御性股票或有望表现良好,大型蓝筹股、行业龙头或有机会吸引持续的资金流入。主动管理策略或更多聚焦基本面指标,可能走出结构化行情。

具体布局方面,中欧基金表示,可通过三条主线把握2025年的市场机遇:首先为内需复苏主线,涉及行业中估值弹性较大的是食品饮料、业绩弹性较大的是房地产、政策弹性较大的是医药,以及内需消费升级相关的服务消费、品质必需消费与潮玩可选消费;其次为再通胀主线,伴随央行“促进物价合理回升”的政策表态,关注PPI修复预期带动的周期品,尤其是中国定价权更强的钢铁、煤炭和铝等;最后把握高景气科技领域的产业迭代趋势,关注AI、储能和各类长验证周期的题材如国产替代和商业航天等。

长城基金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杨建华表示,2025年的一大重要投资主线在于科技,尤其要关注自主可控的新进展方向。长远看,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等代表科技创新、高端智造趋势的领域,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政策导向重点发力、重点投入的方向,将持续受到市场关注。

据证券时报

趋弱!

货基平均7日年化 收益率1.48%

伴随市场利率持续下行,货币基金的收益率震荡下行。据Wind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市场364只货币基金(仅统计初始基金)的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48%,较年初的2.34%回落了86个BP。

多只基金更是在2024年12月创下了收益率新低。其中,规模最大的天弘余额宝最新7日年化收益率则为1.24%,再次刷新收益率最低纪录,而在2024年年初(截至2024年1月7日),余额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2.39%,一年过去收益下滑48%,几近腰斩。

交易人士分析称,当前居民风险偏好持续降低,多次降息降准之后,中长期货基收益率中枢还会逐步下移,且低利率、低息差将成为常态。

据第一财经

看多!

去年绿色债基发行 规模创新高

国内首只应对气候变化的高等级债券指数基金——路博迈CFETS0-5年期气候变化高等级债券综合指数证券投资基金于2024年12月25日成立。

2024年12月26日,路博迈CFETS0-5年期气候变化债券指数发布基金合同生效公告,披露完成60亿元的顶格募集。该产品于2024年12月23日开始募集,12月25日提前结募,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4年12月31日,但仅用2个交易日就完成顶格募集。

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绿色主题债基发行数量和规模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截至2024年12月25日,年内已有鹏华、汇丰晋信、摩根资产管理、嘉实、国海富兰克林、宏利、东方基金陆续成立绿色主题债基,合计募集规模近500亿元,每只发行规模在60亿元或80亿元左右。

据中国基金报

走强!

去年债券型ETF 规模增长一倍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全市场的债券型基金规模已较年初增长1.4万亿元。而截至2024年12月30日,全市场债基总数已达3767只(仅统计主代码),其中年内新成立债基337只。同期年内全部债基平均取得的收益率为4.59%,相比2023年、2022年分别增长1.5%和3.64%。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自资管新规从2024年年初落地以来,机构对产品透明度的需求让债券型ETF愈发走入机构视野,相关产品的最新总规模达1771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了一倍。

面对2025年的债市环境,机构整体依然维持了震荡偏强的观点,认为其向上仍有空间。同时,提示投资者:谨慎追涨,并注意季节性行情对债市带来的“日历效应”。

据21世纪经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