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市值1年增加4.5万亿元 近两年涨幅超50%的有28只
版次:009 2025年07月11日
7月10日,银行股再度走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等四大行股价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以来,银行股的坚挺走势已成为震荡市中的一道“风景线”,板块以18.38%涨幅在31个申万一级行业中领跑,较大盘表现更是跑赢14个百分点。近3年,银行板块是毫无悬念的“黑马”,最近两年涨幅已超过50%。相比一年前,银行板块总市值增加4.5万亿元,A股市值也增加超过3万亿元。这一市值增量已经超过大多数申万一级行业板块最新市值。
随着股价节节攀升,提示银行估值高位风险的声音也逐渐增多,但面对低利率和“资产荒”,依然不乏看多力量。渣打银行财富方案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昕杰表示,对银行股未来空间的判断要从两方面看待,追求低波红利的配置型资金对股息的关注度重于估值,但交易型资金可能的确需要警惕回调风险了。
3年10只个股股价翻倍
今年以来,申万银行指数涨幅已超过18%,紧随其后的是有色金属(17.2%)、传媒(17%)、环保(10.85%),这也是年内唯四两位数涨幅的板块。年内A股银行个股全线飘红,除中国银行、邮储银行、郑州银行涨幅不足10%外,其余39只银行股涨幅均为两位数,18只个股涨幅超过20%。其中,厦门银行以38.85%涨幅领跑,浦发银行、青岛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涨幅均在35%以上,渝农商行涨幅也超过30%。
拉长时间来看,申万银行指数近一年涨幅为35.49%,位列行业第11位;近两年涨幅为52.11%,位列行业首位,且较涨幅位列第二、三位的非银金融(24.97%)、通信(20.86%)行业明显领跑。最近三年,申万银行指数涨幅在38%左右,位列涨幅近70%的通信行业。
最近两年,涨幅超过50%的银行股有28只,其中渝农商行(129.55%)、上海银行(119.09%)、浦发银行(112.63%)、沪农商行(105.4%)、农业银行(102.42%)均实现股价翻倍。
时间拉长至三年,股价翻倍的银行股则有10只,分别是农业银行、渝农商行、中信银行、上海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江苏银行、浦发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其中农业银行涨幅超过153%。同期,仅郑州银行、宁波银行、兰州银行下跌。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翻倍股中,除渝农商行市值盘子相对较小不足千亿元外,其余9只银行股中有4只A股市值超万亿元。可见,银行股此轮上涨背后的资金力量不可小觑。
港股内银股也表现不凡,年内青岛银行H股已涨超60%,另有重庆农村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重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郑州银行涨幅超过30%。时间拉长至两年,重庆农商银行、重庆银行、中信银行、农业银行、青岛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港股股价也均已翻倍。
截至7月9日收盘,A股42只银行股的市净率中位数仍低于0.7倍,不过已有招商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陆续走出破净局面,江苏银行最新PB也升至0.94倍。从股息率来看,伴随股价抬升,42只银行股股息率均已回落至5%以下,中位数在3.9%左右。
年度分红金额创历年之最
A股42家上市银行中,目前有35家银行已公布2024年权益分派实施方案,叠加已实施的2024年中期分红,Wind数据显示银行年度分红总额已达5092.34亿元;另有7家银行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已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等待正式落地。
以派息日计算,截至目前,除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4家国有大行之外,已有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在内的4家股份行以及18家城农商行共计26家银行实施年度分红,合计派息金额高达3035.47亿元。
国有大行依旧是分红“主力军”,以绝对优势占据分红榜前列。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两家国有大行2024年度累计分红总额均突破700亿元。其中,建设银行以1007.54亿元的分红金额拔得头筹,较上年同期微增0.75%;中国银行紧随其后,分红713.6亿元,同比增长2.54%。
股份行层面,兴业银行分派年度现金总额224.33亿元,为目前股份行中已派发的最大“现金红包”的银行,较上年同期增长3.83%;其他几家股份行的分红情况各有不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浙商银行分别派发现金117.99亿元、64.46亿元、42.84亿元。其中,华夏银行分红金额同比增长5.47%,平安银行、浙商银行同比则分别下降15.44%、4.88%。
城商行和农商行则通过提升分红频率,进一步提高股东回报水平。截至目前,18家城农商行中,超半数已实施2024年中、年末“双轮”分红,带动年度分红金额显著增长。上海银行年中分红39.78亿元,年末分红31.25亿元,全年累计分红71.03亿元,登顶城农商行榜首;南京银行、上海农商银行、重庆农商行等分红金额均超30亿元。
除了已实施派息的银行之外,另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江苏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西安银行、郑州银行、青农商行9家银行拟分派的“现金红包”将于未来一周内陆续到账。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尚处实施阶段时,不少银行已纷纷布局2025年中期分红规划。其中,上海农商行在近期股东大会中审议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的议案;而常熟农商行则于6月3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表决通过《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据该行披露,此次中期分红安排旨在贯彻监管层鼓励上市公司提升现金分红水平、增加分红频次、优化分红节奏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强化投资者回报,提升投资者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提振其长期持股信心。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需要注意的是,若想拿到分红,需要在股权登记日之前买入,提前进行“抢权”。巨额分红之下,银行股能否引发“抢权”行情,值得关注。
银行板块“高处不胜寒”?
对于银行股的逆势节节攀升,市场对背后的利多因素分析聚焦于高股息、险资加持、公募增配等多重因素。不过,随着估值回升到历史相对高位,关于银行股“高处不胜寒”的风险提示也在增加,短期备受关注的估值约束条件包括1倍市净率(PB)和4%股息率等。
但在多位受访人士看来,进入低利率时代,银行股的高股息吸引力依然存在,尤其面对“资产荒”,长线资金的配置力量仍对银行股构成支撑,市场避险情绪提升和风格切换需要较强的外部刺激和宏观经济修复。
“银行股目前仍处于价值重估的趋势中。”展望下半年,长城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马祥云认为,当前银行股行情实质性反映的是对于基本面稳定性的预期偏差,近年来银行的盈利韧性持续超预期,主要缘于监管政策托底,城投、地产、资本等维度的重大风险底线确立。
“我国银行业经营模式从过往的‘去财政化、市场化、打破刚兑’的‘顺周期’模式,逐渐转变到新模式,具有‘弱周期’的特征。”中泰证券研究所所长、银行业分析师戴志锋也表示,银行股在基本面和投资面都正展现出“弱周期”特点。他认为,银行息差下行预计慢于无风险利率,资产质量弱周期,银行股息率稳健性在无风险利率下行时持续具有吸引力。
随着行情火爆,市场上已不乏炒作气氛。有券商分析师表示,银行股的投资逻辑终究还是要回到基本面,要警惕非理性炒作力量。
“净息差与不良率不能相减,应该减信用成本率。”国信证券银行业分析师王剑分析说,当前银行收益与风险并未倒持,还有不少空间,但也应该保持合理净息差。“银行息差水平下降是不争的事实,并且幅度还不小,但信用成本率也显著下降,抵消了一部分息差的回落。”他进一步指出,最近几年,由于每年新计提拨备的力度在下降,对冲了息差回落,对银行保持盈利稳定作出了贡献。
相 关
中小行IPO重启与撤单并行
A股银行板块的上市进程已在沉寂中度过1200多个日夜,自2022年1月兰州银行登陆资本市场后,再无新成员加入。近日,东莞银行与广东南海农商行因更新财务资料,IPO状态恢复为“已受理”,为赛道带来了暖意。东莞银行自2008年首次提出上市构想,历经首次申请终止、三次审核中止的波折,已在上市之路上蹉跎十数载;广东南海农商行从2018年启动上市计划至今,也已“长跑”多年。与两家银行坚守不同,广东顺德农商行选择撤回上市申请,退出了这场角逐。目前,A股银行上市“后备军”缩减至5家。
商业银行今年以来消失网点2881家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更新了金融许可证信息。今年以来宣布“消失”的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点数量高达2881家,较2024年全年总数2533家还要多出348家。
分机构类型来看,今年以来,国有大型银行共有244家网点“撤退”;股份行和城商行数量较少,分别有149家和105家网点终止营业;农商行关停的网点最多,占比超八成。从近期机构设立情况来看,年内商业银行新设分支网点数量达3663家。主要的增量同样来自农商行,为3194家。城商行则新设238家,同样多于减少的数量。国有行和股份行分别新增135家、92家网点。
本报综合第一财经、北京商报、上证报、证券日报、国际金融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