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贬值逾10% 美元理财失宠

版次:012    2025年07月11日

年初至今,在汇率跌跌不休之下,美元理财投资已从“轻松获利”变为“高位被套”。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美元指数跌至97点附近,今年以来累计跌幅达10.59%;当日,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已跌至7.17左右。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美元汇率低点之际,近期仍有不少投资者计划加速买入,期望赶在美联储降息之前锁定美元存款/理财的高息收益。

业内人士认为,美元产品短期内机会与风险并存,但投资者需警惕“高息陷阱”。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对于年初购入者而言,若近期汇率跌破7.2,利息或被汇损吞噬;另一方面,美联储年内或降息1-2次,相关产品收益率将随美债利率下行。建议投资者结合资金用途分批操作,可利用远期合约对冲汇率风险。”

美元半年贬值逾10%

“年初7.34兑换的美元,半年马上要到期了,看着现在的利率走势,有点纠结到期后要不要损失(部分)本金换回人民币。”日前,北京投资者刘梅(化名)表示,其半年前在北京地区某城商行买入了一笔年利率为4%的美元定期存款,将在不久之后到期。

今年以来,伴随着美元汇率的持续走弱,在年初利率高点购汇的投资者,其手中的美金已出现明显贬值。

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7日,美元指数年初至今跌幅已超过10%。美元指数走弱背后,美元兑主要货币的汇率也纷纷大幅贬值。截至发稿,美元兑日元、美元兑欧元、美元兑英镑均下跌超8%,美元兑离岸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相对较小,年初至今下跌2.17%。

田利辉分析,今年以来美元走弱主要由三大因素驱动,首先是美国经济“失速”,一季度美国GDP环比负增长0.5%,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供应链,贸易逆差扩大抑制出口;其次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加剧,特朗普公开质疑(美联储)独立性,市场对降息的预期逐渐升温。

“最后,全球‘去美元化’进一步加速,多国央行减持美债,外资撤离美元资产。此外,美元指数与人民币脱钩,中国稳汇率政策也削弱了美元支撑。”田利辉指出。

不过,在高息诱惑下,也有投资者表示未来将继续持有美元。“国内银行的美元定存利率现在最低也有2.4%左右,到期后我大概率继续买入美金定存,还是觉得利差比短期汇率重要。”刘梅表示。

部分产品利率仍超4%

从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部分美元产品相较国内存款确有利率优势,个别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超4%。

美元存款方面,某外资行一位客户经理日前介绍,该行针对首次认购美元定存的客户,3个月存期的美元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60%;6个月存期则为(3.7%~4.1%)、12个月存期则为(3.5%~3.9%),根据起存金额(1万美元~10万美元)。

另据澳门某银行内地一家分支机构,该行5000美元起存的美元定期存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分别高达4.35%、4.20%、4.00%。

美元理财方面,业绩比较基准上限超4%的产品也不在少数。Wind数据显示,7月以来已有130只币种类型为“美元”的理财产品成立(按照成立日期来计)。其中大多为固定收益类产品,封闭期多在6~12个月,业绩基准上限最高能达到4.30%。

需要明确的是,美元资产收益率与美联储基准利率挂钩。然而,目前,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显著升温,机构普遍预计美联储年内将降息1至2次。

降息预期之下,理财公司正加大美元理财产品宣传力度,也不乏投资者计划于近期加速买入美元资产。

“最近趁着汇率比较合适,换了1万美金投入到美元理财中,想让自己的钱有点利息,投入不是很多。所以计划放久一点。”有投资者称。

短期风险机会并存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美元资产短期内机会与风险并存,但投资者需警惕“高息陷阱”下的汇率波动风险。

展望后续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走势,田利辉则认为,预计全年将在7.0-7.5区间震荡,美联储降息节奏、中美经贸关系、中国经济韧性等关键变量均将对汇率有所影响。

“若特朗普政策升级或全球避险情绪升温,不排除短期冲高7.6,但长期突破7.5概率较低。投资者可关注7.25阻力位,逢高结汇或动态配置美元资产,分散风险而非盲目追高。”田利辉称。

纵深

美元指数下跌

人民币国际化向上

美元指数的持续下跌只是表征。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认为,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特里芬难题”并未消失。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就发现,国际储备货币的内在要求是,需要发行国保持贸易逆差以向全球提供流动性,满足各国贸易和储备需求;但长期贸易逆差会增加储备货币贬值压力,削弱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

今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国际主导货币由一国主权货币担当时存在三个不稳定性之源:一是主权货币国宏观政策难以兼顾内外均衡,二是主权货币国财政金融失衡风险外溢,三是主权货币国将货币工具化、武器化。

潘功胜直指现行货币体系的根本缺陷——由一国主权货币承担国际主导货币职能,天然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当主权货币国自身利益与全球公共品属性相悖时,其政策选择往往优先考虑本国利益。

去年年中,余永定曾表示,央行提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首先要让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化货币,然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而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先决条件是资本项目自由化,当然不是一股脑地资本项目自由化,而是一步步地实现。

余永定强调,事实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每一个主要步骤都是以相应的资本项目自由化为条件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相当程度上变成了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化。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也明确表示,将加强改革整体谋划和系统集成,统筹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与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强化本外币一体化管理,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本报综合时代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