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股“涨”声不断

A股银行市值今年以来涨出2个宁德时代

版次:010    2025年06月27日

6月26日,A股三大股指午后集体走低。截至收盘,上证综指跌0.22%,报3448.45点;深证成指跌0.48%,报10343.48点;创业板指跌0.66%,报2114.43点。两市成交15832亿元,较前一交易日的16028亿元减少196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银行板块强势不改,继续上涨。6月26日,北京银行、农业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等10只个股再创历史新高,苏州银行、青岛银行、厦门银行等涨超3%。

经统计,截至6月25日收盘,上证银行指数年内累计上涨14.93%,大幅跑赢上证指数(0.89%)、沪深300(-1.96%);A股42家上市银行的市值总额已超过14.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6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再造2个宁德时代体量。

银行板块集体飙涨 6月以来19只个股创新高

在经历多轮上涨行情后,A股银行板块近日再现强势表现。

6月25日,银行股延续上涨态势,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等均创历史新高。值得关注的是,当日A股42只银行股中有32只收涨,占比超过七成,其中兴业银行、厦门银行等8只个股涨幅超过2%,14只银行股股价创新高。

这波银行股行情呈现出明显的轮动特征。4月份,以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率先启动行情;5月份,青岛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齐鲁银行等城商行、农商行走强;6月,兴业银行、南京银行、中信银行、北京银行、长沙银行、江苏银行等股份行、大型城商行股价齐创新高。

6月以来共有19只银行股股价突破历史新高,占总数的比例达到45.24%。其中,江苏银行在17个交易日内13次创历史新高居首;其他还有中信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等,分别创下11次、10次、10次历史新高。就年内表现看,银行板块堪称A股的“领头羊”。数据显示,截至6月25日,申万银行指数年内涨幅达14.11%,在31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一。个股表现方面,青岛银行年内涨幅居首,年初至今累计上涨34.54%;兴业银行紧随其后,年内涨幅达29.73%;浦发银行、渝农商行、重庆银行、江苏银行以及苏农银行等涨幅均超25%,成为板块领涨主力。

A股42家上市银行

总市值较年初增超2万亿元

截至6月25日收盘,A股42家上市银行总市值达14.42万亿元,较年初增加2.06万亿元。若与2022年1月17日(第42家银行上市日)相比,市值增幅高达4.79万亿元。

这一增长态势也延伸至港股市场,今年以来,青岛银行、重庆农村商业银行等个股表现抢眼;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5大国有银行,港股股价更是集体创出历史新高。

尽管银行板块年内涨幅显著,但估值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叠加高股息优势,持续吸引资金流入。截至6月25日,上证银行指数平均市净率(PB)仅为0.72倍,略低于近十年中位数0.73倍。在“资产荒”背景下,银行股的“确定性溢价”正成为市场关注焦点。

截至6月25日,A股42家上市银行中有38家股息率(TTM)超过3%,其中平安银行以5%的股息率位居榜首,华夏银行、贵阳银行等多家银行股息率也超过4.5%。相较于国有大行1年期定存基准利率(0.95%)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64%),银行股的高股息特性使其成为资金配置的“价值洼地”。

以2024年每股股利及6月25日收盘价计算,A股银行股股息率平均值达到3.95%,其中国有大型银行股息率均值最高,达到4.28%,股份制银行次之,均值为4.27%。数据显示,14只银行股最新股息率在4%以上且2024年加权ROE超过10%,分红与盈利能力均处于行业前列,其中城商行占比达50%。

不少险资大举加仓

依然看好银行股未来走势

上市公司2025年一季报统计显示,A股中获险资重仓的银行股共有19只,其中中信银行、苏州银行为险资一季度新进重仓,兴业银行、常熟银行、无锡银行获险资一季度加仓,邮储银行遭险资小幅度减持。

平安人寿先后三次举牌招商银行H股,持股比例从5%增至15%,并两度举牌农业银行H股和邮储银行H股。新华保险则以43.17亿元协议受让杭州银行5.87%股份,瑞众保险也增持中信银行H股至5%触发举牌。此外,截至2025年一季度,险资重仓银行股市值规模达3924亿元,环比增加126.38亿元。

财信证券研报指出,在政策引导和资产荒大背景下,险资等中长线资金有望流入稳健高分红的银行板块。公募基金改革下,部分产品亦可能考虑增配基准指数中权重较大且长期欠配的银行股,继续看好银行板块的绝对收益。

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武泽伟表示,依然看好银行股未来走势。地方化债、房地产维稳等政策不断落地,大大缓解了市场对银行资产质量的担忧,提振了市场对银行股持续经营的信心;银行股具有高股息、低估值的特点,是红利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避险资金持续流入有利于推动银行股走出长牛;险资、社保基金等长线资金重仓布局,同时央国企市值管理政策不断落地生效,进一步催化银行股估值修复。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当下不是行情的下半场,而是长周期的开始。趋势的力量(低利率大时代+人民币资产重估)是本轮行情的底层逻辑,“时间的玫瑰”是本轮行情的选股思路。

不过,有业内人士指出,若经济超预期复苏导致资金转向成长板块,银行股或面临阶段性回调;此外,地产链风险敞口、净息差压力仍是基本面考验。

“短期内,由于净息差依然承压、资产风险缓步释放、债券投资收益减少等多种因素影响,银行业整体盈利能力依然承压,但多项利空因素边际改善和支持政策托底效应为周期拐点的到来提供了支撑。”武泽伟表示。

链接

5家银行跻身A股市值前十

截至6月25日,在A股总市值排名前十名的上市公司中,出现了五家上市银行的身影。其中,工商银行位居A股总市值第一名,市值高达2.68万亿元人民币。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的总市值均超过2万亿元。排在A股总市值第十名的上市银行是招商银行,总市值也接近1.2万亿元的水平。

银行股为何突然在近两年走牛了?

如果说上市公司股价是企业经营状况的晴雨表,那么,从上市银行的营收、净利润等数据分析,并不支持银行股的大涨。

以国有大行为例,以工行、建行、中行为代表的国有大行,在今年一季报的数据中,归母净利润少有出现了负增长现象。即使是多年来市场公认的银行优等生招商银行,在今年一季报的数据中,也罕见出现了营收与净利润双降的局面。若以业绩增速作为参考指标,并非银行股大涨的主要原因。

以净息差数据为例,从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国内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跌至1.43%,较去年四季度末下降了9个基点。与此同时,从不良率指标分析,商业银行的不良率上升了0.01%。按照目前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分析,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市场一直期待着净息差会出现重要的拐点,但这一个拐点却迟迟未有出现。

如果从常规的数据分析,相关数据的表现并不支持银行股的走牛。但是,从银行股的股息率变化来看,背后却看到了市场资金以及存款资金的运作动向。

在2023年初,国有大行的平均股息率超过6%,部分股份行的股息率也达到了5%以上的水平。到了2025年6月,国有大行的平均股息率已经不到5%,部分股份行的股息率也回落至5%以内。换言之,两年左右的时间,在银行股价格持续上涨的影响下,银行股的平均股息率在持续下降,并跌破了5%的高息水平。

即使银行股的股息率在持续下降,但与这期间的存款利率下滑速度相比,银行股股息率的下滑速度并不快。截至目前,国有大行的平均股息率依然远远超过同期银行定存利率水平。

相关

超300只个股本周实施分红

年报分红派息已步入实施高峰期。而这波“分红雨”将持续到月底。

A股市场迎来一波“红包雨”,就在本周,超过三百家上市公司的年报分红到账。

Wind统计显示,6月23日至6月27日,牧原股份、贵州茅台等约350家A股公司,将实施年报分红派息,分红总额合计超2050亿元。其中,发出百亿“现金红包”的有中国石油、中远海控等。

政策引导下,前期,今年年报季里,千余家A股公司披露分红预案。本月以来,年报分红派息步入实施高峰期,数据显示,月内已有超1200家A股公司完成派息。

8天53家IPO“受理潮”来了

截至6月25日,年内已有83家拟IPO企业获得受理。其中,上交所12家(主板6家、科创板6家)、深交所13家(主板4家、创业板9家)、北交所58家。从单月受理数据看,6月份已受理企业达67家,占上半年受理数量的80.72%,创下上半年单月受理数量新高。

自6月17日以来,沪深北交易所受理IPO申报节奏明显加快,8天内合计受理53家IPO企业。6月25日更是创下今年以来单日最高受理纪录,15家企业获得受理。

本报综合时代财经、中财网、证券时报、上证报、澎湃新闻、北京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