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次:008 2025年03月21日
北京
广州珠江两岸
杭州
重庆老旧小区改造
3月份通常是楼市一年当中首个交易旺季,俗称“小阳春”。今年楼市“小阳春”有所提前,多个市场机构数据显示,自春节假期结束以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热门城市楼市回暖态势优于去年同期,“小阳春”行情初现。
表现
热点城市回暖
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降幅分别比上年全年收窄了7.8个和14.5个百分点。就国家统计局监测的40个重点城市看,1月份至2月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3%和7.1%。
中原地产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北京二手房网签11876套,环比下降4.8%,同比上涨87.6%。北京链家数据显示,3月1日至11日,北京市二手住宅网签量为5541套,工作日日均网签量在700套左右,比春节前增长7%左右。
“今年‘小阳春’主要是因为入学需求叠加春节后部分改善需求。”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在去年一系列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政策作用下,楼市出现积极变化。
北京链家相关人员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房地产市场氛围相对平和,一方面得益于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购房门槛和各类资金成本显著降低;另一方面价格止跌回稳态势延续,买卖双方都比较理性。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份,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54.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3%;二手住宅成交14982套,同比增长127%。3月1日至10日,上海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24.1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8%。3月1日至9日,二手房成交8519套,同比增长57%。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月份,深圳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25.5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98%;二手住宅成交3677套,同比增长106%。3月1日至10日,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11.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8%;二手住宅成交1745套,同比增长68%。
2月份,广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36.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9%。3月1日至10日,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17.1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
2月份,杭州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32.0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二手住宅成交4714套,同比增长221%。3月1日至10日,新建商品住宅网签成交21.3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5%;二手住宅成交3226套,同比增长126%。
总体看,春节后,全国多个热门城市楼市回暖态势优于去年同期。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表示,目前不少城市已处于“小阳春”行情,一线城市以及杭州、成都、西安等热门城市,不但线上看房热度提升,近期的二手房成交量也进一步增多。
特点
楼市交易分化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部分热门城市“小阳春”已来,但城市分化、板块分化依旧存在。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预计核心城市新房销售有望继续回稳,但城市之间、城市内部板块之间分化行情或将延续。
“北京楼市分化仍在持续。50%左右的二手房已出现了明显的价格上升,但部分房源还在探底过程中。”张大伟表示,新房的分化更加明显,“好房子”的供应预期影响了新房的价格,部分郊区房源在春节后出现了价格调整、加大促销的情况。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表示,广州“小阳春”的驱动因素主要是去年中心区改善盘销售较热,部分板块存在供应缺口,一季度开发商冲开门红,加大中心区项目供应,新房源占比70%,且在渠道、折扣方面加大力度,价格相对稳定的同时,也有2%至5%的折扣优惠,产生“高性价比”的市场印象。另外,从去年四季度到今年2月份,二手房刚需型户型交易增长幅度大,将会带动“卖一买一”的改善型需求增长。
“政策宽松、需求释放和土地市场活跃是‘小阳春’主要驱动力。后续政策将以降低购房成本、优化供给结构为重点,推动市场逐步企稳。”张波认为,后续更多中小城市会在需求侧持续发力,尤其是公积金层面,通过扩大缴存范围、支持跨城贷款、代际互助等,增强购房支持力度。
就全国层面看,城市分化会是未来房地产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中指研究院研究副总监徐跃进表示,对于核心一二线城市,在多重有利因素支持下,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量价有望逐渐企稳。就销售看,随着核心城市继续放开限制性政策,市场预期和信心将得到进一步提振,预计核心城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将逐渐筑底恢复。而对于人口持续流出的部分城市,预计短期房地产市场量价仍难以恢复。
展望
释放改善型需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而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好房子”,将成为今年楼市的关键词。
在全国两会期间举行的记者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表示,人民群众的住房需求,正在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建设“好房子”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据介绍,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组织编制“好房子”建设指南,也在修订《住宅项目规范》,其中一项就是把住宅的层高标准提高到不低于3米。
李宇嘉认为,“好房子”标准即将落地,将带动新一轮改善型需求释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4.4万亿元、比上年增加5000亿元,重点用于投资建设、土地收储和收购存量商品房、消化地方政府拖欠企业账款等。
“随着新一轮城中村改造提速,专项债券可以用作项目资本金、拆迁安置投入,资金平衡模式从单一项目转向片区统筹平衡,同时启动‘房票’安置,不仅有望消化部分新建商品房库存,从而缓解供求关系、稳定市场预期,还能在释放库存后激发开发商开发、拿地的积极性。”李宇嘉说。
根据中指研究院监测,截至目前,湖南、吉林、浙江等多个省份已发布运用专项债收储的公示信息与征集公告。2025年2月,广东省已率先发行专项债用于收购存量闲置土地。
曹晶晶表示,短期看,盘活闲置存量土地将是2025年促进投资开工“止跌回稳”的关键举措,只有投资开工恢复,才能增加市场有效供应,推动市场进入新的循环。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3月10日,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19.5%,核心城市优质地块供应加快带动土地市场出让金回升,且上海、杭州、成都多宗地块竞拍出高溢价,房企进一步聚焦一线和热门二线城市的优质地块。
住房是极为重要的消费场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经过2022年至2024年的调整,房地产市场正步入新平衡周期,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已现止跌回稳态势,成交量也有显著增长。新一轮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将有效带动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据中国网
相关
我市今年将改造 老旧小区1227个
3月19日,重庆市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美好家园”建设计划发布暨签约活动传出消息,重庆未来三年将逐步实施“美好家园”建设计划,大力推动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的“美好家园”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新期待。
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提振信心、活跃市场,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近日印发《重庆市“美好家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以下简称《计划》)。
根据《计划》,今年我市将新开工建设(筹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6000套,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4万套(间);培育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业10家以上;新增集中式租赁住房1万套;开工改造老旧小区1227个;选择并树立“美好家园”物业小区20个;打造“15分钟高品质生活服务圈”3个;集中打造城市功能品质提升示范片15个。
为高质量建设“美好家园”,《计划》明确了提升住房规划水平、优化土地供应、提高住房建设品质、提升建筑设计水平、推广应用好材料和好设备、发展新型建造方式、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升物业服务水平、推动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提升住房租赁服务水平、提升住房保障水平等11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比如在提高住房建设品质方面,将编制居住建筑“好房子”技术导则等地方标准,引导支持企业不断提升项目品质,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家园”的新期待。在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方面,将完善小区内车库、商业、充电桩、快递收发等配套设施,完善项目周边教育、医疗、公园等功能配套,为群众提供便捷完善的生活环境。在推动城市更新品质提升方面,将坚持“串点成线、成片扩面”,推动城市更新由小区到街区到片区,精心打造“城市后巷”,营造生活、消费和创业新场景。
本次活动由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指导,市城乡房屋建设服务中心、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办。市住房城乡建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局还分别与8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设计企业、物业企业签订了《重庆市“美好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合作意向书》。
据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