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家超1170亿元成四川新首富

傍上大腿 熬成药王

版次:003    2025年09月12日

朱义

本周一,百利天恒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388元,市值破1540亿元。回顾过去两年半,其股价相较于24.70元的发行价涨幅超过10倍,令人惊讶。

身后掌舵者是四川企业家朱义。从四川大学到复旦大学,他几经创业后带着积蓄成立百利天恒,带领公司转型创新药研发,最终凭借一笔现象级License-out(对外授权)受到追捧。朱义是百利天恒最大股东,持股高达74.35%,目前身家超1170亿元。根据《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朱义按目前持股价值跻身四川首富。

弃“文”从“医”

1963年,朱义出生于四川内江。从四川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毕业后,朱义考入复旦大学,攻读生物物理方向的硕士学位,并在毕业后加入原华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微生物与免疫学教研室担任教职。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下海潮”的兴起,27岁的朱义毅然辞去高校教师的职位,投身商业。此后,他曾任生化厂厂长,并涉足房地产与建材等多个领域。

1996年,朱义凭借初步积累的资金,在四川温江注册并建立了百利天恒的前身——百利药业。在十余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原始资本和行业经验,为后续的创新突破奠定了基础。

2010年,对朱义来说,是一个关键的转折点。这一年,朱义布局创新药领域,并在2011年底将天恒有限整体变更为百利天恒,依托成熟仿制药业务的“造血能力”,将研发重点转向难度更高、壁垒更强的ADC、双特异性及四特异性抗体等新型肿瘤治疗领域。

在一次访谈中,他感慨道:“历经多年在仿制药领域的深耕细作,公司在确保新产品研产销顺畅的同时,每年仍能稳健积累近1亿元的自由现金流,这为我们的创新药研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彼时,中国的创新药领域犹如一片亟待开垦的荒地。资本市场对创新药企的估值逻辑简单而现实:管线里的分子是“讲故事”,获批上市的产品才是“真金白银”。

为此,朱义带领团队一头扎入了当时风险极高、技术壁垒陡峭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研发。无数个夜晚,朱义与团队在实验室里通宵达旦,他们面对的不仅是科学上的重重难关,更有资本市场的冷漠与忽视。事实上,不少创新药企的掌舵人都经历过,最难的时候,账上的钱只够发三个月工资。更有不少科学家为了创新抵押房产,借遍了亲友,只为让研发不断粮。

在漫长的研发马拉松中,朱义展现出的态度是近乎偏执的坚持。他认为,要成功布局创新药赛道,需要具备三个关键要素:坚定的转型决心、突破“follow-up(跟随式创新)”的首创勇气,以及能够支持长期研发的“耐心资金”。当一些同行转向“短平快”的仿制药以缓解现金流压力时,他依然将资源孤注一掷地投向BL-B01D1等核心管线的攻坚。

这一战略也使百利天恒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截至2023年,全球ADC药物研发竞争已趋白热化,BL-B01D1凭借其独特设计及积极的早期临床数据,成功吸引了国际巨头的关注。

百利天恒等到了属于自己的风口。

引来“活水”

一直以来,生物制药行业存在“双十定律”,即从新药研发开始到最终获批上市需要平均耗时十年,投入成本约十亿美元,而实际成本往往数倍于此。

朱义认为,真正的创新需全力以赴,切忌犹豫不决,“舍不得投入,便会错失良机”。

“2017年前我们一直没有用风投的钱,用的都是自己的钱,且战略比较坚定。海外公司刚建立起来时,我们挨个去寻找有钻研能力的科学家,一步步壮大自己的团队,再逐步完成内生式积累。”朱义曾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这样成长起来的创新体系,生命力会强很多。

为了创新药的研发,百利天恒不惜倾尽所有。2019年至2022年间,研发投入从1.81亿元增加至3.7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从15.03%上升至53.32%。高额的研发投入导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出现赤字。

2023年1月,为助力业务推进,百利天恒以每股24.7元的发行价成功登陆科创板。这一年,百利天恒的研发投入高达7.46亿元,同比接近翻番,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132.82%。

彼时,由于营业收入难以覆盖研发投入和其他开支,百利天恒的现金流日益紧张,至2023年底,公司账上货币资金仅剩4.04亿元。

直到敲定与BMS(百时美施贵宝,全球性生物制药公司)的合作,朱义与百利天恒才松了口气。

在百利天恒与BMS就BL-B01D1项目达成高达84亿美元的独家许可与合作协议后,资本市场反响热烈,公司股价迎来20cm涨停,创上市以来新高。朱义的名字与财富数字在各类富豪榜上快速跃升。聚光灯下,朱义被媒体冠以“中国创新药出海先锋”“ADC赛道领军人”等称号。

然而,喧嚣之下,也需要这位创新药企的掌舵人保持清醒。毕竟这84亿美元是“潜在”总额,是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成绩单。但创新药的研发投入,是今天、明天就必须花出去的真金白银。现实的压力冰冷而具体。创新药研发,尤其在前沿的双抗ADC领域,是名副其实的“吞金兽”。BL-B01D1虽然成功出海,但其后续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尤其是耗资巨大的Ⅲ期临床)、生产体系搭建(需符合国际GMP标准)等,仍需百利天恒投入巨额资金。更何况,百利天恒并非只有这一款产品,其研发管线中还有数款处于不同阶段的ADC及其他生物药项目亟待输血。

仅凭BD合作的首付款及有限的里程碑付款,难以填补未来三年内庞大的研发投入及公司整体运营所需的资金缺口。百利天恒需要更大体量、更稳定的长期资本支持。

仍需“滴灌”

创新药的马拉松,从来不是靠一笔交易就能跑到终点。

尽管2024年的营收因BD收入而大幅增长,但其研发费用的增长曲线更为陡峭。百利天恒的财务报表揭示了其当下对资金的迫切需求。目前,百利天恒有15款候选药物正处于临床阶段,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80余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在中国进行的10余项Ⅲ期临床研究以及在美国进行的7项临床研究。

据测算,百利天恒未来三年的资金缺口将达48.19亿元。将这一资金缺口置于朱义财富激增的背景下,更凸显了资本世界的紧张关系:个人财富的膨胀与公司实体持续发展所需的巨额现金流之间,存在着微妙而关键的差异。

对于朱义而言,他并不满足于在早期研发阶段出售管线,“力争在10年内带领百利天恒成为专注于肿瘤领域的领先跨国公司”,这是他毫不掩饰的抱负。

为此,百利天恒于2025年5月31日修订了定增预案,募资总额不超过37.64亿元,主要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在此之前,百利天恒已向港交所提交了IPO申请。

对于朱义和百利天恒来说,能否成功克服困难并及时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不仅是对财务能力的检验,更是市场对其技术价值、商业模式以及朱义战略眼光的全面评估。

此刻,百利天恒正站在创新与资本的十字路口:一边是BD交易带来的短期现金流,另一边是成为跨国公司的研发雄心。业界也在密切关注这位“出海”先锋是否能获得新的资金支持,培育出下一个改变全球肿瘤治疗格局的创新药物。

这并非百利天恒及朱义所面临的孤立案例。医药魔方数据显示,根据历年进入临床的创新药统计,2015—2024年期间,中国企业原研创新药的数量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更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原研的FIC(First-in-class)药品数量也显著增长,目前在全球占比为24%,仅次于美国的43%。

创新成果的背后,资本市场的聚光灯聚焦于财富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实验室的灯光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仍在默默地进行着。包括朱义在内的创新药企掌舵者穿梭于两者之间,他们的抉择与坚守,势必将在长远的未来,塑造中国创新药从奇迹迈向常态的关键转型。

因此,朱义能否成功吸引更多的“活水”,不仅关系到百利天恒下一个“出海”传奇的书写,也在考验中国创新药生态系统能否承载更多从“寒武纪”启航,迈向“星辰大海”的宏伟抱负。更期待,是否会有下一个“朱义”在中国创新药的黄金时代下,留下下一个个体命运的生动注脚。

相关

今年多地 首富更替

今年已有多省首富换人,背后是消费崛起、科技发力、资本市场的风云变幻。

陕西:西北大学副校长范代娣和丈夫严建亚,凭借巨子生物(医美)和三角防秀(军工),以440亿元身家成为新首富。

湖南:蓝思科技周群飞持股市值已达约1016亿元,超越爱尔眼科陈邦,重回湖南首富。

河南:泡泡玛特王宁因旗下Labubu玩具火爆,今年股价涨超2倍,一度以203亿美元身家超越“雪王”张氏兄弟和“猪王”秦英林,成为河南首富。

黑龙江、湖北、贵州:也都迎来新面孔,比如来自黑龙江的敷尔佳张立国,以及湖北劲牌吴少勋、贵州珍酒李渡吴向东,分别凭借医美、酒业登顶。

今年首富“大洗牌”呈现出几个特点:

消费赛道爆发。蜜雪冰城、敷尔佳、泡泡玛特、珍酒李渡……这些贴近日常消费的品牌,凭借高频、低价、强复购的特点快速崛起。

产业迭代加速。传统行业虽仍然强大,但生物医药、AI科技、新消费等创新领域正在成为创富新引擎。

地域特色明显。很多新首富的业务深深扎根于本地产业,如四川的药、贵州的酒、河南的食品链。

首富易主,不仅是财富数字的游戏,更是一个时代产业风向的缩影。以四川为例,从饲料养猪、光伏到创新药,四川首富的“换岗”,仿佛也在悄悄告诉我们:属于科技与创新的财富故事,正拉开新的序幕。

重庆商报综合21经济网、深蓝财经、投资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