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的是美观更是愿望
版次:007 2025年09月05日
“兔毛”手串。
不同颜色的水晶手串
商家对水晶功效的宣传(文字信息仅供参考,并不具有严肃科学依据)
从直播间的爆款单品到线下产地的游客爆满,从年轻人手腕间的时尚点缀到社交平台的高频话题,水晶手串正以一种“现象级”热度席卷消费市场。
主播口中的黄水晶是“财富之石”,紫水晶带来“贵人运”,白水晶主打“能量净化”,粉水晶定位“人缘提升”,诸如此类的说法吸引着消费者纷纷下单。在社交平台上,“水晶”话题热度居高不下,相关浏览量达数十亿之多,各类水晶功效讨论帖、种草笔记层出不穷。不仅如此,水晶手串价格跨度极大,从几十元的入门款到数千元乃至上万元的精品,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
买水晶、聊水晶何以成为年轻人的社交新时尚?水晶的“水”到底有多深?
“悦己消费”助水晶崛起
“我被水晶控制了!”今年4月,为了挑选一条心仪的水晶手串,阿珍在直播间熬到了凌晨3点,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接连入手了好几条种类各异、单价100元至2000元不等的手串——她正式“入坑”了。
“手机里刷到的全是水晶,一闭眼也是各种水晶矿石,每天熬夜看直播。”阿珍反思,“水晶只占我手腕16cm的围度,怎么会占据我70%甚至更多的脑容量呢?”她在社交媒体上的感慨引发更多“晶友”的共鸣,“买水晶真的会上瘾!”“我几乎‘日入一晶’。”“我入坑一个月,花了好几万元。”
水晶的爆火并非偶然。水晶是我国跨境电商销往欧美的爆品,一次次在海外掀起购买热潮。2024年以来,水晶在国内的热度和讨论度呈上升趋势,仅小红书平台的“水晶”话题总浏览量就达22亿,伊能静、于正、张俪等明星高调入场带货水晶,女星徐艺洋多次分享水晶并因“直播卖水晶太贵”引发网友热议。
顺应“疗愈经济”“悦己消费”崛起的趋势,除了水晶手串、项链等饰品,一批五花八门的水晶制品如水晶球、水晶洞、水晶金字塔也颇受欢迎,绿幽灵、金发晶、海蓝宝、碧玺等宝石品类更让新手眼花,再加上水晶常被以各种“玄学”鼓吹包装,“水晶圈‘水很深’,乱象很多”是不少业内人士的共识。
明星效应助长水晶溢价
打开社交媒体,“水晶+玄学”的讨论比比皆是,每个品种和颜色的水晶都能对应不同寓意和“功效”:“紫水晶助学业”“粉水晶招桃花”“黄水晶聚财富”……还有商家能根据生肖和“五行”属性为买家定制专属手串。
“凡是跟你讲水晶有什么功效和能量的店家,都是想高价卖给你。”一位资深水晶爱好者告诉记者,在她熟识的北京一家线下水晶店,本金100元的水晶能卖到1000元,且供不应求,“价格翻十倍卖给你的,都算是有良心的卖家了。”
阿珍最初也被水晶的“功效”吸引,但了解越深越发现,“玄学”只是商家溢价的幌子,“如果水晶真有那么神奇,江苏东海、广东可塘这些水晶源头的商家早成首富了。”她说。
大受追捧的“水晶能量”概念,常与地球磁场、印度“脉轮”学说相联系,为了让水晶保持积极的“高频能量”,一些水晶爱好者会定期带水晶晒月光“消磁”、用鼠尾草烟熏“净化”。“‘净化’后就变透亮了!”多位网友分享了水晶“净化”前后的照片。
网名“小明”的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本硕毕业生,有丰富水晶鉴定经验,她解释:“从珠宝专业的角度看,根本没有这些‘玄学’讲究,都是心理作用。水晶可能偶然经过日晒、水洗,导致它的物化性质有一些改变,但大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就会归因错误。”
有位商业博主分享水晶创业的秘诀——“背靠玄学,讲好故事”,他售卖的电子文档“玄学背景下的水晶新营销之道”销量上百份,文档从中外玄学基础、视觉、文案等方面为创业者出谋划策,强调要调动受众相信“相信的力量”。
在明星直播间的流量加持下,水晶价格显著攀升。猫冬是水晶原石爱好者,据她观察,今年6月,每克一元的蒙古水晶已经飙至每克十几元,“我所在的店家粉丝群不断有新人加入,他们刚开始玩水晶,就要接受几千元甚至一万多一颗的价格,这在以前是难以想象的。”
被网友质疑“割韭菜”的徐艺洋直播间,卖的都是“天价水晶”吗?“直播间里那些水晶手串,大多是DIY款式,就是很简单的紫水晶、黄水晶拼在一起。”水晶爱好者言槐介绍,“像我这种‘老手’去买,二三十元就能买到,在她这里却卖了好几百元,我实在难以理解。”
多位水晶商家和买家表示,明星网红下场卖水晶,让水晶的市场价格浮动更大了,但在小明看来,虚高的价格总有一天会回落,“水晶总体产量很大,价格总会落回它该有的样子。贵的永远是那些真正产量低、稀有的珠宝。”
“多看少买”是爱好者的箴言
水晶圈为什么“水很深”?年产量巨大、种类纷繁复杂的水晶本身就有鉴别难度,良莠不齐的市场更增添了信息差和模糊地带。“严格来说,只有二氧化硅单晶体才能算水晶,所以水晶只包含粉水晶、紫水晶、白水晶、黄水晶这几种,但现在像蓝晶石、黑曜石、玛瑙,也都被当作水晶卖。”小明说,市面上常见的热门手串,很多其实并不是水晶。
在“晶友”们的交流取经中,“多看少买”是老玩家给新手的“四字箴言”——先学习,再入坑,修炼成能准确判断水晶品质的“火眼金睛”,再去混乱的市场里历练。几乎每位“入坑者”都有一段深入各个平台获取信息的经历。“看多了自然就知道每个水晶品质是好是坏、价格是便宜还是贵,我是在观察了很久之后才下手买的第一条水晶。”言槐说。
判断水晶品质有哪些客观标准?小明介绍,一个是净度,即内部晶体的干净程度、内含物形态的好坏,另一个是颜色。“棉”是指水晶内部出现的絮状物,本是影响水晶美观和价值的缺陷,但现在很多商家会把有“棉”的水晶称为“奶盖”“蓝天白云”,吸引不懂行情的买家下单。
线上买水晶很容易“踩坑”,除了个别商家拿染色水晶、玻璃珠、琉璃充当天然水晶,直播间的套路也不可胜数。猫冬提到,有些直播间的射灯很亮,照得水晶也光彩夺目,收到货却十分灰暗,明显货不对板。
19岁的言槐在北京读大二,“水晶的价格跟我的生活很割裂,我平时吃30元的外卖都很心疼,一件三四百元的衣服,我也不会买,但一个三四百元的水晶,我就很愿意买。”她已经在水晶上消费一万多元,“如果让我妈知道我买水晶花了这么多,她肯定不能接受。”
言槐在一个名为“水晶材料批发”的群里,群主每天会放出规定时限的水晶拼团,款式和价格都是随机的,言槐每天都在群里蹲“低价捡漏”水晶,“我总觉得过了这村就没这店,总像受到蛊惑一样去下单。”这次,她看上一条比市价便宜很多的紫锂辉石手串,但在最后一刻忍住了——要谨记“多看少买”的原则。
阿珍也多次尝试“退坑”,长时间关注水晶信息让她的精神状态变差了,“我尝试取关所有与水晶相关的博主、商家,放下手机、多加运动,强迫自己早点睡。”
“心灵盟友”是否有疗愈功效
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Z世代”是水晶饰品的消费主力。对很多痴迷水晶的年轻人来说,水晶是压力和情绪释放的窗口,是他们追求精神寄托的方式之一。
“我就像一只乌鸦,特别喜欢亮晶晶的东西。”言槐回忆,她小时候就喜欢捡哥哥的玻璃弹珠玩,当她把喜欢的物件围成一圈,自己坐到中间,总能感到非常安心。
愿意为“情绪”付费的言槐不想给家人增加经济负担,她用业余时间在校园文化节摆摊卖闲置,还利用美术专业特长在网络平台接单,帮其他同好制作水晶绕线吊坠,用赚来的钱支撑自己的水晶爱好。
年轻人为何纷纷爱上了买水晶手串?这背后的原因颇为复杂。
一方面是因为水晶本身被赋予了各种“美好”的寓意,从而大量吸粉。例如,粉水晶象征着招桃花运,黄水晶则意味着生财旺运,绿幽灵有助于事业发展。渐渐地,水晶俨然被神化,成了一方神奇的许愿池,能够接纳年轻人那些五花八门的愿望。对去年开始“入坑”水晶的小陈来说,深有体会。
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传播,各大主播的带货效应以及明星同款的影响力,使得水晶手串被赋予了“追星”以及“社交”的双重属性。小陈还提到:“我身边的朋友就买过热巴同款的水晶手串,听说价格不菲,不过只要她开心就好!”这充分说明了水晶手串在年轻人中的流行程度,以及它所承载的社交话题和追星文化。
“这可能与近期黄金价格的上涨有关。”在武林路经营饰品店的徐先生认为,“年轻人是消费的主力军,但因黄金价格上涨,他们的购买力相对下降,而水晶则相对便宜许多,因此他们选择购买水晶来取悦自己,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悦己消费的趋势。”他认为,这对水晶市场来说是一个好的趋势,但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时应保持谨慎,避免因为价格相对便宜就盲目跟风,而应根据个人实际需求进行理性消费。
提 醒
购买前应多学习相关知识
江苏省东海县的水晶业商会创会会长李先进透露,东海在5年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水晶之都”,目前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体量的水晶集散地,年销售额近500亿元。
现在市面上90%的水晶其实都来自国外,比如南非、赞比亚等。不过,与和田玉、翡翠不同的是,和田玉是“玉中天花板”,油性、脂粉度无可替代;翡翠依赖缅甸产地,其他地方品质难及;但水晶全球属性一致,巴西等国的水晶质量同样出色。
年轻人喜欢水晶绝对是好事,不过在购买前应该多学习水晶的知识。比如水晶的分类就有上千种,如何辨别?白水晶的A、B、C级别区分是怎么划分的?如何欣赏水晶的色彩和包裹体?水晶品种丰富,从绿幽灵到红发晶、金发晶等稀有品种都有,像超七等稀有水晶都得按克卖,价格能到七八千元一克,但产量极少,购买时需了解其稀缺性。
重庆商报综合上观新闻、每日商报、中国商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