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等关税”来袭

中国股汇“稳起” 美资市场“慌乱”

版次:001    2025年04月03日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 新华社图

顾客在美国纽约市一家超市选购杂货

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工作

美国时间4月2日下午4点,美国基于对等贸易法案开展的贸易调查结果将公布。该法案授权总统特朗普对某国产品征收的关税等同于该国对从美国进口的同一产品所征的关税,即所谓的“对等关税”。

中国资本市场表现稳健,港股自年初以来领跑全球,涨幅一度超过30%。4月第一个交易日,恒生指数上涨0.38%,人民币对美元持续稳定在7.2~7.3区间。4月2日,A股三大股指开盘涨跌互现。盘初冲高后,两市早盘在高位窄幅震荡。午后震荡下行,三大股指转跌,尾盘反抽最终小幅收涨。

相比之下,美股和美元遭遇抛售,市场运行逻辑从“特朗普交易”逐渐切换至“特朗普衰退”。

人民币横盘

过去一周,特朗普宣布对所有进口汽车(包括部分进口零部件)征收25%的关税,并将很快生效。药品、芯片和木材亦可能成为征税目标,但征税时点尚未公布。

4月2日,美国基于对等贸易法案开展的贸易调查结果将公布。机构预计,未来美方对华施加更多贸易限制的不确定性仍然较高,美方对中美于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的审查结果或将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

渣打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认为,就目前而言,鉴于美国对华平均关税税率已达32%,高于美国近期宣布的特定种类商品关税税率,预计这些特定种类商品关税对中国对美出口的影响较为有限。美国计划对委内瑞拉输美商品征收“二次关税”(4月2日起生效),其对中国的影响也微乎其微——2024年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原油占原油进口总额的比重仅为0.3%。

今年一季度,主流货币中,欧元以4.5%的涨幅领跑,而人民币汇率表现也颇为坚挺,2025年以来基本都在7.2~7.3区间波动。

外汇专家刘杨表示,人民币近期基本“横盘”,具有韧性。“3月31日亚洲股市遭遇抛售,市场避险情绪强烈,很多人认为人民币受关税冲击较大。但事实是,港股、A股的跌幅远远小于美股和日经指数,人民币汇率跟随日元上涨,近期大概率会继续处于横盘整理的状态。”

近阶段,中国央行仍在通过中间价释放稳定信号。华创证券表示,4月1日,官方中间价为7.1775,逆周期因子影子变量达到-765点。

多名外资行外汇交易员、分析师也称,近阶段的中间价调节幅度(调强)都在700~800点,远远弱于去年四季度特朗普当选后一度接近1500点的幅度,但中间价仍然表明了一定的态度。

未来一段时间,人民币可能仍很难彻底突破区间。

中国股市有韧性

近一周以来,中国股市的避险情绪明显攀升,港股陷入震荡,然而市场的韧性显然强于海外股市。截至3月28日收盘,纳斯达克100指数单季度跌幅已超过10%,而恒生指数一季度领涨全球主要股指。

一季度,AI主题的热门股阿里巴巴股价飙升56%,而特斯拉、英伟达等美股巨头以及美国三大指数都有较为明显的下跌。

4月1日,在经历前一日短暂回调后,南向资金仍大幅涌入港股,全天成交额1214.36亿港元,净买入198.64亿港元,当日恒生指数上涨0.38%。

高盛方面表示,国际资金对中国资产的兴趣明显攀升。该机构表示,AI的to C端杀手级应用竞赛将会持续。国际投资者尤为关注抖音和微信这些超级应用会否成为AI助理的最佳载体,这也是目前投资者对腾讯持有长期积极观点的主因。

多名国际资管机构投资经理认为,年初以来中国股市的强劲上涨出乎许多投资者的意料,MSCI中国指数和恒生科技指数年内分别上涨了16%和23%,明显跑赢发达市场和新兴市场同类指数。

美国衰退“倒计时”?

相比之下,在“对等关税”来袭前,美国资产遭遇抛售。

由于特朗普关税战反复无常,市场运行逻辑从“特朗普交易”逐渐切换至“特朗普衰退”。高盛最近表示,将标普500指数3个月和12个月回报预测分别下调至-5%和6%(原预测为0和16%)。基于3月28日的市场价格,所对应的标普500点位分别约为5300点和5900点。基于较此前假设更高的关税、更疲软的经济增长以及更高的通胀,该机构将2025年和2026年标普500每股盈利增长预测分别下调至3%(原预测为7%)和6%(原预测为7%)。

高盛经济学家估算,美国经济在未来12个月内陷入衰退的概率为35%。股市在衰退时期的历史表现显示,标普500可能从近期峰值回撤约25%。如果遵循这一模式,则意味着标普500将进一步回撤17%至约4600点的谷底值。由此对应的未来12个月市场共识预测的市盈率倍数为17倍。在标普500历史上的三次大跌中,市盈率谷底分别为15倍(2022年)、13倍(2020年)和14倍(2018年)。

需要警惕的是,若美国衰退风险加剧,新兴市场或将遭遇负面溢出效应的影响,在这一情境下,美元可能会重新攀升,发挥避险功能。

全球市场不安加剧

“对等关税”靴子即将落地,投资者的担忧加剧,已有不少美国本土企业采取游说措施,寻求豁免。

美媒称,目前多位代表财富500强公司客户的游说人士已致电白宫官员,咨询如何获得豁免,但似乎并未得到想要的答复。

针对此前已宣布的25%进口汽车关税,美国汽车制造商努力作出“最后的努力”。

美国智库安德森经济集团认为,汽车关税除了造成制造业岗位流失外,经销和运输等与汽车相关的岗位也可能受到影响。

美国关税政策落地前夕,多方4月1日密集表态,对此表示反对。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我们认为美国加征关税是错误的,我们有谈判的实力,我们有能力发动反击。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加方拒绝一切试图削弱加拿大的企图,如果美国对加拿大额外加征关税,加拿大将对此进行报复。

链接

“对等关税” 是啥玩意?

特朗普政府力推的“对等关税”,打着所谓“追求公平”的旗号,对关税“一刀切”,实质上违背经济学基本原理、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无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是囿于零和博弈思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此举势必严重破坏多边贸易体制,冲击全球供应链,进一步加剧国际贸易紧张局势和全球经济分裂。

怎么“对等”?美方提出的“对等关税”主要包含三个层面:

国家层面的“对等关税”。例如,如果某国对美国商品征收100%的进口关税,美国也将对该国商品征收100%的关税。

商品层面的“对等关税”。例如,目前美国对来自某国的某种商品征收2.5%关税,但对方对来自美国的同种商品征收10%关税。一旦实施“对等关税”,美国将把进口自这一国的这种商品关税提高到10%。

非关税壁垒层面的“对等关税”,这一层面较复杂,涉及增值税等内容。

美方声称,征收“对等关税”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解决与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贸易伙伴的关税税率、行业补贴、税收政策等,都是用来评估“对等关税”税率的因素。

据新华社、央视新闻、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