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费谈不拢,多地屡现物业公司撤场

版次:002    2025年07月11日

根据中物研协发布的数据,去年以来,全国超过100个小区实现了物业费下调,降费幅度为20%~35%。然而,在一些实现小区物业降费的城市,近期却出现了新的情况——物业公司宣布撤场不干了。

综合这些物业公司发布的撤场公告,退出服务的原因包括物业费降费谈判破裂、物业费收缴率持续低迷等。

物业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在人工成本攀升、设备老化及政策调控等多重压力下,头部物业公司多数选择放弃内卷式竞争,主动退出低效项目,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深耕”。

成立业委会谈降费却“谈崩了”

位于杭州大江东的住宅小区万固珺府,在2020年销售摇号时,中签率只有7%,曾是许多购房人抢都抢不到的“地铁红盘”。

然而今年6月30日,该小区的物管公司——杭州滨江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滨江物业”)正式退出服务。

在滨江物业退出之际,小区的业委会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物业公司接手。6月27日,万固珺府小区业委会发布公告称,为了不让小区在滨江物业退出之后无物业服务,已确定由杭州磐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进行应急托管。

滨江物业在杭州是一家头部物业公司,隶属于港股上市公司滨江服务,后者市值接近66亿元。

滨江物业为何选择退出?答案是物业降费最终没谈拢。

2024年12月,万固珺府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其后业委会便与滨江物业就续聘合同展开谈判,要求滨江物业将物业费从2.8元/平方米/月降至2.2元/平方米/月。

2025年4月13日,滨江物业发函称:“对于小区业主委员会提出的物业费必须降价的要求,未达成一致,经综合考量决定不参加小区续聘事宜。”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重点二十城物业服务均价在2.72元/平方米/月,而杭州作为准一线城市,以2.98元/平方米/月的价格紧跟上海(3.51元/平方米/月),物业费水平靠前。

头部物业公司撤场并非个例,近日,中海物业也向鄂州双创之星小区发出撤场公告信,公司将于8月31日正式退出项目、结束服务,原因为小区入住率较低,欠缴物业服务费户数比例高,累计拖欠物业费近60万元,项目长期亏损。

业内人士称成本上行压力大

为何近期频现物业公司或主动、或被动撤场案例?一名物业管理行业资深人士表示,近年来,物业公司营收增速普遍放缓,摒弃过去摊大饼式扩张、减少“内卷式”竞争成为行业主流选择。

对于不少物业公司自称“亏损”的情况,一家头部物业企业内部人士透露:“整体来看,成本上涨压力在全行业普遍存在,运营成本增加源于多个因素,包括人力成本持续攀升,维护维修成本增加,比如公共设施设备老化导致的维修频次增多,以及零配件、耗材、能源等价格普遍上涨,还有合规性支出增加,比如消防安全改造、垃圾分类处理等政策合规投入持续上涨。”

其实从去年开始,已经有多家头部物业企业宣布退出低质低效项目,比如万物云2024年全年退出53个住宅项目,涉及饱和收入2.86亿元;世茂服务退出6090万平方米;彩生活终止合约面积5860.8万平方米。

2024年,银川、武汉、青岛等城市相继公布了新的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随后,“物业降费潮”在多个城市蔓延开来,不少小区的业主和物业就物业费降价事宜开始进行协商。

在这波降费潮中,有一些小型物业公司为了“拉生意”选择了主动降低物业费,甚至有物业公司宣布“0物业费”,希望借此提升竞标成功率。但是也有很多头部物业公司希望聚焦于品质服务赛道,因此直接选择了退出竞争。

一位业内人士称,对于不少头部物业公司来说,与其在低效住宅项目中“内卷”,不如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拓展优质赛道的优质客户,比如公建、景区、写字楼等项目的物业服务。对于很多头部物企来说,当房地产黄金时代落幕,物业企业如同大象转身,必须从追逐管理面积的“量变”,转向深耕服务价值的“质变”,才能生存下来。

据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