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板块已成新爆点 头部企业疯抢新赛道

版次:006    2025年10月10日

北京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内员工在装配设备

宁德时代神行PLUS电池

氢燃料电池系统

尽管从9月份开始,A股市场进入震荡走势,但电池板块比较强势。这一轮电池板块走强行情最主要原因是行业有一定的基本面催化,其次是资金面的推动。同时,“反内卷”政策下,供给侧收缩、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升,对板块基本面形成刺激。

对于投资者而言,选择细分方向投资,中游会优于上游与下游。中证电池指数对于锂电池产业链的覆盖更为均衡,适合投资者整体把握电池主题机会。

基本面叠加资金面 共同推升电池板块行情

9月以来,中信一级行业当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涨幅排名第一。当前的调整从资金结构上来看较为健康,一方面ETF资金还在持续流入;另一方面,从指数走势来看,基本上收盘价都在开盘之上,结合交易的活跃增量资金情况,说明在日内的博弈之中,市场对于板块相对比较看好,所以电池是当前较为热点的一个板块。

电池板块已经沉寂了比较久,从新能源的高峰2021年下半年之后,电力设备及新能源的投资一直相对冷清。但是最近有了这样明显的变化,背后有几个原因。

最主要的还是行业有一定的基本面催化,其次是资金面推动。市场预期向好首先是消灭低估值,像新能源板块沉寂了很久,估值一直非常低。电池产业链当中,包括上游的锂矿、偏上游的各个环节材料制备,或者中游电池制备环节,甚至包括下游新能源车,可能只有头部玩家有比较健康的盈利,第三名、第四名的玩家就开始有亏损,这种情况肯定不能持续。一个行业已经亏损、走低了两到三年,大家对于该行业会有反转的预期,不管这个行业是不是真的基本面有催化。另一方面,在流动性较充裕的结构性牛市之中,行业的估值又偏低,就会让大家觉得买这种资产是相对比较安全的,它抱有比较大的期待,所以造成了它的上涨。

储能需求超预期

“反内卷”引导价格回升

电池行业的上涨短期来看有两大因素,一个是供需的确有一定的变化,另外一个是流动性的推动。

电池的供给侧已经连续多年低价,从电池的上游,到电池本身,再到下游新能源车,实际上价格都是蛰伏的,有很多企业亏损。从价格信号来看,可以看到供给是相对过剩的。但是这几年面临利润的压力、亏损的压力,随之而来就导致供给出现下降。

从需求来看,最近比较突出的事件是8月份储能数据大超预期,一方面是国内的招标量在8月份达到了约70GWh,同比增长约5倍、环比增长1.7倍左右。另一方面,出海储能的订单非常充裕,上半年出海订单是163GWh,8月份单月的同比增长在8到9倍。

从价格看,最近关于电池、上游矿的“反内卷”政策带来了一些实质性的影响。比如有些企业的矿产不再开采,还有硅片等一些技术型的材料都出现了行业自律的苗头,意味着供给逐渐收缩。

此外,大家预期相对乐观的像机器人、低空经济、消费电子等行业正处于“金九银十”的消费旺季,再加上对于各种技术的想象,也丰富了大家对于电池需求预期的信心。

固态电池优势显著

未来几年量产预期强烈

固态电池有什么优势?第一个就是固态电池把中间电解质做成固体,不再是液态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它的能量密度。现在电池的正极是三元,然后负极主要用的是石墨。石墨的电容量能力不是特别强,大家已经发现了一些比石墨更适合做负极的,比如硅基,或者最好就是直接用锂金属。但是现在拿锂金属直接做负极,它会和电解质中的电子发生反应,在负极的表面形成锂的枝晶。

怎么去克服这个问题?就是把电压控制在比较小的水平,这样在负极的表面不太会形成锂的枝晶。如果形成锂枝晶,有些锂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已经变成了一个不能反应的物质,在物理结构上会破坏整个电池。

如果中间的电解质变成固态,上述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同时,固态电池的优势之一是体积大大缩小,未来可以期待车装电池到150度、200度,就能跑1000公里续航。

还有就是安全性。固态电池比液态电池更坚固,液态电池现在的安全性实际上是靠外部保护。液态电池的电芯是一块正极、一块负极,中间是隔膜和电解液,会不太稳定,所以它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后期对于电芯组、电池组的保护。而固态电池本身的强度更高,所以安全性也更强,续航会变得更好。

再者,现在普通的电池对于温度比较敏感。北方的朋友冬天开电车,可能会觉得电池效率不行。实际上是因为正负极的材料在温度比较低的时候,不管是放电、把离子弹出的速度,还是吸收电子的速度都会变慢,它的电活性下降、化学活性下降。

此外,像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对电池也有很高的需求。但目前电池对于这些产业的满足程度是不够的。

锂电需求持续增长

有望迎来“戴维斯双击”

电池板块短期上涨有回调风险,值得投资者关注。从近三年维度看估值较高,拉长到5到10年的估值就没有那么高,当前处于十年估值分位数33%左右。近期板块估值有所上升,但也不代表行情结束,板块的行情中间会有波折。

其次就是刚刚讲到的远期固态电池,市场对于固态电池的预期并未完全消化,因此会带来一定的估值上升。

此外,基本面改善趋势有望延续,储能需求超预期背后有迹可循。储能现在每度电成本在5毛钱左右,放在国内来说仍然很贵,因为每度电的煤炭成本是4角钱左右。所以对于国内而言,它更多是个战略导向,需要先增加储能建设,在某些不是煤电所能够替代的环节里面,比方说像机房或者数据中心等等。

但是海外情况不一样,海外煤电成本大概是8角一度电,天然气成本大概是7角。对于他们来说,电发出来如果不储存就会浪费掉,5角一度电的存储成本,相比用天然气或者煤炭去替代还是划算,所以海外对于储能的需求是实实在在的。

还有电车的需求。因为储能在锂电池需求里占25%~30%的比例,动力电池占65%~70%的比例。目前新能源车的海外渗透率也在逐渐提高,我国电池的装机占比也达70%以上,是非常主导的一个产业,具备出口优势。

从基本面来说,特别以储能为例,它的增长是可持续的。供给层面,当价格还比较低的情况下,大多数企业没有盈利之前,供给不太可能短期释放。

所以大家可以预期,有些环节像电池、上游等已经开始涨价了。随着涨价,这些企业的盈利水平也在逐步提高,板块必然迎来一次“戴维斯双击”,短期的波动可能恰恰是个比较好的布局时机。

注意细分环节投资

中游优于上游与下游

固态电池上、中、下游几个核心环节,未来核心关注点有哪些?

上游材料最大的突破就是固态电池,它实际上是全产业链的事情,其中最主要是负极,想要把石墨换成硅基和锂基,这里面涉及负极厂商材料的更迭。如果电解质做成了固态,正极厂商也是一样会去研发高镍的、更高能量密度的正极以及电解质。现在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每条技术路线走到哪里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对上游材料来说,核心就是关注固态电池进展,因为产业是不断自我更新升级的。

另一方面,当前最卷、价格较低、亏损最多的就是锂电池的上游环节。随着技术的突破,利润更有可能向龙头集中,也就是向上市公司集中。随着技术的更迭,叠加目前整体价格较低,上游环节是值得期待的。期待固态电池技术的更新,以及它们新的需求增长。

另外,中游环节目前是整个电池板块最好的。因为上游卷,下游客户又压不动价,与此同时成本端碳酸锂价格也比较低。从过去两年来看,中游企业有两大趋势:一个是向头部集中非常明显,像动力电池、消费电池等等,2到3个玩家占据市场80%以上的份额;第二个是它们没有增产,过去一两年里电池生产线的产能增加是很少的。因此,如果进行细分领域投资,中游会优于上游和下游。

下游会受到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这些新方向、新技术发展的影响。中证电池指数覆盖了跟电池有关的各个环节,包括材料、设备、储能,甚至包括一小部分的金属资源。总共选取了50只相关成分股。在中游电池组装环节成分股占比在26%左右,偏上游电池材料占比29%,储能占到25%左右,电池设备占比也在20%左右,分布比较均衡。

因此,如果进行电池主题投资,可以考虑中证电池指数。如果投资者关注方向在新能源车用的动力电池上,另外两个指数可能更适合。从电池需求角度来看,储能的确是未来确定性最高的一块,所以在当前阶段配置电池,应该也要关注一下储能。

相 关

各大上市公司 加速布局

除了天际股份之外,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恩捷股份等也都在加速布局。

宁德时代披露,固态电池行业科学问题已基本解决,预计2027年实现小批量生产。比亚迪则在2024年完成60Ah固态电芯中试下线,能量密度达400Wh/kg,规划2027~2029年实现小批量装车。

国轩高科在投资者电话交流会上表示,公司首条全固态中试线已正式贯通,金石全固态电池目前处于中试量产阶段,良品率已达90%。同时,已正式启动第一代全固态电池2GWh量产线的设计工作。

恩捷股份则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10吨级硫化物固态电解质生产线已经建成,具备供货能力,已小批量出货。公司目前硫化锂的百吨级产线已经搭建完成,正在产能爬坡中,目前硫化锂以自供为主,同时也在送样下游客户,小批量出货。公司会密切关注行业技术发展和动态,稳步推进公司全固态电池材料的拓展。

上月初,亿纬锂能宣布其全固态电池量产基地在成都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该电池能量密度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为700Wh/L,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领域。

重庆商报综合全景财经、证券时报、金融界等