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暑期努力提升个人素质颜值
版次:006 2025年07月11日
高考后美甲必不可少
随着今年高考落下帷幕,毕业生掀起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费热潮,即将步入大学的毕业生们开始选择购买“电子三件套”、考驾照增技能、来一场毕业旅行等方式进行消费。
最近各个社交平台上,都是这些花样少男少女的考前考后对比图:考前素面朝天,校服不离身,戴着瓶底厚的眼镜一心只读圣贤书;考后大变活人,换上没尝试过的发型,换上早就想穿的新衣服,换上刚学会戴的隐形眼镜,感觉世界都是崭新的。
新一批准大学生开始了自己的爆改之路,利用这个假期把考后生活过得异彩纷呈。
护眼护牙护皮肤
刚刚结束高考的学生,依然很忙。忙什么?忙着用暑假重新“把自己养一遍”。
这门功课没比语数外政史地浅多少,需要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抱着全方位提升个人素质的决心,使出积极探索自我的行动力,朝着实现study-life balance(学习与生活的平衡)成为本地何以琛或校内黄亦玫进发。
闲不住的学生们已经分门别类地创造出了好几种“考后三件套”。
操作最简便、效果最直观的入门级三件套——美甲、染发、学化妆,这也是社交平台上出现频率最高的爆改仪式。
对于平等地在书海里浮浮沉沉好几年的同学们,学习成绩一度是唯一锚定每个人差异的标尺。于是考完的第一件事,就是展现个性,通过在外观上尝试新风格,探索表达内在的方式。
美甲要长的、闪的、镶钻的。老钱风法式美甲、甄嬛甘露寺同款白开水美甲等将来上班了有的是机会做,现在不用上学也不用上班的时机,不怕指甲长了影响写字速度,不怕图案多了容易分心,美甲就得选择设计特别的、颜色丰富的、效果华丽的。
从此一伸手,最显眼的不是握笔握到变形的中指,而是水钻或流沙。
染发也是一个思路,要染就别整正对阳光才能勉强看出似乎染了的颜色,反正没有教导主任来记过了,准大学生有的是自信和风采。红橙黄绿青蓝紫,双色挑染、上下分层,“考后染发”页面刷得快点,屏幕上能出现一道彩虹。
如此风格大变样,难道只是图仪式感,想留下一帧“考生松弛感结算画面”?其实不然。很多同学也是冲着培养技能去的,比如学化妆。毕竟中学时代结束,再往后,“presentation”就很重要了。
最近就有大学生现身说法,讲起自己利用高考后的暑假学化妆,进了大学之后因为懂得用妆容加持精神面貌,获得了不少主持活动和代表班级或社团发言的机会。评论区从善如流:“从今天起为求职面试准备,少走4年弯路。”
培养新技能、发展新爱好、体验新天地,又是另一版本的“爆改三件套”。
新技能不只化妆,“00后”已连夜攻占驾校,在驾校晒黢黑回来还得接着学办公软件全家桶、编程入门到精通。
变美变潮变健康
主修硬核技能,辅修艺术鉴赏,还有广阔天地任我行——暑假总得出去旅游吧?
“说走就走”的毕业旅行俨然成为一种成人礼仪式。数据显示,今年考后三日内的旅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88%,打卡名校、博物馆、科技馆等研学产品,成为近期的热门选择。旅游过程中记录一路美好,回来制作一下vlog,又把视频剪辑给学会了。
技能、爱好、体验,进阶版“三件套”就这样相辅相成。
终极版“三件套”就更厉害了,上面说的都属于发展上层建筑,终极版关心的则是打好基础:健身、“摘镜”、正畸,提高身体素质最重要。
经历高三这一年,许多人把健身提上了议程。想想这一年里,不是伏案久坐就是背着硕大的书包上学放学,浑身上下里里外外,最累的是斜方肌和腰椎,最懒的是新陈代谢。为了告别考前“压力肥”,有氧无氧都招呼上,发现身体变好了,精神变好了,连皮肤都变好了,实属有效爆改。
摘掉日夜压迫鼻梁的眼镜,也成了同学们的头等大事。高考一结束,山西太原、浙江杭州等多地都有新闻报道,近视手术的咨询量、预约量、手术量立竿见影地翻了好几倍。
就算不是从报考需求出发,想摆脱眼镜的心情也太好理解了:一来更方便,不论是运动还是看3D电影,都少了一个碍事的存在;二来保护视力;三来也更好看。毕竟戴上金丝或无框眼镜秒变“清冷高智感”的效果,通常只存在于明星脸上,大部分用眼过度的学生,得到的只有鼻梁上的压痕、镜片后显小的眼睛,和被油脂浸绿的鼻托。谁又不想在大学前换上一副新形象,更自信地面对新生活。
探索适合自己的新风格,发展五花八门的新爱好,提升身体素质……不管是什么样的“考后爆改三件套”,背后都是对自己的承诺、对未来的期许。
提醒
警惕盲目跟风过度消费
“考后经济”的兴起,是青春释放的出口,也是消费市场对考生情绪的精准捕捉。高考结束后,旅游成为许多考生的首选,相关数据显示,6月以来,“毕业旅行”相关搜索热度环比提升三倍。此外,电子产品消费也迎来高峰,手机、电脑、平板等“大学装备”成为不少家长的奖励选择。同时,驾考培训、健身塑形、医美等“发展型消费”也备受青睐。这些消费行为不仅满足了考生们的物质、精神需求,更体现了他们对新生活的期待和规划。
这些消费行为的背后,是考生将考后时间视为个人能力与形象管理的投资窗口,体现了从单纯物质满足向人力资本预投资的转变。消费的内涵在拓展,从单一的“补偿犒赏”走向“投资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复合驱动。“考后经济”成为撬动消费市场的焦点,呈现出显著的新特点。
然而,考生在自我奖励、发展爱好的同时,也应警惕过度消费和攀比心理的滋生。高中毕业生大多尚未经济独立,消费主要依赖家长,需充分考虑家庭经济状况,避免盲目跟风。例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并非越贵越好,适合自己学习和生活需求的,才是最佳选择;旅行线路也可根据预算和兴趣合理规划,不必追求奢华。考生应明确需要与想要的界限,可制作一份消费清单,列出刚需和急需,避免陷入“过度补偿”的陷阱。
家长在“考后经济”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要保持冷静,帮助孩子评估消费的必要性,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而不是无原则地满足所有要求,可以与孩子共同规划考后时间,将消费与真正的成长需求结合起来。此外,考生和家长在消费过程中,还要警惕商家的消费陷阱。
“考后经济”的火热,反映了考生和家长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商家应珍惜机遇,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考生和家长也要理性消费、量力而行。唯有如此,考生们才能收获成长和进步,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的人生篇章。
本报综合新华网、光明网、央广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