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百日成绩单”——

经济选择题,全选错!

版次:009    2025年04月30日

一般评估美国总统4年任期,可分为三个时间点:百日、一周年,以及中期选举。其中,百日节点往往意味着内阁团队大致成型,主要政策方向开始显现。

随着特朗普第二任期步入百日(4月30日),其回归白宫后的施政蓝图已经清晰可见:这是一个经过调整却极为熟悉的组合——保护主义、工业政策和强势地缘政治的再结合。这位以“打破常规”著称的总统已经以一系列激进举措表明,“美国优先”不仅卷土重来,而且力度更甚。

行政手段更激进

不到百日,特朗普已签署了130项行政命令,规模前所未有,推翻许多美国政策基石。

他在上任当天即签署了一项暂停向美国国际开发总署提供资金的行政命令。

3月14日,他指示大砍“美国无家可归问题跨部门委员会”和“少数族裔商业发展署”经费。

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一项行政令,要求教育部长麦克马洪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推动教育部的关闭,将教育管理权归还各州。

在4月8日的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指示司法部,当涉及能源领域时,不要执行州政府所制定的“繁重的”气候变迁相关法律。

特朗普显然非常反感“多元、公平及包容”议题,已签署至少40项行政命令,寻求将这些理念从美国公共生活中根除;他还下令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

有些命令让人摸不着头脑,例如设立庆祝美国建国250周年专职小组,或是成立另一个工作小组负责筹备明年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联合主办的世界杯足球赛。还有撤销塑料吸管禁令、取消美国淋浴水压限制的命令等。

另有大约6项命令针对美国联邦服务部门,将他们的运作置于科技大亨马斯克主导的“政府效率部”监督下。

“政府效率部”是特朗普上任当天经由行政命令成立的部门,由全球首富马斯克执掌。在马斯克主持下,“政府效率部”大量解雇联邦雇员、取消合约,全面削减联邦政府对美国民众的服务,掀起了一股联邦机构削减人员和赤字的风潮。这样大砍成本的行动,让他在职业官僚中极不受欢迎,特朗普政府内部关系也因为马斯克的权力问题而变得愈发紧张。

关税大棒更疯狂

2025年初重返白宫的特朗普,没有等“蜜月期”结束,便迅速重启其标志性的贸易政策工具——关税。

从对华关税政策频繁变动,到重启对欧盟钢铝产品的加征关税措施,再到扩大对墨西哥、越南的关税调查,特朗普政府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重塑全球贸易格局。

其中,以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对全球冲击最甚。当天,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宣布因所谓外国不公平贸易政策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正式进入“国家紧急状态”。根据该命令,美国将对全球商品加征关税,以保护本土产业并扭转长期贸易逆差。这项被部分媒体称为“关税核弹”的政策,不仅标示着美国外贸政策的全面转向,也引发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与争议。

事实上,美国股市正承受着特朗普激进贸易政策带来的主要冲击,这已动摇了市场对美国资产的信心。对最初宣布的措施暂缓实施引发了一轮喘息式反弹,但标普500指数今年仍下跌近9%,彭博美元指数下跌6.5%。

加拿大、中国和欧盟已宣布采取反制措施,还有其他国家开始与美国政府进行积极谈判,以防止发生更多的贸易争端。

全球经济正在适应“特朗普变量”重启后的新博弈格局。新兴市场资本回撤、汇率动荡加剧;一些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如韩国、德国)承压明显;欧洲多国正在重新评估产业依赖;投资者则在重新衡量这个愈发反全球化的美国所带来的结构性风险。

与四年前的第一任期相比,这一轮关税战略更为系统化与制度化,不再强调短期谈判胜利,而是意图将关税从一项谈判筹码转变为美国产业政策的长期支柱,明确服务于其“制造业回流”与“战略产业安全”的双重目标。

在关税政策之下,特朗普迅速推出“制造业复兴2.0计划”,主张为半导体、医药、关键材料等战略行业提供税收减免与本土补贴。多个州已启动“重建本土产能”的试点计划。

不过高关税带来的危机警报已经红灯频闪。世界贸易组织(WTO)在4月16日发布的最新《全球贸易展望和统计》报告中指出:“由于关税急升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全球贸易前景急剧恶化。”该组织预测,若根据现行美国关税维持在10%进行推估,2025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将下降0.2%,然后在2026年实现2.5%的“温和”复苏。

华尔街的多头也正在放弃对今年股市大幅上涨的预期,认为关税将对美国企业造成最沉重打击。德意志银行策略师团队将年底标普500指数目标下调12%。美国多家大型企业因贸易关税政策不确定性而面临业绩展望困境,并对经济前景表达担忧,进而影响消费者信心和企业投资决策。

经济路线更随意

财政与货币政策方面,特朗普再度展现其“非正统经济路线”的招牌风格:大规模财政扩张与对美联储的公开施压,再次构成市场关注的政策双核。

在特朗普第二任期中,减税、基建与制造业补贴计划正在迅速铺开。不过这一组合拳引发市场担忧。美元走强、财政赤字扩大、长期利率走高等问题隐现,外资流入趋于谨慎。

减税不仅是特朗普政府众多政策中的一环,更是他执政思路的核心支柱。从竞选到上任,特朗普始终将减税视为振兴经济、刺激就业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争取企业支持、稳固选民基础、推动制造业回流的关键手段。

近期,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表态减税政策将逐步出台。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4月22日表示,特朗普2017年减税政策的延长方案可能最早在7月4日完成。

与财政政策的大开大合相呼应的,是特朗普再次对美联储的“围堵”。美国货币政策独立性再次面临政治干预的压力,特朗普对美联储多次施压,要求其降息配合财政扩张,“保护美国资产市场”,他还再次点名批评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行事迟缓,并暗示可能考虑撤换鲍威尔。

不过,特朗普的想法并不能随心所欲地实现。鲍威尔近日在芝加哥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强调,美联储必须确保关税不会引发持续性通胀。他指出,在政策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央行将维持现有利率不变。

对外政策更自我

对外政策上,特朗普延续了“交易优先”的实用主义风格,但在多边秩序、对华关系与对俄态度等关键议题上,呈现出更鲜明的“单边优先”与“战略聚焦”。

在对华政策上,特朗普政府延续并强化了其“经济脱钩”与“技术围堵”的基本框架。

3月份,有消息称,美国正考虑调整在北约中的角色。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为达到特朗普削减开支的要求,五角大楼正在酝酿大规模调整计划,其中一项涉及美国放弃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司令一职。英国媒体也报道,欧洲几个大国正在讨论一项涉及5到10年内替代美国在北约地位的方案。

此外,欧洲加入美国主导的俄乌和谈的希望在4月23日破灭,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取消在伦敦与乌克兰和欧洲官员的会晤,而美国中东问题特使威特科夫选择第四次访问克里姆林宫。

今年2月,特朗普绕过乌克兰和北约盟友,直接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接触,就已经显示出其最新的对俄策略。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特朗普或减少对乌援助、放松对俄罗斯制裁,寻求美俄“交易”。

民意困境更糟糕

美国媒体27日发布的一项联合民调结果显示,在美国总统特朗普第二任期将满百天之际,其执政支持率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同期最低纪录。

民调显示,仅有39%的受访者认可特朗普的执政表现,较今年2月下滑6个百分点。而原执政百日支持率最低纪录也是由特朗普创造的,为其2017年首个任期时的42%。此外,55%的受访者对特朗普执政表现持否定态度,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同期最差纪录。

民调显示,特朗普主要政策遭到多数美国民众反对:

——64%的受访者不支持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征收关税的做法,71%认为关税政策将加剧通货膨胀;

——73%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经济状况不佳,53%认为自特朗普上任以来经济状况恶化,72%担心特朗普的经济政策可能在短期内导致经济衰退;

——62%的受访者认为特朗普政府不尊重法治原则,65%认为特朗普政府试图规避联邦司法裁决,64%批评其过度扩张总统权力;

——60%的受访者表示特朗普背离了美国大多数人的关切,58%担忧特朗普过度弱化联邦政府职能。

据新华社、国际金融报

新闻延伸

美方高估手中筹码

“中国手握五张牌”

新加坡《联合早报》日前评论说,美方的对华关税战难以达到目的,根本上还是他们高估了自己手中的筹码,低估中国的韧性和反制效果。

“在与美国的贸易争端中,中国手握五张牌。”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日刊文称,首先,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意味着它能够比其他较小的国家更好地承受关税的影响,庞大的国内市场可以减轻出口商因关税而承受的部分压力。美国的关税政策也给中方提供了释放国内消费潜力的更强动力。其次,中国一直在投资未来新科技。报道说,中国在再生能源、芯片和人工智能等自主技术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美国企业试图将供应链移出中国,但在其他地方难以找到同样规模的基础设施和熟练劳动力。

第三张牌是中国从“特朗普1.0”时期得到了经验,并在近年来进一步加强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关系,扩大与东南亚、拉美、非洲国家的贸易往来。第四张牌是中国知道债券市场可以动摇美方的决定,第五张牌是中国在稀土提取和精炼方面处于近乎垄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