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AI应用,加快聚集青年人才
版次:002 2025年07月04日
重庆正抢抓机遇、紧抓快干,强化AI应用,聚集青年人才,迭代升级“满天星”行动计划,推动软件信息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当下,重庆如何点亮“满天星”?7月1日,记者进行了打探。
AI智能体正进入各行各业,个人开发者也可参与
一家汽车领域企业的管理者,想知道今天的订单生产情况,应该怎么做?在重庆,这一过程已大幅简化——打开AI智能体页面,在对话框输入“今天订单生产情况”,智能体数秒内即可反馈最新数据。
这便是云从科技为我市某企业开发的产业运营智能体。它支持600台运行设备数据接入,支持20个以上应用系统的数据接入,支持覆盖企业内部用户数量达到1000人。
智能体在AI领域广泛应用,常见于自动化系统、机器人、虚拟助手等。在重庆,个人开发者今后也有望依托开源社区进行智能体开发。
今年5月,市经济信息委公布我市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揭榜挂帅”项目(具身智能机器人方向第一批)立项名单,重庆博拉智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拉智算)作为联合单位参与揭榜“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建设与运营”项目。
博拉智算常务副总经理李鲁介绍,具身智能开源社区面向全体开发者提供服务。今后,个人开发者能在社区申请算力资源、计算模型,生成自己开发的具身智能模型。之后再将模型放到机器人本体上进行试验,和其他AI工具一起构建完整的智能体。
李鲁表示,具身智能开源社区将提供开发、算力、场景展示、运营、数据采集等支持,旨在建立一个良好的AI及具身智能产业生态,让更多开发者的智慧转化为科技产品。
对内牵手高校企业,对外积极引才
有了前沿技术、产品,重庆还需要大量的软信人才。记者打探发现,多个区县“两手抓”,在本土牵手高校、企业,对外积极引才。
比如,2024年,渝中区联合重庆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开设课程,培训区块链复合型人才400多人,联合字节跳动、西门子等龙头企业开设产教融合班,年培训数字人才超4000人。通过打造产学研用示范基地,构建“高层次—专业型—应用型”全周期人才体系。
两江新区推进产教融合,截至今年一季度,人工智能领域,哈工大、中软卓越等“满天星”人才“超级工厂”建设提速,通过“机构教学+企业实训”、开发专业“课程包”等,实现软件人才精准、批量、快速培育,培育实用型人才超2000人。其中,中软卓越软件人才“超级工厂”预计在3年内培养软件人才超3000人,促进本地就业1000人。
打好“楼宇牌”,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来了,提供“用武之地”很关键。软信企业、人才在楼宇中聚集,打好“楼宇牌”,方能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在楼宇之间“串门”,促成上亿元的合作,这是发生在两江新区星系列楼宇的故事。星系列楼宇有产业楼宇80多栋,入驻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大数据、人工智能、网络直播、数字金融等新兴领域企业2000余家,职工3万余人。
星系列楼宇党委抓住这一特点,开展调研走访和联系对接,收集信息技术企业的供需信息,会同主办单位、链主企业、专业咨询机构研究形成机会清单,并在两江新区星系列楼宇信息技术产业党建联席会上,促成企业“抱团”。
截至目前,星系列楼宇党委已组织召开产业党建联席会10次,促成98家企业101个项目牵手合作,初步签约金额1.45亿元。据新重庆-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