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科技板”闪亮登场

个人投资者购买有哪些具体要求?

版次:011    2025年05月16日

债市“科技板”政策细节落地,市场动起来了。从5月6日到5月15日,共计有85只、合计规模约1358亿元的科创债(含科创票据)密集发行。

从目前这85只科创债的发行数据上看,发行期限以中长期居多,超60只达到3年和5年期及以上。这说明有一批信用资质较好的科技企业获得了新一批稳定中长期资金的支持。

多部门打出“组合拳”

沪深北交易所同步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服务新质生产力的通知》,从三大方面进一步细化支持措施。交易商协会也迅速响应,制定并发布《关于推出科技创新债券构建债市“科技板”的通知》,创新推出科技创新债券,围绕四个方面,激发科技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与此同时,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通知称,即日起全额减免银行间债券市场境内成员以科技创新债券为标的的现券买卖交易手续费,减免期为2025年至2027年。

至此,由多部门协同推进、多层面共同发力的政策“组合拳”,将成为支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专家表示,这股合力不仅体现出对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精准“把脉”,更切实降低了这些企业的融资成本,助力其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等关键环节“轻装上阵”;同时,通过创新债券产品与机制,也极大丰富了债券市场的产品供给,吸引更多投资者入场,有效提升了债券市场的活跃度与资金配置效率。

银行“争食”科创债券

科技创新债券相关政策密集出台后,银行积极抢筹布局。5月12日,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已有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南京银行在内的十余家银行公布了发行、承销或投资科技创新债券的情况,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为债券市场“科技板”蓄力赋能。

浦发银行表示,该行通过承销、投资以及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等方式,助力债券市场“科技板”建设,于5月12日簿记发行第一期科技创新债券,期限3年,发行规模不超过150亿元,募集资金将专项用于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杭州银行5月12日发布公告称,该行2025年科技创新债券于当日发行完毕,发行规模为50亿元,品种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为1.67%。募集资金将通过贷款、债券等多种途径,专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业务。

“科技创新债券的推出主要为了破解科技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定向支持研发投入、成果转化和产业升级,为科创企业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薛洪言表示,相较于传统融资渠道,这类债券的优势体现在政策协同性强、融资成本更低、资金用途更聚焦也更灵活。例如,政策层面通过手续费减免、风险分担机制等降低发债成本;同时允许分期发行、简化信息披露,更适配科技项目长周期、高风险的特点。此外,债券市场“科技板”的构建丰富了产品供给,有助于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提升市场活跃度。

科技创新债券推出后,多家机构积极参与。除直接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外,银行亦展开承销大战,例如,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均披露了承销科技创新债券的情况。例如,中国银行表示,该行于5月9日协助立讯精密、吉利控股、牧原股份、上海新微等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以及部分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成功完成首批科技创新债券承销发行,规模共计385亿元。在首批公告发行的36个科技型企业、股权投资机构类项目中,该行担任主承销商项目16个。

薛洪言认为,银行参与科技创新债券的承销、投资和发行,既是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战略的体现,也有助于拓展自身业务空间。当前银行多以承销科技创新债券为主,主要因承销业务风险较低,且银行在传统债券承销领域经验丰富,在政策起步阶段更容易落地。

多家券商火速出击

作为资本市场中的核心中介机构,券商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火速开展科技创新债券相关发行工作。目前已有中信证券、国泰海通、华泰证券、中国银河、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平安证券等11家券商陆续发布拟发行科技创新债券的相关公告,首期合计拟发行金额达167亿元,体现了“券商速度”。同时,记者从业内获悉,还有多家券商正在筹备科技创新债券的发行。

从上述11家券商拟发行债券的具体情况来看,招商证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5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期限为2年,利率区间为1.3%至2.3%;品种二期限为3年,利率区间为1.4%至2.4%。

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国银河分别拟发行不超过2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其中,中信证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品种一债券期限为2年,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1.3%至2.3%;品种二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1.4%至2.4%。国泰海通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品种一为3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1.4%至2.4%;品种二为10年期固定利率债券,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1.6%至2.6%。中国银河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2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预设区间为1.4%至2.4%。

中信建投、平安证券、国联民生分别拟发行不超过10亿元科技创新债券。其中,中信建投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平安证券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分为两个品种,其中品种一债券期限为2年,票面利率簿记建档区间为1.5%至2.5%;品种二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簿记建档区间为1.6%至2.6%。国联民生本期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10亿元,债券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询价区间为1.5%至2.3%。

个人投资者能买吗?

为提高市场投资积极性,人民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资管机构、社保基金、企业年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资金积极参与投资,鼓励创设与科技创新债券指数以及与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引导扩大投资者范围。

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火热,也让不少个人投资者“跃跃欲试”。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关于科技创新债券的讨论中,有部分用户提出疑问,个人投资者能买吗?有哪些具体要求?

结合实际发行情况,多只科创债券的发行机构在募集说明书中均有提到,发行对象为专业机构投资者或专业投资者。冯琳进一步解释,银行间债券市场仅限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普通投资者理论上可以在交易所认购及交易公司债,但限制条件比较高,例如仅限面向普通投资者公开发行且资信状况符合规定要求的公司债,但可以择券的范围有限。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指出,根据证监会《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2022年修正),自然人要成为交易所市场的专业投资者,需要满足以下条件:金融资产不低于5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具有两年以上证券、基金、期货、黄金、外汇等投资经历,或者具有两年以上金融产品设计、投资、风险管理及相关工作经历,或者属于符合规定的专业投资者的高级管理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认证的从事金融相关业务的注册会计师和律师。

“因此,个人投资者直接到交易所认购、交易科创债的门槛高、难度大。”冯琳表示,“不过,政策鼓励创设科技创新债券指数以及与相关指数挂钩的产品,个人投资者可以购买科技创新类债券ETF等金融产品,间接参与科创债投资。”

纵深

科技创新债券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的当下,债券市场正为科创企业注入强劲动能。2022年5月份,沪深交易所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分别依托前期实践经验,同步升级推出科技创新公司债券与科创票据。这两类创新型金融工具,以灵活的融资架构和精准的政策设计,有效破解科创企业融资难题,为其研发投入、成果转化与产业升级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根据相关通知,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以下简称“股权投资机构”)等三类机构可发行科技创新债券。具体来看,在交易所市场方面,新增支持商业银行、证券公司、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作为科技创新债券发行主体;在银行间市场方面,科创债发行主体包括科技型企业和投资经验丰富的股权投资机构。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执行总监冯琳表示,这将拓宽金融机构科技贷款,债券、股权和基金投资的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各类型融资的能力,撬动更多金融资源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同时,新增支持股权投资机构募集资金用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扩募等,有助于带动更多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同时,新的支持政策下,未来对于科技型企业的发债支持力度也将加大。

除此之外,在发行管理与成本控制上,此次政策升级也展现出显著的减负效果。例如,支持发行人根据资金使用特点,灵活分期发行。简化科技创新债券信息披露规则,发行人可与投资人约定豁免相关披露信息等。

中证鹏元研发部资深研究员张琦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支持发行长期债券并允许分期发行,可更精准匹配科技项目的不同阶段资金需求,避免“短借长投”带来的流动性风险。此外,信息披露简化有利于减轻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的信息披露负担,有助于提升其发债积极性和可操作性。

据北京商报、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