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催生新职业 “私兔”月入上万元

版次:007    2025年04月25日

赛前帮助跑者放松肌肉 受访者供图

“私兔”服务 社交媒体截图

春季马拉松赛事正值爆发期。据中国马拉松官网,今年仅4月,全国就将陆续迎来76场马拉松比赛的举办。背靠千亿级市场规模,马拉松在激活新消费的同时,也催生出多种新职业,“私兔”便是其中之一。职业“私兔”最高月入4万的话题,引发关注。

“你用‘私兔’了吗?”最近这句话成为不少跑友之间的问候语。在“跑马”圈,“私兔”也正从极小众的服务成为“跑马”人的比赛选择之一。所谓“私兔”就是私人配速员,也称“职业陪跑员”,与赛事组委会选拔的“官兔”不同,“私兔”如同贴身管家,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服务。

“私兔”提供啥服务

这种“私兔”陪跑服务,逐渐从朋友间的互助变为有偿付费。

从社交媒体上“私兔”发布的服务信息来看,比起提醒参赛者配速的“官兔”,他们服务内容更加广泛,包括赛前训练、赛时递送补给和拍照、赛后拉伸恢复种种。

“私兔”的收费,通常是根据赛事大小来定,从100元到1000元都有,其中差旅和补给费用另算。

一场1000元的陪跑服务,到底是哪些人在提供?又有哪些人会为此付费?

上海职业“私兔”张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做这一行最高可月入4万元。

“找了‘私兔’,相当于同时拥有了一个教练、配速员、安全员、康复师和摄影师。”张杨告诉记者,并非人人都可成为职业“私兔”,成为“私兔”的前提是能力要远大于服务者:“一般是经验丰富的资深跑者才能去做这件事,他们需要靠突出的成绩拿到赛事直通资格,同时还要有丰富的跑步专业知识。”

张杨的“私兔”定价每场6000元左右。他服务的客户来自全国各地。

据张杨介绍,选择找“私兔”的群体,通常是在重要赛事中为了取得更好成绩的人。

他分享了自己做“私兔”的过程:至少提前一周评估跑者的身体状态,进行训练指导,并给出专业的调整意见;比赛前一到两天,抵达对方所在城市,做肌肉拉伸放松,协商制定比赛方案;比赛时,不仅要关注跑者的配速,还得化身摄影师,记录精彩一刻,“那段时间基本上就是服务他一个人了。”

对于月收入,张杨也进行了解释,“私兔”服务仅是收入来源之一,“我还在做陪跑教练、体能教练、跟拍摄像,有时会带着瑜伽垫去田径场‘摆摊’,帮场上的跑者拉伸恢复,这些加起来月入最高差不多是4万元。”

近两个月,全国一共有200到220场马拉松赛事陆续上演。“全民跑马”带热马拉松经济。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马拉松赛事直接消费总规模突破133亿元。

有媒体拉出一份参赛消费清单:“报名费200元,来回机票2000多,住宿费1000多,姜母鸭100多,海鲜大排档几百块……零零碎碎算下来一共花了五六千元。”

“私兔”目的不相同

杭州马拉松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私人服务最初源于跑友间的互助行为,随着马拉松热度的不断攀升,逐渐演变成了明码标价的商业行为。他指出,“私兔”职业的兴起,本质上是赛事服务供给不足的产物。“目前全国每年对合格配速员的需求达上万人之多,而官方选拔体系远远无法满足这一庞大需求。”

“私兔”白景介绍,“官兔”的核心职责是以精准稳定的配速奔跑,为选手提供参照,帮助他们实现预期的完赛目标。而“私兔”的服务则比“官兔”要细致得多,为了能帮助客户取得好成绩,他带着两位跑马者提前两天抵达重庆,在他的带领下,客户提前适应了重庆多样化的地形。“这场比赛,我收了8000元。”

“私兔”小强表示,现在需要“私兔”的一般都是消费能力比较强的跑者,跟运动能力关系不大。“‘私兔’要做的是赛前热身、提供补给、赛道摄影、稳定配速、赛后拉伸,您要做的就是专心跑步。”

前不久的无锡马拉松上,有“私兔”因6000元/场的高价,引发关注。而在社交媒体上,也流传着详细的“私兔”价目表。从低到高的价格,与成绩相关,最低破“310(3小时10分)”1000元,最高破“220(2小时20分)”15000元。小强对这份价目表的真实性不予置评,但只说自己并非职业“私兔”,平时也以带朋友为主。

并不是所有接触记者的“私兔”,都以赚钱为目的,小亮就是抱着互帮互助的态度。他跟记者聊起来平时在哪训练,可以约着一起练,交流心得。“我还是以跑友之间友好帮助为主,没有网上传得那么夸张。”小亮当赛事“私兔”,以时间收费,每半小时收费40元。如果日常训练,基本上属于志愿服务,“价格可以很优惠”。他说:“我理解私兔是给消费能力强的跑者,提供情绪价值为主。”

跑友评价褒贬不一

支持方认为,马拉松赛程中,疲惫与孤独常伴,专业的“私兔”就像是鼓励打气、传授技巧的伙伴。

“‘私兔’的优势在于不用进补给站,这样巡航速度不容易被打乱,而且还能被鼓励,帮着拍赛道影像。”去年参加上海马拉松时,小铝在30公里处,跟随队友跑了一段距离,体验了一把“私兔”。

“拥有‘私兔’并不等同于走捷径。”跑友小铝说,日复一日地训练是基础,马拉松42.195公里的每一步,都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如果跑者已经经历完整的备赛周期,就差一场比赛冲击自己的目标,体验“私兔”服务,是为这场自我战役配备的最后一件武器。“其实就是在一些不那么舒服的时刻,多个人陪。”

杭州跑者老范则提到,他身边花钱请“私兔”的跑友并不多,主要还是朋友互助的方式。“一场马拉松比赛就有上万人参与,对我们大众跑者来说,‘私兔’不会造成太大影响,管自己跑就行。”

也有人提出,职业“私兔”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比赛公平性、规范性?

去年11月,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曾发布公告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公告中写道,在比赛现场中出现未经授权、未参加组委会正式“兔子”选拔,但背着完赛时间旗帜、身穿配速员字样的“私兔”,扰乱了正常的赛事秩序。

北京马拉松协会会长赵福明接受采访时曾指出,若“私兔”未经授权冒充配速员,演变为“流氓兔”,极有可能扰乱赛事秩序,甚至引发安全风险。

上海体育学院陈国强副教授告诉记者,针对“私兔”的管理较难。首先,“私兔”服务多为口头约定,赛事成绩、配速服务如何都没有统一标准,定价和服务质量难以鉴定;其次,各大赛事组委会、运营商等机构,现在都没有明确的“私兔”管理模式,赛场上很难区分哪些人群为“私兔”。

“是否可以制定相关规则,比如建立‘私兔’认证机制,定期接受培训考核,明确资质标准和服务边界?”陈国强建议。

相 关

马拉松催生 不少新职业

除了“私兔”,马拉松赛事还催生出了诸如赛事摄影师、跑步教练、运动康复师、马拉松赛事策划师等一系列新职业,这些新兴职业不仅为热爱跑步的人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也为路跑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刘畅是一名赛事摄影师,在比赛现场,需要在赛道上全程跟拍,用镜头捕捉跑者们拼搏的瞬间、沿途绝美的风景以及赛事的精彩全貌,为跑者留下珍贵回忆,也为赛事宣传提供素材。“大学期间,自己爱好马拉松,同时自己也是摄影专业,一次‘跑马’的时候带着相机参赛,拍下了许多独特的‘风景’,后来只要我所在的城市有马拉松赛事,我就会自行前往拍摄,目前我也成为了一些赛事的特约摄影师。”

刘畅介绍,赛事主办方在向其邀约时,会向其支付一笔费用,拍摄照片用于赛事宣传。“现在还可以在主办方指定的互联网平台上传所拍摄的照片,若有参赛选手喜欢,也可个人购买照片。”据悉,不同互联网平台的照片售价会有不同。在“跑步维生素”平台上可以看到,5张照片的售价为68元,10张照片的售价为98元,20张照片的售价为168元;此外,还可以向摄影师“答谢支付”每张照片16元到28元不等的费用。

马拉松摄影师杨女士表示:“目前正值马拉松赛季的高峰期,每周最少参加一场比赛。我的报价在每场1500~2000元,旺季时每月收入可以过万元。”

提 醒

选择新服务 跑友需谨慎

马拉松“私兔”和摄影师服务的出现,是体育产业发展和社会消费升级的产物,它为跑步爱好者提供了新的选择,也为体育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对于跑步爱好者而言,是否选择私兔服务,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

如果经济条件允许,且渴望在比赛中取得突破,或者享受专业、个性化的跑步体验,那么“私兔”服务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在选择时,一定要谨慎筛选,尽量选择有经验、口碑好的“私兔”,并签订详细的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而对于有志于成为“私兔”的人来说,这虽然是个充满潜力的职业,但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同时要遵守行业规范和赛事规则,不能为了利益而破坏行业风气。

相关人士也特别提醒,“跑马者”要注意区分“流氓兔”,赛事组委会也需要加强对赛事现场的管理,提高对私兔的识别能力,严格区分官方配速员与“私兔”,对于扰乱赛事秩序的“流氓兔”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为了促进“私兔”服务行业的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行业协会、赛事主办方等多方需共同努力。比如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标准,包括资质认证、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并加强对“私兔”的培训和管理。

本报综合北京日报、潮新闻、北京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